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大般涅槃经》(巴利文Mahaparinibbana Sutta),此经在上座部佛教的巴利语巴利大藏经》中收于长部尼柯耶第十六经,相当于汉译《长阿含经》中的《游行经》。该经主要是叙述佛陀释迦牟尼)入涅槃前三个月的最后游行教化,以及涅槃后八国分得舍利供养的情形[1]


上座部佛教

国家和地区
典籍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版本

在《大正藏》中的各版本为:

本经存有梵语本,题为《Mahāparinirvāṇa Sūtr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在吐鲁番发现,和义净本大致相合[3]

内容与结构

此经共有五诵,阐述佛陀预示跋耆衰落及僧团会衰落的原因开始,至第五诵关于世尊入涅槃及八王分舍利而止。

  • 第一诵: 世尊预示跋耆国的兴盛与衰落的条件,由此引说比丘僧团的兴盛与衰落的条件。若要僧团不衰退,共有四十一种条件。接着是舍利弗作狮子吼的原因。接着是谈及居士戒行好的益处与不好的过患。接着是世尊对波托离村的预言。接着是摩揭陀大臣供养佛陀及僧团。在此经中,佛陀展示神通过河。
  • 第二诵: 简述四圣谛、认为自己已入流的,可参照法镜验证是否真是圣者、妓女菴婆巴利供养佛陀及僧团、佛陀示疾及病后开示,劝导修习者要以自己为明灯,做自己的皈依处。
  • 第三诵: 魔罗请佛入灭、阐述世间八种地震的原因、八大众、八胜地、八解脱、回忆邪恶者请世尊入灭、阿难请世尊长住而被拒。
  • 第四诵: 重要的四大教法、纯陀供佛及佛陀得痢疾,佛陀慈悲吩咐阿难清除纯陀的懊悔。
  • 第五诵: 天人的供养及佛陀认为对佛的最高供养、交代对如来舍利的处置方式、安慰阿难及赞赏阿难的四种稀有特质、佛陀收了最后一位弟子须跋陀、佛灭后要以法与戒为师、世尊入涅槃的情况及八王分舍利。

成经年代

此经提及佛将入灭时,有一弟子名须跋陀(与佛灭前成为最后一个弟子同名),向众宣说“佛陀生前制很多,让人烦扰,佛入灭后,我们就可不守戒而解脱了”。正其时,迦叶尊者路过听见,深感佛理有可能被人误解,故认为有必要招开结集法与律的全体大会,共同审议佛所教的法与律。而律藏中的〈大品〉亦提及第一次集会阿难被问“何者是小小戒?”,正好对应此经的第六诵第三节。

本经的最原始部分是在第一次结集时已诵出,但分析巴利语结构,部分是半摩揭陀语,故少部分的句子是后世才加入的。这跟巴利经是以口诵记忆,至佛灭四百年才在锡兰的阿鲁维哈罗(Aluvihāra)石窟被书写记录下来相关。南传《大般涅槃经》以缅甸流传的较好。

巴汉译本

  • 南传大般涅槃经,巴宙译
  • 巴利文翻译组学报创刊号(两个版本),志莲净苑
  • 南传长部经典·大槃涅槃经第十六,江炼百据日译本重译
  • 汉译巴利长部,北京大学师生,中华书局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