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阶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內階一

内阶一Omicron UMaο Ursae Majoris, ο UMa)是在北天拱极星座大熊座内的一个恒星系统。它的视星等为+3.35[2],距离太阳系大约179光年(55秒差距[1]。这颗恒星的传统名称是Muscida,与光学双星,内阶增七(大熊座π2)与内阶增九(大熊座π1)共用这个名字。

事实速览 观测资料 历元 J2000.0, 特性 ...
内阶一(大熊座ο)
Thumb
在大熊座中的位置(圆圈)
观测资料
历元 J2000.0
星座 大熊座
星官 内阶紫微右垣
赤经 08h 30m 15.87064s[1]
赤纬 +60° 43′ 05.4115″[1]
视星等(V) +3.35[2]
特性
光谱分类G4 II–III[3]
U−B 色指数+0.52[4]
B−V 色指数+0.85[4]
天体测定
径向速度 (Rv)+19.8[5] km/s
自行 (μ) 赤经:–133.76[1] mas/yr
赤纬:–107.45[1] mas/yr
视差 (π)18.21 ± 0.16[1] mas
距离179 ± 2 ly
(54.9 ± 0.5 pc)
绝对星等 (MV)–0.40[3]
详细资料
质量3.09[3] M
半径14[6] R
表面重力 (log g)2.64[3]
亮度138[3] L
温度5,242[3] K
金属量 [Fe/H]–0.09[3] dex
自转速度 (v sin i)15[7] km/s
年龄360 ± 30[8] Myr
其他命名
Muscida, ο Ursae Majoris, ο UMa, Omicron UMa, 1 Ursae Majoris, BD+61 1054, CCDM J08303+6043A, FK5 317, GC 11593, HD 71369, HIP 41704, HR 3323, PPM 16654, SAO 14573, WDS J08303+6043A.[9]
关闭

性质

恒星光谱

它的恒星光谱类型为G4 II–III,[3],位于恒星演化巨星亮巨星阶段之间。干涉仪测量这颗恒星的角直径大约是2.42 mas[10],以它的距离估计,这颗恒星的直径大约为太阳的14倍[6],质量是太阳的3倍[3],从他的外层大气辐射的光度是太阳的138倍[3],表面的有效温度是5,282 K[2],使它的颜色呈现出G-型恒星的黄色[11]

疑似变星

在1963年,东德天文学家Gerhard Jakisch报告这颗恒星是有着周期358天,便光幅度0.08星等的变星。在1982年编辑的New Catalogue of Suspected Variable Stars列出它的星等在3.30和3.36等之间变动。然而,美国天文学家Dorrit Hoffleit在1992年注意到,用来测量星等的比较星中,有两颗本身也是变星,因此内阶一可能只是疑似变星[12]

伴星

内阶一有一颗相距7.1角秒,视星等15.2等,有着相同自行的伴星[13],有99.4%的可能性是这个系统的X射线辐射来源[14]。基于自行的资料,内阶一经常被列出有两颗以上的伴星,但它们似乎都是光学伴星

行星系统

这个系统是薄盘族的成员,它的轨道追随着银河系的盘面,离心率0.12。它接近银河中心的距离是23.5 kly(7.2 kpc),远离时的距离是30.2 kly(9.3 kpc),与银河平面的距离不会超过330光年(100秒差距)[8]。因为它相对于邻近一般恒星的本动速度超过35.5Km/s,因此被认为是一颗速逃星 [15]

在2012年,发现内阶一有一颗距离3.9天文单位的系外行星,内阶一b。这颗气体巨星(4.1木星质量)的轨道周期为1630天[16]

更多信息 成员 (依恒星距离), 质量 ...
内阶一的行星系[16]
成员
(依恒星距离)
质量 半长轴
(AU)
轨道周期
()
离心率 倾角 半径
b >4.1 MJ 3.9 1630±35 0.130 ± 0.065
关闭

名称

中国内阶Nèi Jiē)的意思是紫禁城内的阶梯,属于内阶这个星官的还有大熊座16(内阶二)、大熊座6(内阶三)、大熊座23(内阶四)、大熊座5(内阶五)、大熊座17(内阶六)。内阶一(Nèi Jiē yī, 英语:the First Star of Inner Steps)是大熊座ο(大熊座1)[17]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