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香港小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喇沙小学(英语:La Salle Primary School)是香港一所位于九龙仔喇沙利道的全日制知名男子小学,是天主教喇沙会在香港开办的第三所学校及第一所小学;以学生人数计算,亦是全香港最大的小学。其所在地喇沙利道因喇沙书院而命名。因直属关系,大部分毕业生都会升读与其一路之隔的喇沙书院。
喇沙小学 La Salle Primary School | |
---|---|
地址 | 香港九龙九龙城区九龙仔喇沙利道1D号 |
坐标 | 22°19′43″N 114°10′50″E |
邮政编码 | lasalleprimary@lasalle.mysch.net |
昵称 | LSPS |
类型 | 津贴(全日) |
宗教背景 | 天主教 |
隶属 | 喇沙修士会 |
创办日期 | 1957年9月2日 |
学区 | 九龙城区 校网:41 |
校监 | Tierney James Christopher修士 |
校长 | Rakesh Nair Chandni |
副校长 | 黄刘宇仪、李曹规琼、潘刘家欣 |
职员人数 | 63人 |
年级 | 小学1到6年级 |
性别 | 男 |
学生人数 | 1,394人(2007年4月30日) |
语言 | 中文(英文、数学及科学科以英语教授) |
校训 | “信德、善行” 拉丁语:Fides et Opera |
直属中学 | 喇沙书院 |
电话号码 | +852-23362609 |
传真号码 | +852-23363153 |
学校网址 | www |
上午部
下午部
1957年前,喇沙书院在喇沙小学现址开办第七、八班,即分别为现在的小学五、六年级。1957年9月,正式脱离喇沙书院成立喇沙小学,五、六年级各两班,由彭亨利修士担任创校校长,在任达27年。当时的校舍是喇沙书院的附属建筑。下午上课,上午为教育署借用。
1958年,校方收回上午使用权,加开了4班,上、下午共有8班。同年开始扩建。
1960年6月28日,第一次扩建校舍完成,加盖至16个课室。新建筑仿照1937年旧校舍的设计,座落于旧校舍以西,并添加了额外的楼层。上、下午部各增至16班,合共32班,二、四、六年级在上午上课,一、三、五年级则在下午上课。学校并分长短周。
1966年6月8日中午12时25分,喇沙小学面向界限街的围墙在豪雨下突然倒塌,压向巴士站,酿成6死16伤,死者中5人为中学生,当中一名就读喇沙书院中四级。[3][4]
1972年,校舍第二的扩建完成,增加至18个课室,并添加了大量设施,主要包括雷自强礼堂(通常作羽毛球场用)、两个课室、演讲厅(可播放电影)、图书馆、故事室、游泳池,和一座足球场,地下的雨天操场则分作篮球场和摆放乒乓球桌。校舍也为当时在香港办学的喇沙会修士提供宿舍。学校再扩充至36班,上下午各有18班。
1979年,班部改为小一、二、三在下午上课;小四、五、六在上午上课。
喇沙小学自创办30年以来,即使课堂分开上下午两节,以其他的标准来看仍然是一所学校。1987年,在当时的校监赖斐尔修士主持下,分拆成上午校和下午校。之后,喇沙小学经教育署批核,分成两所学校注册,共用同一座校舍,有不同的校长和教师。分拆计划用了3年才完成(1988-1991年)。
1998年,学校的管理委员会响应香港政府的全日制学校政策,开始计划重建校舍,以配合全日制教学的需要。1999年政府批准重建计划,立法会亦为重建批出拨款。重建计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2000年7月开始,于2002年8月完成。期间拆除了旧校舍的一部分,并在原来足球场的位置建造新的教学大楼。原来的游泳池则被填平,以改为临时的足球场,直到第二阶段。2002年9月,教师和学生迁到新的校舍,喇沙小学并在15年的分拆后,再次改制,成为一所有36班的全日制小学。第二阶段紧接着开始并于2005年完成,拆卸了旧校舍余下的建筑物(1937年建成的旧校舍),改建成一座露天足球场和室内的一个游泳池,以及地下停车场。
重建计划更新了整个校园,很多设施均超越一般学校的水准。其中在顶层有一个楼底高达十米,极为宽敞的礼堂,可容纳2000人或分为八个羽毛球场。还有小教堂,25米室内游泳池和贯通全校园的电脑网络。每个教室均设有电脑、实物投映机和视像放映机。这些特别设施共耗支四千万港币。由于新建校舍超越一般小学的标准,政府并不承担这笔费用,必须由学校自行筹集。在家长、旧生、喇沙会和其他友好团体的合作下,举办了大大小小的筹款活动。款项最后成功筹得。
校舍重建时,拆掉了旧校舍的龟池,及包括圣母山在内的一些雕塑,并砍掉了操场上和停车场里的多棵大树,此举在当时曾经引起一些不满的声音。
2007年喇沙小学庆祝金禧校庆之际,亦适逢喇沙书院成立75周年,为此两校联合举办纪念活动,其中假座湾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校庆晚宴,除了让众多旧生聚首一堂外,当晚收益将会捐助喇沙教育基金为日后优化教学资源之用。
自香港主权移交后,特区政府推行了多项繁复的教育改革,由2001年起[5],开始接受小学申请转为直接资助学校,部分传统名校为了得更佳的营运资源及较大的收生自主权[6],纷纷转为类似私校的直资学校,皆因除可获得政府资助外,更可向学生家长收取每年由万多至五万港元的学费。在众多名校当中,喇沙小学基于其办学理念[7],并没有申请成为直资学校。因为收生自主权较以往为低,在平衡学生高水平的学业成绩及教学质素上,受到了来自政府方面的极大压力,为了达到在2012年期限前,与直属中学喇沙书院结为一条龙学校,校方做了多项措施,例如下放大部分课外活动的行政工作予家长教师会及其属会,充分利用家长各方面的专长及资源,以求发挥“家校合作”的精神。而校方亦普遍得到家长方面的支持,因此喇沙小学的家长教师会颇具规模且组织紧密,而极大部分的家长及学生亦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