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东吴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孙亮(244年—260年),字子明,是中国三国时代吴国的第二代君主,在位六年(252年-258年),后世史书多称之为吴少帝、吴废帝或用他被废位时得到的封号会稽王。
孙亮生于赤乌七年(244年),是吴大帝孙权的幼子,因此特别受到疼爱。孙亮出生的时候,他的长兄孙登、二兄孙虑早已去世。当时的皇太子为三兄孙和,后来孙和被四兄孙霸陷害废去太子之位,孙霸亦被孙权赐死。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越过五子孙奋、六子孙休而立孙亮为皇太子,不久又立其母潘淑为皇后。
潘皇后于神凤元年(252年)被宫女所杀(或系大臣指使),同年孙权也去世,孙亮继位,时为四月廿八日丁酉(5月23日[1])[2]。
孙亮登基时年方十岁,却聪明伶俐,受到大臣的尊敬。孙亮曾欲吃酸梅,让黄门到库里去取蜂蜜,蜜中有鼠屎;就召来守库官询问,守库官叩头谢罪。少帝说:“黄门从你那儿要过蜂蜜吗?”守库官说:“曾要过,我没敢给他。”黄门不服。少帝让人破开鼠屎,屎中是乾燥的,于是他大笑着对左右说:“如果鼠屎事先就在蜜中,那么里外都应是湿的,现在外面湿而里面乾燥,这必定是黄门放进去的。”诘问黄门,他果然服了罪。左右之人都很震惊恐惧。
孙亮即位之初,诸葛恪、滕胤、孙峻、吕据受顾命之托辅政孙亮(孙弘本来也是顾命大臣之一,因夺权失败而被诸葛恪先行杀害),又有旧臣吕岱、丁奉等人。曹魏乘孙权驾崩之际,于建兴元年(252年)11月发动东兴之战,结果却被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的吴军大败而归。第二年诸葛恪依仗顾命之托,不顾众臣劝阻欲乘胜出兵北伐魏国,但最后因瘟疫而失败。
大败而归后的诸葛恪显得愈发刚愎自用,最终招致万民所怨、众口所嫌。建兴二年(253年),孙峻利用这个机会说服孙亮,于是在宴会上发动政变,杀死诸葛恪。孙峻因功出任丞相。
孙峻为人骄矜险害,动辄使用重刑,因此招致不少人的不满,但最后反对他的人均事败被迫自杀或处死。他与滕胤、吕据两位顾命大臣虽然关系谈不上友好,但还能够一起融洽的共事,朝廷高层因此平静了一段时间。
255年(五凤二年),孙峻趁毌丘俭文钦之乱带兵与魏国于淮河一带交战获胜,魏将文钦投降。次年,孙峻派遣吕据等将领进攻魏国,但孙峻在战争期间病逝,由从弟孙𬘭接掌权力。吕岱亦于是年去世。因孙𬘭本不是大帝所指定的顾命大臣,吕据、文钦对孙𬘭完全继承孙峻权力一事非常不满,要求封滕胤为丞相。孙𬘭没有理会他们的诉求,改封滕胤为大司马。于是滕胤和吕据发动政变,却反遭孙𬘭所杀,自此五位顾命大臣已经全部亡去。另一位将领王惇密谋杀死孙𬘭,亦事败被杀。
257年(太平二年),孙亮亲政,他对孙𬘭轻视自己的态度感到非常厌恶,于是推行多项措施(如训练少年军)以准备推翻他。同年,魏国的诸葛诞在寿春发动叛乱,把儿子诸葛靓送到吴国做人质。孙𬘭派兵协助诸葛诞但最终失败。在战斗中,孙𬘭因畏敌而躲在巢湖船中,不肯听孙亮的命令上岸援助吴将唐咨,却将失败的缘由归于大都督朱异并在镬里杀害了他,其他一些参战的将领也因为怕被孙𬘭杀死而投降了魏国。孙𬘭返回建业后,得知孙亮对他有所戒备,内心也很恐惧,于是称病不上朝并命自己兄弟把守宫门以求自保。
258年(太平三年),孙亮因孙𬘭不听自己指挥进军并擅杀朱异等事对孙𬘭不满到了极点,于是与全尚、全公主、刘承等人密谋除掉孙𬘭。但消息被孙𬘭的从姐(全尚之妻)或从外甥女(全皇后)泄露给孙𬘭。孙𬘭获悉密报后,于6月26日率先包围皇宫,以孙亮患有精神病为由强迫众臣同意将孙亮废为会稽王,改立孙休为帝。和孙亮一起策划政变的大臣都被孙𬘭杀死。群臣也因为畏惧孙𬘭的声势不敢多言。
260年,孙亮的封地会稽传出谣言,说孙亮将返回建业复辟;而孙亮的侍从亦声称孙亮在祭祀时口出恶言。
经审判后,孙亮被贬为侯官侯(侯官县治在今福建省福州市市区),遣送到侯官县就藩,途中死去。据《三国志》记载,孙亮是自杀,护送者伏罪;《吴录》称有人说是被孙休派人毒死的。孙亮死时只有18岁。
《建康实录》作孙亮死于永安二年(259年),享年十六岁。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