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英语:Once saved, always saved,简称OSAS)亦称圣徒的坚忍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圣徒蒙保守Preservation of the Saints)或永远的保障Eternal Security),是源于基督教改革宗其中一套神学理论,指如果天选之人得救以后,他便可永远得救,这也是《预选说》的要点之一。

基督新教神学家加尔文(1509-1564年)基于奥古斯丁的思想,对《新约》、《旧约》经文的注解与整理时,侧重上帝的主权与其工作,由此带出上帝对其选民的保守,而选民在保守中得以有力量来实践信仰。其后,加尔文的追随者在相关神学议题的论辩中,便归纳出此说,属“五点加尔文主义”(Five-Point Calvinism)之一。

关于此神学观念的阐释,大体上被认为有如下两点[1]

  1. 会运用其大能保守信徒不失足。人性已经完全败坏,是要偏离神的,但神却施展大能来保守着,直到永生。保守,它的英文(Perseverance)也可译作‘坚忍’。因此,圣徒的坚忍就是圣徒竭力的工作中,神的保守,不是说,圣徒能懈懒地追求圣洁。”
  2. “坚忍是神的大能的工作,叫你到死那天,仍能在救恩里。”

反对观点

路德宗(即信义宗)教会相信上帝会保护信徒的信仰到底的应许[2],但并不接受“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说法,路德宗认为圣经记载了基督徒离开信心的可能性[3][4]。其教条指出:“他们故意转离圣诫命,使圣灵担忧不安,再度与世界的污秽牵连”[5]

罗马公教曾在特伦多会议颁布以下的命令:“如果有人说,一旦称义便不会失去救恩,因此,跌倒犯罪者从来就没有称义过!说这话的人应该被处以破门律!”

亚米念派也曾在《雷蒙史全特斯会议》(Conference of Remonstrants)作出类似的声明:“一个重生得救的人,因为忽视救恩而犯罪使圣灵忧伤,将会完全离道,至终从恩典中堕落到被弃的光景。”亚米念派主要的论点是:神若“勉强”人坚持到底,就与人的自由意志有所矛盾。另外,得救后是否保证天上成圣也是争议。

争论

“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论成为基督教内争论焦点,可能有以下成因:

  1. 源于对“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一词在定义或应用上存在的差异[6]
  2. 从理解圣经章节的全面性上衍生的差异。
  3. 由不同的圣经译本所衍生的差异[7]
  4. 因质疑加尔文本人的信仰是否“纯正”,从而衍生对其教义的不信任[8]

预选说五要点

  1. 全然败坏Total depravity),人类由于亚当的堕落导致原罪,而无法以自己的能力作任何灵性上的善事。
  2. 无条件的拣选Unconditional selection),上帝无条件地拣选得救者,并非因为该人的行善积德,也非预言了该人即将因信称义
  3. 限定的代赎Limited atonement),基督受极刑,是为那些天选之人赎罪,不是为世上所有的人。
  4. 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 grace),又称有效的恩典(Efficacious grace),天选之人不可能拒绝上帝的救恩,上帝的恩典,不可能因为人的原因而被阻挠,因为神恩强势,无法拒绝。
  5. 圣徒恒忍蒙保守Perseverence of the saints),已得到的救恩不会丧失,上帝必能保守并引导天选之人在信仰的路上得胜。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