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帝李从珂(885年2月11日—937年1月11日),镇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时期后唐末代皇帝,本姓王,小字二十三,因此又称阿三。后世亦称之为唐废帝。
生平
李从珂生于平山,十余岁时,其母魏氏被当时仍是将领的后唐明宗李嗣源所掳,李从珂不久就被李嗣源改名并收为养子。长大后身形雄伟健壮,又骁勇善战,常随李嗣源南征北讨,颇得其喜爱。庄宗也曾赞道:“阿三不惟与我同齿,敢战亦相类。”[1]
同光二年(924年),为卫州刺史。同光三年(925年),李嗣源因家在太原,上表请求让时任卫州刺史的李从珂为北京(太原)内牙马步都指挥使,以便相聚,却导致庄宗大怒,李从珂被黜为突骑指挥使,率数百人戍石门镇。次年李嗣源平定邺都之乱时被迫造反,李从珂率军与之会合,助其夺位。[2]
李嗣源即帝位后,天成元年(926年),李从珂曾任河中节度使之职。天成二年,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然因与权臣枢密使安重诲之前有过节,在长兴元年(930年),因安重诲设计被部下杨彦温驱逐,遂被解除军权,回京师洛阳居住。安重诲意欲以失守藩镇之罪处死李从珂,但李嗣源以父子之情和李从珂曾挑粪养家为由,百般保全,最后李从珂被罢官软禁在家。次年(931年),安重诲失势,李从珂再受重用,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西京(长安)留守。长兴三年(932年),进太尉,被改命为凤翔节度使。长兴四年(933年),封潞王。[3]
后唐应顺元年(934年)二月,闵帝李从厚听信大臣的建议,调动各重要节度使之职,准备削弱藩镇的实力。闵帝命他移镇太原,李从珂恐惧,遂反。李从厚命西京留守王思同率大军讨伐,王思同围攻凤翔城(今陕西凤翔)。凤翔城墙低,护城河窄浅,根本无法固守。眼看凤翔即将陷落,未料讨伐军将兵骄横,贪图赏赐,李从珂抓住这点登城脱衣露出自己历次征战留下的伤疤,哭诉自己立有大功却遭此下场,诱使曾效力自己的讨伐军叛变,反败为胜,遂以清君侧为由,于四月以摧枯拉朽之势率军攻入京师洛阳,即帝位,改元清泰,并派人将逃亡的李从厚杀害。[4]
李嗣源之婿石敬瑭时任重镇河东节度使之职,李从珂与他二人当初在李嗣源手下皆以勇力过人著称,彼此存有竞争之心。因此李从珂即位后,对石敬瑭愈发猜忌,而石敬瑭亦有谋反之意。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以调镇他处试探,而李从珂信翰林学士薛文遇之言,以为石敬瑭早晚要反,早点逼反他反而便于平定,果真将石敬瑭改任天平节度使,石敬瑭因此叛变,同时向契丹乞援。李从珂命各镇联合讨伐,不料统军大将张敬达被契丹援军围困后被叛将所杀,联军也各怀鬼胎致大败于团柏谷,石敬瑭与契丹大军得以顺利南下进逼京师洛阳。石敬瑭率军至河阳。父老在于上东门外迎接李从珂,建议他效法唐玄宗、唐僖宗入蜀再图恢复,李从珂指出唐玄宗、唐僖宗时西川节度使皆是文臣,而今孟氏却已在西川割据称帝。李从珂无计可施,于闰十一月二十六日(阳历为937年1月11日)在玄武楼自焚而死。[5]
家庭
- 赵国公主李惠明,出家为尼,法号幼澄,934年被闵帝所杀
- 某女,李从珂败亡时年尚幼
延伸阅读
[编]
引用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