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义

神學術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称义(英语:Justification)是指在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神学理论中,上帝使一个有罪的人具有“公义”、“无罪”(righteous)的身份。“称义”的概念出自于基督教的《新约圣经》、犹太教的《塔纳赫》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

基督教各宗派

长久以来,称义的程度、方式和范围存在着一些争议。广泛地说,天主教东正教的理论和最初的称义有所不同——最初的称义认为称义发生于洗礼,而后来的称义则贯穿了信徒整个人生对于上帝的追求。另外,新教关于称义的看法又有较大的差别,他们认为称义可以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指称义的地位,另一含义指称义的行为。 称义的地位指上帝由于耶稣受难、为人类赎罪,三天之后复活,则是将复活的生命给与信他的人。另一种含义指耶稣藉着复活将复活的生命赐给人,让人靠着神的生命活出“公义”的行为;人们因为信仰而称义(即“因信称义”),并且所有有信仰的人,都能称义(即“唯独信仰”)。在信义宗加尔文主义中,称义被看做是上帝的礼物,他们引用了《以弗所书[1]来支持其信仰。

宗教改革中,关于称义的看法分歧,导致了新教天主教的分裂。[2]

基督教传统关于称义性质、功能、意义等相关问题的回答在不同教派之间有较大的区别。这些问题包括:

  • 称义是一个瞬间的事件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 称义是只是神恩独作论还是神恩和人类行为的合力论
  • 称义是永恒的还是有可能丢失?
  • 称义与成圣(被奉为圣)的关系是什么?

称义之意

“称义”是指上帝因耶稣基督成为了世人的代罪羔羊约翰福音1:2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而作出“无罪”判决,赦免了人类的罗马书5:1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这一种“义”,不是来自罪人本身(腓立比书3:9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而是人在上帝面前身份上的改变(罗马书8:3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上帝已藉耶稣基督的牺牲赦免了普天下人的罪(约翰一书2: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罗马书3:23-2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所以人被“称义”,是上帝“完全”的作为和“已完成”的事实。[3][4][5]

我们相信上帝已把所有罪人称为义;意思是说,祂已宣告所有罪人因着基督的缘故得称为义。这是圣经的核心信息,教会的存在也是建基于此。这个信息跟所有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种族及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同样适切,因为“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罗马书5:18)。所有人都需要上帝赦罪,而圣经就在这事上宣布所有人都已被称义,因为“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罗马书5:18)...我们相信每个人藉着领受这份礼物(以弗所书2:8,9),而非藉着他们的行为。使我们称义的信心就是信赖基督及祂救赎之工。这使人称义的信并不是因为它本身有任何能力,而是因为它紧守上帝在基督里预备的救赎(罗马书3:28;4:5)。另一方面,虽然基督为所有人死,圣经说:“不信的,必被定罪”(马可福音16:16),不信的人将失去基督为他们赢取的赦罪(约翰福音8:24)。
— 《我们所信》(This We Believe)页9[6]

“称义”与“成圣”

“称义”与“成圣”密不可分,但同时亦教导人们应清楚分辨两者:[7][8]

  • (一)“称义”是上帝本乎恩典、藉耶稣基督的功劳,为人类(for us)所完成的作为;“成圣”则是祂每天持续在人里面(in us)提醒、感动和改变,让信徒能够抵抗魔鬼和人本身罪性的引诱、试探。
  • (二)“称义”是神藉耶稣基督的牺牲,一个“已完成”(finished and accomplished)的动作;而“成圣”则是一个“持续性”、“未完成”(ongoing and incomplete)的过程。
  • (三)上帝的“称义”是人得救的原因(cause of salvation);而“成圣”是人得救后所结的果子(fruit of salvation),是人与基督连结后的一种自然流露。
  • (四)“称义”是神在基督里的独有作为,不在乎人神同工;“成圣”则是圣灵在信徒心里作工的结果,叫人生活上有基督的样式。
  • (五)“称义”叫人在神面前获得一个新的身份(new status before God);“成圣”则给予人与神同在的新生活(new life with God)。

基督宗教各宗派看法的比较

教派 持续过程还是瞬间事件 行为性质 永久性 称义和成圣的关系
天主教(罗马公教会) 持续过程 合力论 如果犯“大罪”(英语:Mortal sin)则会失去 同一过程的一部分
信义宗(路德宗) 瞬间事件,也强调持续过程 神恩独作论 如果失去信仰则会失去[6] 成圣为称义的“果子”[8][9][7]
循道宗(卫斯理宗) 瞬间事件,也强调持续过程 合力论 如果失去信仰则会失去 依赖于持续的成圣
东正教 持续过程 合力论 如果犯“大罪”则会失去 同一过程的一部分
加尔文主义 瞬间事件 神恩独作论 不会失去 两者都是预定的、与基督联盟的结果

圣经引用

旧约圣经

有许多旧约圣经篇目中使用了“义”(希伯来语צדיק‎)、“称义”(希伯来语הצדיק‎)这些术语,例如以下篇目:

  • 创世记15:6[10]:“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
  • 申命记6:25[11]:“我们若照耶和华我们 神所吩咐的一切诫命、谨守遵行、这就是我们的了。”
  • 申命记25:1[12]:“人若有争讼、来听审判、审判官就要定人有理、定恶人有罪。”
  • 诗篇143:2[13]:“求你不要审问仆人.因为在你面前凡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是的。”
  • 箴言17:15[14]:“定恶人为的、定人为恶的、这都为耶和华所憎恶。”
  • 以赛亚书53:11[15]:“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便心满意足.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仆得称为义.并且他要担当他们的罪孽。”
  • 但以理书12:3[16]:“智慧人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归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

正如以上篇目中显示的一样,以希伯来语צדק‎作为词根的词语有许多意思。然而,安东尼·霍克玛(Anthony Hoekema )解释道,除了但以理书12:3,动词“称义”“几乎总是”被用辩论或者律法的情境,用于宣称一个人与律法一致,而不是使之成为正义。

新约圣经

  • 马太福音12:34-37[17]:“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
  • 罗马书1:17[18]:“因为神的、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人必因信得生。’”
  • 罗马书2:5[19]:“你竟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 神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
  • 罗马书2:13[20]:“原来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乃是行律法的称义.”
  • 罗马书3:4[21]:“断乎不能.不如说、 神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如经上所记、‘你责备人的时候、显为公义.被人议论的时候、可以得胜。’”
  • 罗马书3:20-30[22]:“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 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但如今 神的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就是 神的、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 神的荣耀。如今却蒙 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 神的.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也信耶稣的人为。既是这样、那里能夸口呢.没有可夸的了。用何法没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么.不是、乃用信主之法。所以〔有古卷作因为〕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难道 神只作犹太人的 神么.不也是作外邦人的 神么.是的、也作外邦人的神。神既是一位、他就要因信那受割礼的为、也要因信那未受割礼的为。”
  • 罗马书4:2-6[23]:“倘若亚伯拉罕是因行为称义、就有可夸的.只是在神面前并无可夸。经上说什么呢.说、‘亚伯拉罕信 神、这就算为他的。’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罪人为的神、他的信就算为。正如大卫称那在行为以外、蒙神算为的人是有福的。”
  • 罗马书4:13[24]:“因为神应许亚伯拉罕和他后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
  • 罗马书4:25[25]:“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或作耶稣是为我们的过犯交付了是为我们称义复活了〕”
  • 罗马书5:1[26]:“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
  • 罗马书5:9[27]:“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藉着他免去神的忿怒。”
  • 罗马书5:16[28]:“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赐.原来审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赐乃是由许多过犯而称义。”
  • 罗马书8:30[29]:“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他们为.所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
  • 罗马书8:33[30]:“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他们为了。〔或作是他们为的神么〕”
  • 罗马书9:31[31]:“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反得不着律法的。”
  • 罗马书10:10[32]:“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
  • 雅各书2:21-24[33]:“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吗?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把他儿子以撒献在坛上,岂不是因行为称义吗?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他又得称为神的朋友。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

犹太教的观点

犹太教强调摩西律法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对于救赎的观点是“因行称义”、“因律法称义”。[34]

伊斯兰教的观点

伊斯兰教强调对伊斯兰教法和“五功[35]的遵从。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