伏羲

中国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中,三皇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伏羲

伏羲(又称宓羲[1]炮牺[2]庖牺[3]包牺[4]羲皇[5]虙羲[6]皇羲太昊[7]等)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人物,为《史记》中的三皇五帝之一。伏羲不仅在古代被视为人文始祖,其神话形象和事迹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道教儒家民间信仰体系。

事实速览 伏羲, 安葬 ...
伏羲
Thumb
安葬
关闭

记载及起源

Thumb
伏羲与女娲

伏羲的名字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文献,如《易·系辞下传》、《管子·封禅》、《庄子》、《楚辞》、《战国策》等作品中,与女娲并称则最早见于汉代《淮南子·览冥》篇[8]

伏羲传说的内容,因时代不同而异。西晋《帝王世纪》云伏羲氏生于成纪[9]。相传伏羲氏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10],亦传说伏羲创文字、古琴[11]。《白虎通义》云:“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把伏羲推到三皇的地位。据传伏羲与女娲为兄妹[12],“伏羲鳞身,女娲蛇躯”[13],两人结为夫妇[14][15],因而被后人称之为龙祖[16]

东汉《潜夫论》记载,赤帝魁隗氏,号神农氏,被称为炎帝,取代伏羲氏成为天下共主[17]司马贞指出伏羲女娲华胥氏所生,在燧人氏之后为王[18]

伏羲氏自古以来被奉为华夏族群的人文始祖[19];同时在神话中,也被认为是所有人类的祖先,伏羲氏是三皇之一,徙治陈仓,定都于陈宛丘(今河南淮阳),以“龙”为图腾,风姓中国传说时代“伏羲”的姓[20]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引《凫山人祖庙碑记》(·田肇)记载:“混沌肇分,天地开辟。有民人则有君长,自盘古而来,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太古既远,三皇迭兴。为皇初之首者,伏羲也。按《帝王世纪》:伏羲,风姓,有大圣德,继天而王,位正东方,象日之明,以木德而治天下。仰以观乎天文,俯以察乎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21]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朱权)记载:“天皇,即大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者也。纪号曰东华至真苍天上帝,仰观俯察,得龙马负图而画卦命象,始制书契以开万有。”[22]

传说的演变

Thumb
甘肃天水伏羲城

根据战国时期出土文献《楚帛书》甲篇的记载,伏羲是楚国神话中的始祖神、创世神[23]

有说法认为伏羲与太昊原为两人,太昊以玄鸟图腾,为东夷部族的祖先之一。如《左传》记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皋氏鸟官名,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至西汉刘歆《世经》,刘歆出于将五德终始说由五行相克改为五行相生的目的,修改并扩充了帝王的五德谱系,在此过程中为了调和现存世系记载与其理论的矛盾,宣布神农就是炎帝、伏羲就是太昊。自此,伏羲成为“太昊伏羲氏”,太昊的一些特性,如风姓,也被嫁接到伏羲身上[24]

近代有学者认为伏羲即盘古氏[25]或认为盘古神话与伏羲神话属于同源的神话谱系[26]。学者以文字学的角度考证盘古氏,“盘”字古义为开端,“古”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27]黄帝取代炎帝,击败蚩尤后,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一部分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以后,其先祖伏羲在传说中演变为盘古,流传入后来南方少数民族当中,演变出“盘古开天”的传说,而盘古传说开始出现后,伏羲的地位便开始低落了[28]

不过,当代亦有学者认为盘古神话与伏羲神话属于两个不同的神话谱系[29],盘古神话与盘瓠神话没有关。[30]

影响

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伏羲陵)。

图集

影视形象

电视剧

电影

  • 2009年大陆版电影《人皇伏羲》:谭耀文饰伏羲

游戏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