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東吳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大帝孙权(182年7月5日—252年5月21日),字仲谋,破虏将军孙坚次子、讨逆将军孙策之弟、偏将军孙翊、乌程侯孙匡、孙夫人之二兄,出生于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北郊)[1][2][3][4],祖籍吴郡富春[5][6][7]。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孙吴的著名政治家、战略家,同时是孙吴开国皇帝,六朝开拓者之首。在位23年,享寿69岁,安葬于蒋陵(今南京市玄武区),谥号为大皇帝,庙号太祖。亦有一称作大皇[7]。三国志、资治通鉴记述吴的部分群臣及蜀汉的外交使者等对其称呼为将军或至尊,而三国志引注的《吴书》、《吴录》、《吴历》、《江表传》、《汉晋春秋》、《献帝春秋》则记述吴的群臣皆称呼其为将军。
吴大帝 | |||||||||||||||||
---|---|---|---|---|---|---|---|---|---|---|---|---|---|---|---|---|---|
孙吴庙号太祖谥号大皇帝 陈寿《三国志》称吴主 | |||||||||||||||||
孙吴第1代皇帝 | |||||||||||||||||
统治 | 229年5月23日-252年5月21日(22年364天) | ||||||||||||||||
前任 | 无(开国) | ||||||||||||||||
继任 | 孙亮 | ||||||||||||||||
吴王 (自立) | |||||||||||||||||
统治 | 222年11月22日-229年5月23日 | ||||||||||||||||
前任 | 无(开国) | ||||||||||||||||
继任 | 无(称帝) | ||||||||||||||||
曹魏吴王 | |||||||||||||||||
统治 | 221年9月23日-222年11月22日 | ||||||||||||||||
前任 | 无(首任) | ||||||||||||||||
继任 | 曹彪 | ||||||||||||||||
君主 | 魏文帝曹丕 | ||||||||||||||||
曹魏大将军 | |||||||||||||||||
统治 | 221年9月23日-222年11月22日 | ||||||||||||||||
前任 | 曹仁 | ||||||||||||||||
继任 | 曹真(魏明帝一朝) | ||||||||||||||||
君主 | 魏文帝曹丕 | ||||||||||||||||
东汉骠骑将军 | |||||||||||||||||
统治 | 219年12月-221年9月23日 | ||||||||||||||||
君主 | 汉献帝刘协 | ||||||||||||||||
东汉南昌侯 | |||||||||||||||||
统治 | 219年12月-221年9月23日 | ||||||||||||||||
君主 | 汉献帝刘协 | ||||||||||||||||
出生 | 汉光和五年 182年7月5日 徐州刺史部下邳国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 | ||||||||||||||||
逝世 | 吴神凤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252年5月21日 (69岁) 孙吴建业(今南京) | ||||||||||||||||
安葬 | |||||||||||||||||
王后 | 潘皇后 | ||||||||||||||||
配偶 | 谢夫人、徐夫人、步夫人、王夫人、王夫人、 袁夫人、赵夫人、仲姬、谢姬 | ||||||||||||||||
子嗣 | 子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 女孙鲁班、孙氏、孙鲁育 养子凌烈、凌封 | ||||||||||||||||
| |||||||||||||||||
王朝 | 吴 | ||||||||||||||||
父亲 | 武烈帝孙坚 | ||||||||||||||||
母亲 | 武烈皇后吴夫人 |
孙氏一族据说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后人,孤微发迹;孙权亦因此可能是孙武的第22代孙。
孙权生母为吴郡豪族出身的吴夫人,当初怀孕的时候,梦见月亮进去怀里,之后生下了孙策。及后在怀孙权的时候,又梦见太阳进去怀里。之后告诉孙坚说:“妾昔日怀着孙策的时候,梦见月亮入怀里;如今又梦见太阳入怀里,为什么会这样呢?”孙坚回答:“太阳和月亮,是阴阳的能量精气,是极其贵象的征兆。我们的子孙大概会发家兴旺吧!”[8]
汉光和五年(182年),孙权出生,其父孙坚于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北郊)做官时生下孙权,据《邳州志》记载:“孙坚作下邳丞时生权,方颐大口,目有精光”。故依出生成长地划分,孙权为下邳人[9][10]。
孙权六岁时,随父离开下邳[12]。 汉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逝世,长沙(治所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太守的孙坚起兵从长沙经荆州响应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当时孙权的长兄孙策已在寿春淮南一带颇有名气。其中有庐江人周瑜前来拜会,在周瑜的建议下,孙策于是携母弟搬到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需明示出处]。
汉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奉袁术之命讨伐荆州刘表,结果中刘表手下的黄祖的埋伏身亡。而孙坚遗子孙策孙权都跟随袁术行动 [13],《江表传》也记载孙权常随从孙策左右。孙权为世所知后,孙策对这个弟弟感到很惊奇,自认为不如他。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将领。”。后来孙策在江都遇到张纮,便托付他照看母弟[14]。
汉初平四年(193年)因孙策到寿春去见袁术,就派吕范将孙权等人护送到住在曲阿的舅舅吴景那里居住。翌年,孙策击破了陆康为袁术取得了庐江郡。当时,还是扬州刺史的刘繇担心自己也会被袁氏吞并,与袁术和孙策产生嫌隙,于是将孙权堂兄孙贲和吴景驱逐出曲阿,只有孙权及其母弟弟们还留在那里,于是朱治特意将其从曲阿接到自己家里奉养卫护[15]。孙权和母亲后来又迁至历阳县和阜陵县居住。
汉兴平二年(195年)孙策渡江击败刘繇后,派遣陈宝迎接母亲弟弟[16]。孙权到江东以后,与朱然胡综一起读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汉建安元年(196年),孙权14岁的时候,由朱治举为孝廉,任阳羡县(今江苏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当时已有属下周泰和潘璋。
孙策平定江东的丹阳、会稽和吴三郡后开始给汉廷进贡。建安二年(197年),汉廷派刘琬前往江东授予孙策会稽太守的职务,刘琬对人说:“我看孙家的兄弟虽然每个都才华横溢,智慧通达,都是荣华福贵不长久。只有次男孝廉,相貌高大挺拔,有大贵之表,且会是最为长寿的,你们等着瞧吧。”袁术与孙策决裂后,拉拢丹阳等六县及山贼头目祖郎,鼓动山越和自己一起共同对付孙策。当时孙策率兵前往讨山贼,仅孙权等数百人留在宣城,山贼数千人蜂拥而至,年轻的孙权在周泰的保护之下得以幸免。
汉建安四年(199年)末至次年初,孙权随同孙策征庐江太守刘勋于皖城。刘勋败逃后,又进军沙羡讨伐黄祖,与仇敌黄祖在沙羡一带展开大战,黄祖几乎全军覆没,韩唏战死,黄祖只身逃走,士卒溺死者达万人,豫章太守华歆又举城投降。平定了庐江豫章二郡。孙策与曹操交好,表面臣服于汉朝廷之下,曹操加封孙策为吴侯,并任命严象将孙权举为茂才。并以礼征辟孙权和孙权的弟弟孙翊到汉朝廷担当汉臣职务,但二人均没有前往。
汉建安五年(200年)春,孙策遭到刺杀,临终前将二弟孙权唤来病榻前,佩以印绶及兵符,将他指定为继承人。孙权在大哥孙策去世的悲痛中而未主持公务,经过长史张昭劝说,乃除去丧服,由张昭扶上马,外出巡察军营,程普、朱治、周瑜、吕范等为孙权效力辅助,但自己地盘的人却对孙权怀有疑心。
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曾对当地士族进行打压、屠戮,导致孙家在本土得不到支持。未开发山地潜藏的山越也大规模发动叛乱,而江东许多的本地豪族士族与山越族群都有紧密联系,因此,在孙氏每次出征对外的时候,都给予江东内部很大的侵扰,也一直牵制着吴国数十年的对外作战。当时只占有江东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庐江六郡,而当中五郡却不服从发生叛变,当地人士大量逃离江东投靠北方,山越也大规模发起叛乱[17]。而堂兄孙辅怀疑孙权暗弱没有能力保卫江东,于是与曹操暗通出卖孙权,被孙权察觉后给予制裁[18]。堂兄孙暠(孙静长子)欲攻打会稽郡夺取政权,但虞翻不从他。庐江太守李术不服从孙权,与梅干、雷绪、陈兰数万人在集结淮水一带骚扰破坏,孙权写信要求李术扣留这些叛逃者。李术公开表示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为由拒绝。在内外双重压力之下,孙权以张昭为师傅,并任用父兄留下的部将,着力怀柔本土士族,起用豪族子弟,稳定江东孙家政权,并且招纳更多人才为自己效力。接着孙权用谋略写信给曹操,说严象被杀是李术所为,所以不应该理会李术。孙权随后与孙河、徐琨一起亲征叛徒李术于皖城。皖城被孙权包围,李术向曹操求救,但是曹操没有到来,一切发展正如孙权所设计的一样。城内粮尽只能用泥丸代替食粮充饥,随即破皖城,李术被枭首,孙权迁徙城里人及李术部将三万余人到江东,留下一座空城[19]。
陆逊、徐盛、留赞、诸葛瑾、步骘、顾雍、是仪、吕岱、朱桓、骆统等贤才良将都在这一时期加入孙权麾下。鲁肃本打算离开投靠北方,但是周瑜断言孙权在南方成就帝业,并挽留鲁肃而且把他推荐给孙权[20]。孙权本意继承其兄之志以匡助汉室的名号成就齐桓晋文之业,鲁肃却向孙权说出汉室不能复兴,曹操不能一时间消灭。应该割据江东静观其变,在北方多战乱的时候乘势应消灭刘表,占据长江以南建立帝业的方案。曹操见孙策已死本打算伐吴,侍御史张纮劝谏曹操不该乘人之危。曹操听从其言,透过东汉朝廷册封孙权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以吴县为治所。孙权派顾徽到北方,打探曹操的动向。
汉建安八年(203年),豫章鄱阳县等地山越再起,孙权即刻命征虏中郎将吕范平定鄱阳、荡寇中郎将程普讨伐乐安,派贺齐讨平东冶地,建昌都尉太史慈分头进讨山越,又派别部司马黄盖、韩当、吕蒙等人扼守山越经常出没的郡县,恢复了原设县邑,稳定了秩序。汉建安十一年(206年)又率领孙瑜,周瑜,凌统,成功讨平山越麻、保二屯。
汉建安八年(203年),孙权曾发起夏口之战并击败黄祖的水军。
汉建安十二年(207年),自黄祖一处来降的甘宁说:“今汉已经日渐衰微,曹操为满足自己的心,终于成了篡汉的盗贼。南荆之地,山陵地势有利,江川流通,国的西边的确是这样的形势。我已看透刘表,考虑的不够长远,儿子也是无能的人,不是能够承传基业之才。主公应当尽早规划,不能落入曹操手上。进图之计,先取黄祖为佳。黄祖如今年老,老迈衰退严重,钱财粮谷都已经缺乏,左右蒙骗他,事出于钱财私利,侵要吏士的钱财,吏士心里都愤怒。舟船战具,废弃也不修理,耕农懒惰,军队没有法纪。如果主公现在去攻打,必定能大败。一旦打败黄祖军,击鼓行军至西,西据楚关,大局趋势扩张,这样就可以逐渐进取巴蜀。”孙权赞同并采纳。张昭当时就在席上坐,难言道:“吴国如今危惧,如果行军攻打,必然招致恐慌。”甘宁回答道:“国家将萧何的重任交给君,君留置守护却担心忧乱,那为什么还要仰慕古人?”孙权对举起酒杯附于甘宁说:“兴霸,今年行军讨伐,就如这杯酒,决意托付给卿你。卿尽量提出方略,如能够破黄祖,则是卿的功劳,不要因为张长史(张昭)之言而放弃。”出兵虏其人民而还。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发动江夏之战率军再次进攻江夏郡南部,以周瑜为大督,众将随军出征。黄祖见孙权兵来,急派水军都督陈就率兵反击,吕蒙统率前锋部队,身先战阵,亲自斩杀陈就。掳获其船只、士兵。返回到孙权大军,并引领自军兼程赶路,水路两路齐进。黄祖用水军拦截去路,董袭和凌统身先士卒以轻装上前突击,并攻下江夏等地,黄祖只身逃窜,被孙权军中的骑兵冯则所斩杀。此战,孙权成功收取江夏郡南部一带,后将治所自吴移居至京口。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曹操对孙权发出以八十万军力会猎江东的书信,孙权打算与曹操决一死战,但张昭等群臣劝孙权归降,碍于豪族群臣的压力下孙权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听后离开席间换衣服,唯独鲁肃离座找孙权说要对抗曹操,孙权很高兴鲁肃与自己的想法一致,对张昭等人所说的感到非常失望,鲁肃劝孙权召回进兵鄱阳的周瑜,并邀请刘备加盟的提议。孙权答应,随即派鲁肃到荆州打探情况。当时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次子刘琮及其母蔡氏其舅蔡瑁因仇视刘备而投降曹操。鲁肃到荆州之前刘备被曹操打败,荆州已经落入曹操之手,刘备南渡长江,鲁肃与他相遇询问去向,刘备打算到苍梧投靠朋友吴巨,鲁肃则说明孙权的意向和实力,邀请刘备加盟孙权共同对抗曹操,而不是投靠力弱的人。刘备很高兴孙权的邀请,听后见事态紧急随即派诸葛亮去求见孙权。周瑜向群臣分析曹操与孙权两军的优劣胜败,指出:“其一,曹军背后仍有后顾之忧,西凉有马腾、韩遂等军阀,战端一开,必偷袭曹军背后。”、“其二,北方人惯习陆战而不擅水战,竟敢舍马鞍而就船桨,此乃舍长就短。”、“其三,寒冬将至,曹军兵缺衣食,马无藁草,兵卒士气低落。”、“其四,曹军远途跋涉,奔袭千里,水土不服,多生病患。”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此时只有周瑜、鲁肃坚持抗击曹操的主张,意见与孙权相合。随即以决断之势拔剑砍掉桌子一角,说:“敢再有言降曹者,如同此案!”借此将投降派气焰压倒,并将一早已经准备好的三万军队交给周瑜指挥。周瑜、程普分别被任命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辅助周瑜。另外派贺齐和蒋钦前往后方平定山越骚乱。孙权派周瑜与曹操大军对峙,在赤壁与曹军相遇,周瑜采纳黄盖计谋大败曹操军,曹操只好撤回北方,与没有参战的曹仁汇合。孙权与众将跟随周瑜追击至乌林再次大破了曹军,乘胜进攻荆州南郡。周瑜派甘宁攻夷陵,曹操的盟友益州牧刘璋部将袭肃投降,但是甘宁被曹仁的万人军队包围。当时甘宁被曹仁围攻多日也没有被攻破,于是周瑜采纳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抗拒曹仁,用其中一半兵力驰救甘宁,军队将曹仁击破,最终甘宁攻下夷陵(宜都)。
汉建安十四年(209年),曹仁得到后方大军的多方面支援,因此周瑜和曹仁两军在南郡相持了一年。而刘备以张飞和一千人向周瑜换取二千名江东兵,转攻长沙、桂阳、武陵、零陵荆南四郡。孙权为了减低周瑜的前线压力,亲率剩余的小量军力军围合肥,相持合肥一个多月分散敌人军力,最后听从张纮的建议撤退。曹仁军最终被周瑜重创而撤退,而关羽断北道失败,被曹仁成功撤出南郡。孙权阵营等人攻下南郡,转战平定了荆州,将势力延伸到荆南四郡[21]。孙权以孙夫人联姻来巩固孙刘联盟的关系,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兼领南郡太守,以长沙郡的下隽、汉昌、刘阳、南郡的州陵为领地奉邑,屯驻在江陵[22],拜程普为裨将军兼领江夏太守,以江夏的沙羡为领地,其中四县为其食邑[23]。全柔为桂阳太守在桂阳当地负责运米回吴[24]。武陵一带发生蛮夷骚乱,任命黄盖为武陵太守并到任前往平定,后再转战到长沙平定山贼[25]。而蒋钦讨伐会稽乱贼平定五县有功,迁升为讨越中郎将,以泾拘、零陵郡的昭阳为奉邑领地[26]。孙权表刘备为荆州牧,之后刘备向周瑜借地,周瑜分南岸地给刘备,后刘备将南岸地一处地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周泰当时屯兵在公安附近的岑,刘备嫌地少无法容纳人马,亲自到京口见孙权借荆州数郡(南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并督领荆州[27]。周瑜和吕范知道刘备到京城提议软禁他,而鲁肃建议孙权借荆州给刘备。但是,在伐蜀的途中周瑜病逝,程普代领为南郡太守。按周瑜遗言孙权任命鲁肃接替其职务,孙权此时将长沙郡分为汉昌,以鲁肃为汉昌太守屯驻陆口[28],后来采纳鲁肃建议借荆州(南郡、长沙、武陵、桂阳、零陵)给刘备,程普还领江夏太守[29]。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曾经,周瑜和甘宁劝孙权入蜀,孙权邀请刘备共同取益州,刘备以刘璋是同祖宗为由拒绝,并说如果孙权打刘璋自己一定阻止,如果我打刘璋的话,我必定会披发入山林归隐,不做攻取同宗的事。孙权不听并进攻益州,周瑜中途病故由孙瑜继续进攻,但刘备阻止并不给孙瑜前进的去路,并说不能这样做,孙权只有下令退还。
汉建安十五年(210年),迁步骘为交州刺史,南征交州,211年拜其为征南中郎将。步骘到达交州,士燮率领家族臣服。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率多人马军迎接,步骘对此猜疑,结局被步骘发现有异心,于是在酒席间斩杀,声名大振。孙权自此得到交州九郡领有权,并加封臣服于自己的士燮为左将军。南海郡、郁林郡、苍梧郡、交阯郡、日南郡、珠崖郡、儋耳郡、九真郡、合浦郡则属于孙权领土,但实际是士夑独立管治。
建安十三年(208年),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孙吴,经过当时的秣陵,赞叹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去京口拜访孙权,经过秣陵时力劝孙权定都于此。
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修筑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 改秣陵为建业,并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城,“用储军粮、器械”,这就是著名的石头城(又称石首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石头城跨水而立,周围数十里里,设有子、罗城二重城,商业繁华,盛况非常。吴之名臣张纮以为此地有天子气,劝其主定都于此。
听闻曹操率四十万大军进攻,孙权打算兴建水坞,部将大家都认为直接上下船就能着陆登船,建造水坞没用,只有吕蒙认为这个坞可以给步兵快速登船进退不失的便利,于是孙权同意吕蒙看法,派吕蒙建造濡须坞作为进出濡须到巢湖的水军防卫要塞,也是濡须之战的重要补给据点,与日后曹魏建造的合肥新城是互相对应的防卫设施。同时孙权向刘备发出救援,当时刘备作为客将在刘璋之下,刘备以救孙权为由向刘璋借兵去救孙权,其实先前刘备与庞统已经密谋采用中策攻取益州。刘璋对刘备猜疑所以只给他一半军需和4000兵马,刘备以此借口说刘璋给物资和兵少,随后反戈偷袭了益州刘璋。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亲率四十万大军攻孙权于濡须口,濡须口的江西营被曹军攻破都督公孙阳被俘虏。刘备最终也没有任何救援孙权,孙权知道刘备攻益州而不来救援出尔反尔,大骂刘备是狡猾的家伙竟然敢使诈。濡须战场最后只有孙权军独力以七万大军抵挡曹操号称的四十万大军,江西营被攻破公孙阳被生擒,而董袭赶往救援江西的途中遇溺身亡。之后,曹操作油船在夜中攻击洲上的孙权军。孙权亲自率军反击,驱使水军包围了曹操,曹操军战死溺死有数千人,被孙权俘虏的敌兵人数也有三千余人。孙权乘胜追击,并对曹操进行多次挑衅,但是曹操受到孙权的打击下而不敢出击接战。孙权见曹操坚守不出,亲自督一艘船从濡须坞出击进入曹操大军阵地观阵,《吴录》记载曹操军众人打算射击孙权的船,但曹操知道孙权来观阵下令不要妄动,孙权在曹操大营饶了一圈,曹操看到孙权的胆量还有船上士兵器械严整,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像猪狗”。随后,孙权下令吹号回营。而《魏略》记载则是说孙权进了曹操军阵地,曹操命部下拉箭乱射,孙权船身一则被箭矢射满将要翻船,孙权随即下令调转船身挡箭,船身也因此得到平衡,孙权从容地回营。此时战斗已经过了一个月有余,曹操仍然无法打败孙权也无法攻克严防的濡须坞,孙权便写信给曹操说春天水增快点走吧,并在另一封信写上你不死我不安乐。孙权给曹操一个撤退的下台阶,曹操收到信后,对左右说孙权不会骗我,随即下令撤军。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孙权亲征庐江治所皖城。在半日内就攻破皖城,俘虏了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人。在夹石赶来救援的张辽听到城被攻落只好归还。7月,曹操不听从傅干谏言率十万人攻取濡须一带,但受到甘宁100人奇袭而撤退[30]。刘备得到益州,于是孙权派诸葛瑾向刘备讨还荆州各郡。刘备拒绝,并说得到凉州后再把荆州所有郡归还(当时益州与凉州之间还有一个汉中,而汉中当时是张鲁的领地),孙权经过濡须和益州一事后知道刘备的推托假话,随即派三名官吏去三郡,但被关羽逐出。于是孙权遣鲁肃、甘宁到益阳牵制关羽,吕蒙指挥孙皎、潘璋、吕岱、鲜于丹、徐忠、孙规等领兵二万,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孙权住在陆口,为各路军队的指挥、调度。吕蒙军队一到,长沙、桂阳二郡全部归服,同时以书信令零陵太守郝普诱至开城投降,接着率军与鲁肃汇合。在单刀会鲁肃严厉斥责刘备一方没有信义,让关羽无言以对。这个时候,曹操准备攻取汉中,刘备害怕丢失益州,便派使者求和停战。刘备只能被逼把长沙、桂阳两个郡以东归还给孙权,同时孙权返还零陵给刘备,于是以湘水为界,江夏、长沙、桂阳属孙权领有,南郡、武陵、零陵则为刘备领有。江夏郡南部是孙权攻破黄祖后一直领有并没有借出,而当时江夏郡北部为曹操所拥有,在赤壁之战后拥有荆州南郡(不包括曹操的襄阳)、南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及宜都领有权[31]。
215年,孙权北征合肥。孙权作战勇敢,进军时与数名部将作为先头部队率先到达前线扎寨立营,因为大军还没有集结只有数名部将的军队,所以被张辽有机可乘突袭成功,后方部队陆续到达前线,潘璋严惩手段回复战线士气,贺齐引后方中部队拒击,张辽因此撤回城内。之后进行围城二十多天,因为瘟疫所以撤退。撤军时孙权亦亲自与四名部将及1000人在后方稳定士气,张辽见此率七千人偷袭,当时孙权大军已经全部撤出,兵力只有一千人不如张辽七千人,吕蒙、蒋钦、凌统、甘宁等在逍遥津以北被张辽所袭击,吕蒙、凌统等拼死保护孙权,孙权弓马娴熟迎击张辽,最后骑着骏马飞跃津桥成功撤出。张辽在战后对孙权的弓射骑术感叹,当魏军知道这个弓骑勇将是孙权而悔恨没有捉到他。
建安二十二年(216年)冬,曹操率二十六大军(十几万人以上)再次伐吴出濡须,丹阳四郡(今安徽定量城)民帅尤突、费栈受曹操授权联合山越,聚集数万人起兵反叛。孙权即命贺齐和陆逊进兵征讨。贺齐和陆逊大破尤突及费栈等众,降服丹阳、吴郡、故鄣等三郡山越,得精兵数万人。曹操屯军至居巢(今安徽巢县东北)准备进军。孙曹交战,关羽联络长沙郡县长吴砀、袁龙再次发起叛乱,孙权派镇守陆口的鲁肃前去帮助吕岱,最终平定了叛乱[32]。217年,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便以吕蒙为督,与蒋钦共同担任此战的全军指挥。孙权首先在前方筑城保护濡须坞[33],二月,曹操军开始进攻,孙权的筑城部队被逼攻,在城未完成之下被攻破而后退。曹操率大军尝试进攻濡须附近的横江陆岸,孙权众将乘船前往迎击。当时遇上暴风,徐盛等人落到敌人大军的陆岸之下,众人不敢上陆,唯独徐盛一人率将兵上岸突击曹操大军,曹操军披靡败走而且受到徐盛所重伤[34]。之后吕蒙据守之前的濡须坞,并设置万张强弓硬弩,以拒曹操。趁着曹操大军被徐盛击退,先锋尚未安然立屯的时候,吕蒙乘此攻破了曹操大军。周泰再追击把曹操击退,最终曹操攻不下孙权的濡须坞,亦被孙权军等人击败而引大军撤退[35]。孙权击败曹操取得此战胜利后[36],但因为刘备关羽等人的举动以及后方山越问题,使得孙权更改外交战略,藉谋略休战来休养生息,对汉朝诈降主动与曹操修好;而曹操信以为真故与孙权重结交好[37]。鲁肃非常后悔借出荆州给刘备,同时也怒斥刘备、关羽没有信用[38]。
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鲁肃死后吕蒙接替他在前线总指挥职务,并向孙权提出要警惕关羽,不依靠刘备独立对抗曹操的建议,孙权经过多年独力对抗曹操见识过刘备等人的反复态度,也赞同吕蒙提议,与关羽表面交好。
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得知刘备获得汉中后,再次派诸葛瑾向刘备索还荆州的诉求,但刘备拒绝。时孙权派兵进攻合肥,曹操所属的全部州郡军队都前往支援合肥与孙权相持,关羽乘着曹操军防卫空虚而进攻樊城[39]。诸侯身份的孙权打算以儿子向关羽女儿联姻,但关羽拒绝并辱骂使者。后来关羽在樊城之战俘虏于禁三万降兵,并立马把所有人送到江陵关押,城池还未攻下[40]。曹操派人联络孙权,以荆州(包括荆州,也包括正被关羽围攻的襄樊地区)为条件割让希望孙权相助,但孙权没有马上答应。此前,孙权跟吕蒙分析局势时,孙权想打徐州,但吕蒙认为应该打关羽的荆州,分析认为曹军多为骑兵善于陆战,徐州虽然拿得下来,但也守不住。不如着手准备拿下荆州,完全控制整条长江,对外进可攻退可守,对内下游的吴国也会十分安全。关羽俘虏于禁围攻襄樊曹仁,孙权向关羽派兵增援,关羽嫌孙权增援慢大骂:“狢子(对东吴人的贬称),等我灭了樊城之后,我回去还不把你灭了”。孙权知道关羽傲慢轻视自己,便写信道歉。十月,孙权答应曹操的同盟请求,向汉朝廷申请讨伐关羽,孙权和曹操两军撤兵引还[41],并命吕蒙等实施计划。
关羽假借食粮不足为借口[42],对吴国湘水边境侵略且抢夺军需粮食。献帝同意了孙权上书,以吕蒙为大督兼任先锋,陆逊为右部督,孙皎为殿后,孙权则潜军一同北上。吕蒙以白衣渡江之策计,在夜半时分计破连绵不断的烽火台屏障,然后再占据南郡。关羽被徐晃等人击退后,荆州辎重又被孙权袭击,因此返还到当阳驻守麦城[43]。孙权派使者对关羽劝降,关羽假装答应,在城上立旗后逃跑。孙权知道后派潘璋和朱然截击,吕蒙当时留在南郡指挥大局,陆逊则另率军攻取宜都郡房陵等。吕蒙广施善政安抚荆州民心,把蜀汉军家人的情况告诉给关羽军,顿时间关羽部下失去战意四散,关羽军数万人有的向孙军投降,有的被孙军的将军吸纳,最后在临沮马忠擒获了关羽、关平等人。孙权想用关羽制衡曹刘打算再次招降关羽,左右文臣此时对主子孙权说狼子不可养,曹操当年收留关羽,如今换来迁都的恶果。孙权听后只能把关羽斩首,并把首级送去给曹操,孙权则以诸侯的礼遇安葬关羽的遗体在当阳[44]。自此荆州南北为曹、孙两家占有,于是孙权免除荆州百姓的所有租税。曹操向汉献帝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任荆州牧,封南昌侯,同时也征召了张承、刘基等人。
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年初,魏王曹操及吴大督吕蒙等名将相继病故。曹丕继位为魏王,适逢孙权军还经过樊城和襄阳,朝中认为襄樊没有谷粮所以不能与孙权对抗,而司马懿认为孙权刚破关羽与魏结好不会与我们为敌,同时认为襄樊是水陆要冲不能放弃。但曹丕不听还命曹仁焚烧襄、樊弃二城撤走。孙权没有占领,后来派陈邵占领襄阳,曹丕派曹仁、徐晃重夺襄樊,而孙权因为与刘备大战在即,且当时襄樊因为大水破坏城壁已经接近崩坏[45],因此孙权并未与暂时结好的曹魏为敌而放弃交战,曹仁夺回了城池,而曹丕非常后悔自己的所为[46]。刘备宣称献帝被害,于建安二十六年(221年)4月也登基称帝。同年7月,借以关羽报仇的名义讨伐孙权欲吞并江东领土发动夷陵之战,孙权自公安都鄂县,以鄂县等六县设置武昌郡,进入备战。孙权让诸葛瑾写信给刘备劝说他不要开战希望和睦相处,并陈说利害分清楚敌人主次,不要上了曹魏的当,如果真要开战他们也不会手软,刘备不听发兵东佂。11月,曹丕逼刘协禅让,正式建号,是为魏文帝。孙权命都尉赵咨出使魏国承认曹丕的禅让帝位,并以诸侯身份独立势力的形式藩属,再将于禁等败将送回北方,利用魏国确保北方安全,而当时曹丕对江东没有任何实际支配权。孙权又派遣陈化、沈珩为使节进行外交事宜,曹丕派邢贞册封孙权为诸侯藩王吴王及进立同盟关系,以大将军使持节的身份监督交州,兼任荆州牧,孙权立长子孙登为王太子。当时,群臣劝孙权不应该受封吴王,应该自称九州伯、上将军,孙权则说当年刘邦也是受封了项羽的汉王,最后还是成就了伟业。
孙权派周泰准备向白帝城作攻防姿态,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朱然、韩当、骆统、潘璋、孙桓等领兵前往抵抗。曹丕处事浮华,在他守丧期间向孙权索求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吴群臣听后说这些是珍稀贵重物劝孙权不要给,孙权则认为现在大战在即应该分清楚轻重,曹丕索求的珍品,对自己来说只是瓦片石头罢了,我为什么要爱惜?如果他在守丧所求的是这些,我们该如何道谢他[47]。自负与虚荣的曹丕过于天真相信孙权而拒绝刘晔伐吴的建议,还说如果打投诚的人,将来就没有人会来投诚。黄初三年(222年)六月,陆逊彻底击败蜀军。蜀军被斩杀和放下武器投降者有几万人。刘备被孙桓追至差点被擒获,最后仅保得自身不死。当时,徐盛、潘璋、宋谦等人认为只要继续追击刘备,必能把他杀掉,但陆逊、朱然、骆统等认为不要追击,他们察觉到曹丕有进攻江东的态势。而孙权根据自己的判断,采纳陆逊等人的看法,下令不要对逃往白帝城方向的刘备展开追击。
夷陵之战后,孙权一直在自己领地横江屯兵提防曹魏,曹丕派曹休袭击孙权的领地历阳又派兵进攻居巢,而周泰和全琮临时交锋,魏吴双方大有杀伤。曹丕打算控制孙权,派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前来东吴要求孙权将孙登送到魏国都城做人质,孙权知道其用意以借口多次玩弄曹丕拖延时间,曹丕认为孙权诚心不款,于是发兵攻打江东,刘晔认为不会成功。夷陵之战一结束,吴魏之间就开始有交战态势,曹丕派出三十万大军,命令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口,曹仁出兵濡须口,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围攻南郡。当时要处理扬州境内的山越问题,孙权故意示弱,谦卑上书诱骗曹丕,只是为了拖延曹丕进军期限争取平定山越内乱的时间,曹丕则相信他送儿子而没有进军,而另一方,孙权则派遣吕范、朱然、朱桓率领其他部将暗中部署。黄初三年(222年)十月,孙权把魏国舍弃,曹丕见孙权没有送儿子来,正式开战。孙权命吕范率领徐盛、孙韶、全琮、贺齐等人在水路抵御曹休等,孙盛、诸葛瑾、潘璋、杨粲前往南郡增援朱然,朱桓接替周泰以濡须督的身份在濡须坞抵挡曹仁。三方面战斗中,曹仁被朱桓多个战术配搭被打得大败,曹休、张辽、臧霸则是强弩之末被吕范、徐盛、全琮、贺齐等人反击而败退,曹丕亲自率军在宛增兵支援前线,曹真、夏侯尚、徐晃、张郃、文聘、满宠等则包围了江陵,切断了朱然与外部的所有联络,但仍然久攻不下受到瘟疫困扰只有五千人战力的朱然,反被朱然出城击破两个军屯,相持半年朱然仍然屹立不倒,兵少粮食将尽因此出现叛徒,朱然察觉异样后将叛徒处刑,最终魏军攻不下朱然而全军撤退[48],此时诸葛瑾等追击撤退的魏军,进攻他们的浮桥,魏军被逼退;此战朱然名震魏蜀两方敌国。最终在次年三月春,魏军全部撤走,江南国境皆得安宁。战事结束,孙权改年号为黄武,建立东吴,也是取代曹魏的延康、黄初二年号,三国鼎立正式开始。另一边,孙权收到在白帝城休养的刘备的求和信后,信中提及刘备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惭愧,于是十二月派遣太中大夫郑泉出使蜀汉,吴、蜀两国开始有重新友好的迹象。
黄武二年(223年),孙权在江夏修筑山城。改用乾象历。夏四月,孙权的大臣们进劝他称帝,孙权不答应。此前,魏国令吴领地的戏口太守晋宗造反杀同僚王直,骚扰江南国境,孙权因为三方面大战分身不下而不能马上消灭他。六月孙权派贺齐、胡综等人率军平定,最终擒获晋宗。刘备死后,诸葛亮派邓芝向东吴再次确立联盟关系,孙权知道诸葛亮用意,也非常器重邓芝,所以答应修好。孙权便断绝同曹魏来往,派辅义中郎将张温回访蜀汉[49]:19。
黄武五年(226年),孙权下令各州郡守,对百姓实行宽容安息政策。这时陆逊因驻守的地方缺粮,上表孙权,命令诸将广开农田。七月,孙权听说曹丕去世,率领五万人进攻江夏郡。自己围攻石阳城,另外派孙奂封锁淮水的退路。曹叡派荀禹侵扰孙权后方阵地,因此撤退。另一方孙奂亲率鲜于丹等攻降江夏郡高城,捕获三名敌将。孙权任命全琮为东安郡太守,讨伐山越的反叛。孙权分交州另置广州,不久又复合为交州。
黄武七年(228年)五月,孙权命鄱阳太守周鲂以断发诈降,假装叛离东吴,引诱魏将曹休。爆发石亭之战,秋八月,孙权前往皖口,派征西将军陆逊率领朱桓、全琮在石亭大败曹休。
黄龙元年(229年)夏四月十三日丙申(5月23日[50]),统治江东三十年的孙权在南郊正式登基为帝,改年号为黄龙。四月,孙权大赦改年,在南郊拜天,即皇帝位,诸葛亮派卫尉陈震去东吴祝贺孙权登皇帝位,3个月后孙权把国都从武昌迁回建业[49]:22-25。追谥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长兄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吴王太子孙登为皇太子。将军官吏都晋爵加赏。六月,蜀国派人前来庆贺孙权登基。孙权还礼,承认东西二帝共存,并与蜀汉使节商议平分天下。其中,豫、青、徐、幽四州属吴;兖、冀、并、凉四州归蜀。司州的土地,以函谷关为界分属两国,双方制定盟书,共同声讨曹叡。秋九月,孙权从武昌迁都到建业,就住在原来的府第中,不再另建新宫殿,征召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掌管武昌事宜。
孙权即位后,曾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他派卫温、诸葛直等航行到达夷洲[51];242年,他又派聂友等航行到珠崖儋耳(指现今的海南岛)[52]。
嘉禾元年(232年),孙权派遣将军周贺等航海到辽东。十二月,辽东太守公孙渊向孙权称藩。
嘉禾二年(233年),孙权派太常张弥、贺达等万人,带上金银财宝奇货异物,加上九锡,经海路送给公孙渊。举朝大臣全都规劝孙权,认为公孙渊其人不可信,对他的恩宠礼遇不要太过分。孙权一意孤行,没有接受规劝。后来公孙渊果然将张弥等杀死,以其首级并东吴赐予的金印送往曹魏邀功。孙权闻之,大感惭恨,企图亲自征讨公孙渊,尚书仆射薛综等极力谏阻,最终中止了这个计划。
嘉禾三年(234年)二月,诸葛亮再次与兵北伐[49]:237。诸葛亮集中在汉中十万大军全部出动,木牛流马,运粮不停,同时相约东吴东西并举[49]:237。五月,东吴出兵,七月退兵[49]:240。孙权下诏放宽徭役,夏五月,孙权派遣陆逊、诸葛瑾等驻军江夏、沔口,派孙韶、张承等进军广陵、淮阳,孙权自己亲率大军进围合肥新城,爆发合肥新城之战后退兵回返,孙韶也停止进军广陵等地。秋八月,孙权任命诸葛恪为丹杨太守,讨伐山越部族。次年,孙权派吕岱领兵讨伐贼寇李桓等。
嘉禾六年(237年),孙权让群臣讨论奔丧立科、丞相顾雍奏请违法奔丧应处以死罪。此后吴县县令孟宗违法奔母丧归家,事后在武昌将自己拘禁起来听候处罚。陆逊向孙权说明孟宗的平时作为,并借机为孟宗求情,孙权于是给孟宗减刑一等,并申明下不为例,于是违法奔丧的事绝迹。
赤乌元年(238年),改年号为赤乌。当时,吕壹纠正豪族不法滥用私刑,吕壹本性苛刻残忍,执法严酷。太子孙登屡次进谏,孙权都不采纳,大臣们于是都不敢进言。后来吕壹奸邪的罪行败露被处死,孙权自我批评,认错误,派中书郎袁礼代自己向曾经规劝但未被采纳的大臣们致歉。
赤乌二年(239年),公孙渊不满曹魏对其待遇不高,便又复叛魏国,自立为燕王,结果受到魏国司马懿攻击。公孙渊派遣使者向吴国求助。当时吴人都对公孙渊的反复无常历历在目,劝说孙权斩杀使者。唯有羊衜说:“陛下,斩首公孙渊的使者固然能让您出口恶气,可这样做是出了匹夫的怒气,而放弃了霸王之计。臣以为,朝廷不如借此机会,出奇兵前往以观动静。如果魏国进攻公孙渊失败,那么我军远赴辽东解救,是恩结于远夷,义盖于万里;如果魏军和公孙渊相持不下,公孙渊首尾不能相顾,那我军正好进攻辽东,这样也足以让上天惩罚公孙逆贼,一雪往日之耻。”羊衜此言深得孙权赞许,于是派遣使者羊衜、郑胄、将军孙怡以海军前往辽东。到达后辽东已经被魏军攻下,公孙渊也被杀,同时当地人惨遭司马懿屠城[53]。因此,吴军击败魏国守将张持、高虑等人,与当地百姓一同归还。十月,孙权派遣将军吕岱、唐咨前往平定叛乱。
赤乌四年(241年),太子孙登去世。孙权后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孙权听从百官封建诸子的意见,又立孙和之弟孙霸为鲁王,但孙霸始终不服孙和。遂召集手下宾客及结交诸大臣,常与围绕在孙和一侧的太子党分庭抗礼。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决定废黜太子孙和并赐死鲁王孙霸,同时改立七子孙亮为皇太子,第二年册立孙亮之母潘氏为皇后,期间因孙权屡听谗言而逼害、处死与诛杀多名大臣(如陆逊、吾粲、顾谭、张休等),导致孙吴晚期人才流失甚钜。
太元元年(251年),冬十一月,孙权祭祀南郊回来后,就因风疾(相当于今称中风)生病卧床。十二月,遣驿使传书召大将军诸葛恪回京,拜为太子太傅,孙权下诏省徭役、减征赋,将国家大事交给诸葛恪管理,并修改诸多不便法令。
太元二年(252年),孙权立原太子孙和为南阳王、五子孙奋为齐王、六子孙休为琅琊王。二月,大赦,改年号为神凤。孙权曾有意召回孙和,但被孙鲁班、孙峻等人阻止未果。
神凤元年四月二十六日[54](公元252年5月21日),执掌江东政权长达五十二年的孙权于太初宫内殿中驾崩,享寿七十岁。滕胤与太子太傅诸葛恪、少傅孙弘、荡魏将军吕据、侍中孙峻等人一同受遗诏辅佐太子。孙权称帝后在位23年。葬于建业蒋陵,谥大皇帝,庙号太祖。
孙权担任家督弱冠继承江南政权以来,对外招纳人才培养部下、怀柔策略笼络不服从孙家的江南豪族,以白手兴家之势统合内部对抗外压,巩固孙家政权在江南的地位。另一方面平定扬越叛乱藉以进行强兵吸收老幼弱者补户政策,同时创造让山越民接触汉文化的机会。诸侯时期的孙权不属于任何一方,也没有所谓的兴汉灭汉的政治口号,故此可以根据时势局势发展,判断哪一方有利用价值,并进行联合的自由外交战略获取自己的利益。作为开创基业的帝王,孙权以出色的政治智慧及战略判断,深谙纵横捭阖,最终缔造一方霸业。赤壁之战后加强控制江东,并将江东六郡扩展到扬、荆、交三州,积极开发南方的荒芜之地,稳健控制中国东南。
孙权在数年间将国土政权安定,以适才适所为第一原则,而不以辈分、资历、交情、名气为优先,深知人无完人,故此不追究缺点而用其优点的用人风格,处事也是严罚主义者,就算亲族或功臣的家族犯罪,也会给予严刑处分。例如选择寒门出身的周泰为平虏将军,与孙权为同窗的朱然则身居其下[55],在夷陵之战任命资历尚浅的陆逊为大都督,许多人因是孙策旧将或者公室贵戚,一度有所不满,但最终都心服口服[56],步骘虽然出身豪族,但是避难到江东而家道中落[57],但却长期为孙吴镇守一方,最终做到丞相一职[58]。孙权亦能主动培养部下[59],同时对待功臣的态度是忘其短而贵其长[60]。孙权以顾雍为丞相而非众人所推荐的张昭,就是因为丞相位置处理的事情多且繁重,而张昭性情刚烈固执,不遵从他的意见则会埋怨归咎到底,到时反而对公事没有益处[61]。对一众孙氏宗亲孙瑜孙桓孙韶皆委以重任[62],孙氏宗女皆嫁于国家重臣[63],即使是谋反者的后代也能不计前嫌[64]。可见孙权对于同族亲戚的重视。陈寿因此赞曰“况此诸孙,或赞兴初基,或镇据边陲,克堪厥任,不忝其荣者乎”。
孙权擅长用人,更能信人,称呼臣下常用表字,较少直呼其名,君臣关系之亲密可见一斑。
孙权崇尚节俭,并效法大禹以卑宫为美,原本住的建业宫其实只是孙权早期的将军府而已,一直住到赤乌十年(247年)建材腐朽,还诏令将武昌宫拆了,把木材运来建业修缮,但其实当时武昌宫也有二十八年的历史不堪使用,这么做的目的是节省木料避免妨碍农桑工作[65],由此也可知孙权对农业的重视。陆凯向孙皓劝谏时也称孙权时代“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米有畜积,货财有余”。
孙权认为法律可以遏恶防邪,主张以刑法治国[66],即使面对爱将之子如凌烈、周胤,潘平等人犯罪也是法律优先从不循私。爱子孙霸更因图危太子,而被赐死[67]。
对内广纳谏言[68],任用父兄旧部稳定局面,平定叛徒和山越,攻灭杀父仇人黄祖,吸纳北方难民。在一片降曹之声时果断与曹操一战并与刘备结盟,任用周瑜打败曹操[69]稳定江南地盘,后来因为刘备一连串背离同盟关系的所作所为及荆州等问题而与蜀汉决裂,连本带利夺回荆州并在夷陵之战重创刘备,最终确立了三分天下的局面。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称帝,建国为吴,孙吴建立。称帝以后他分部诸将,镇抚山越[70],增设县邑,编制户籍[71],设置农官[72],推行军屯[73]与民屯[72];收容南迁移民[74],兴修水利[75],增广农田;亲自下田采用牛耕[76],大幅度改良农业生产技术[77],大兴佛教[78],奠定了六朝的经济与文化基础。
在晚年大批豪族过分插手孙权的家事,而且分党立派,造成政局动荡不安,孙权对此非常不满。之后孙权得知自己继承人意向的消息外泄之后大为愤怒,并将相关人员等捉拿问罪。[79]。后来孙权遭到豪族暗杀及背叛,在二宫之战爆发后,便以部下弹劾而削弱豪族权力来巩固政权;之后难能可贵的是孙权同时也具有认错的勇气[80][81],从陆逊一族陆抗、陆凯和陆机的著作来看,孙陆二家情谊仍然十分深厚,陆氏亦对孙权十分肯定。
由于孙权大力开拓海上事业并且开拓江南,因此在中国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南方县市的历史都是起源于孙吴。然而他死后的评价与他的功绩完全不成正比,诗人曾极在其作品《吴大帝陵》中提到“四十帝中功第一,坏陵无主使人愁”,刘克庄也在《吴大帝庙》中叹息“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
孙权一生中胜多负少,战果往往显赫而败绩也少有损失。19岁即位之初就平定庐江太守李术之乱俘虏三万余人。在江夏之战击杀江夏太守黄祖,樊城之战兵不血刃取得荆州并击杀关羽,皖城之战击败庐江太守朱光,俘虏数万人。而在曹氏入侵的防御战赤壁之战、濡须口之战、曹丕三次伐吴、曹叡三方面伐吴等战役皆取得胜利,以致曹氏终世不能过江,不果而还。刘备入侵的夷陵之战中选择当时不被人看好的陆逊为大都督,使得刘备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合肥之战虽然不能克,但伤亡亦不大。
北方战乱,孙权也吸纳南渡的北方民众,其北方的手工技术也在江南得到发扬及应用。另外由于孙权积极扩张海上事业,并曾发兵辽东,因此江南造船业大大兴盛。[82]
《吴历》曰,黄武四年,扶南诸外国来献琉璃。这是中国最早与南海诸国交流的记载。孙权主动派出朱应与康泰出访南海各国,先后到过林邑(今越南中南部)、扶南(今柬埔寨)、西南大海州(今南洋群岛)、大秦(罗马)、天竺(今印度),并记下各国物产以利贸易奠定了南海贸易的基础,回国后,二人分别撰写《扶南异物志》[84]及《外国传》(又称《吴时外国传》)[85],之后继续派出使节进行南国宣化,同扶南、林邑、堂明(今柬埔寨)建立关系。,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虽然南海诸国之前已与中国有接触,但是由官方政府主动派出官员积极寻求国际贸易,孙权却是创举,贸易的范围甚至到达了罗马,并在建业接见了罗马商人秦论[86]。
《吴书》曰,孙权曾派使者出使辽东公孙渊,而后使者前往高句丽(今朝鲜及辽东一带),成功说服高句丽王向孙权称臣上贡。后高句丽被曹魏威胁杀吴使,使者谢宏提前得到消息后,先下手为强,直接动用武力劫持了三十多位高句丽贵族,高句丽王只能向吴赔礼谢罪,并献上马匹数百,谢宏遂放回高句丽人带贡品回国。[87]
《江表传》中记载孙权方颐大口,眼神非常清澈明亮[88]。汉朝遣使者刘琬为孙策加锡命之时看见孙权,形容孙权的相貌高大挺拔[89]。刘备和张辽都看到孙权坐着时显得很高,认为他躯干较长[90][91],中国民国学者黎东方分析,只有不需要站着伺候人,而是坐着让人伺候的贵人才会是所谓躯干长而双腿短的外形,古代这被视为大贵之相,刘备被形容为手长过膝[92]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东晋名将桓温的雄姿与气质被刘惔评价为与孙权和司马懿相同的人物[93]。
《三国演义》里孙权则被记载“碧眼紫髯,堂堂一表人才”[94][95]。
在阎立本《十三帝王图》之中,孙权为站姿,此为开国之君之意[96],身着的冕服应有天子十二章,在图中有被画出来的有“日、月、藻、火、黼”五章[97],其中日月为明,明火三章表示的是孙权振兴经济,教化百姓,让其光明之面普照天下之意,藻则代表孙权称帝随时代顺应天意而起,黼则表示孙权“能断割”,这与三国志中孙权好侠养士仁而多断的人格特质[98]图中孙权手持麈尾扇,表现了他的帝王风度[99],为十三帝王图中唯一持扇者,“麈”是领队大鹿尾,魏晋以来,尚清谈,手执麈尾有“领袖群伦”含意[100],艺文类聚亦记载司马懿见诸葛亮乘素舆、葛巾毛扇指挥三军,叹诸葛亮为名士[101],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也常持羽扇指挥军队,扇子有善战之意,因此苏轼在《念奴娇》形容周瑜时亦说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孙权在位期间,赤壁与夷陵之战均以少胜多,甚至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足见他用人正确调度有方的善战特质[102],因此辛弃疾会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擅长骑术和弓术,在合肥一千人面对张辽的六七千人的袭击依然成功突破数重包围[133],后来平安跃马过桥[134],给张辽留下很深的印象,称其便马善射[91]。
合肥之战期间,孙权曾号称“派兵十万”攻打逍遥津,但最终在张辽、满宠的攻击下无功而返,因此也被人侃为“孙十万”。另外也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的俗语。
孙权有六口宝剑,分别是白虹、紫电、辟邪、流星、青冥、百里,又有三刀称作百錬、青犊、漏影[135]。
关于孙权嗜好,其中射猎(射虎[136][137]、射雉[138])与好酒和开宴会派对[139]尤其出名。每当猛兽近前,孙权总是以亲手击打为乐趣。宴会中常常对部下进行劝酒[140][141],孙权喜好冒险,如顶着大风天坐船出航[142],乘轻船去见曹操军队[143], 密令甘宁夜袭曹营[144]等等。
孙权也喜爱读书,以实用目的为主,其所涉猎内容涵盖《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及三史(《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惟不曾研读《周易》[145],孙权在书法上亦有成就,被认为擅长行书和草书[146]。
在宗教方面,孙权早年信仰道术,与诸多方术之士交往甚密。主要人物为吴范、刘惇、赵达、姚光、介象等人。而被后世尊为道教天师的葛玄也与孙权有过交往[147]。孙权也对当时的新宗教佛教非常开明,赤乌年间为高僧康僧会建立建初寺[148]。
孙权因在家事上随心所欲,不在乎上下尊卑而招致陈寿的批评,称其可比拟春秋时代的齐桓公,对外“有识士之明”,对内却“嫡庶不分,闺庭错乱”,最终在继承人问题上埋下祸根,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都动荡不安[149]。裴松之则意见相反,认为孙权废掉无罪的太子,虽然是开启祸乱的前兆,但最多只是东吴灭亡的次因而非主因,毕竟东吴灭亡已是孙权死后二十八年的事情,而且灭亡主因仍是暴君孙皓,即使孙权当时传位于孙和,最后也是孙皓登基,国之灭亡的根本问题其实是出在为政者昏虐,并非只有孙权废黜一事就能造成,如孙亮能保住国祚,或者孙休不早死,则孙皓不得继位,孙皓不得登上皇位,则孙吴不会灭亡[150]。陆逊的孙子陆机更著有《辩亡论上》《辩亡论下》详细说明东吴亡国非因蜀国灭亡,而是孙权死后的当政者用人不当。
陈寿于《三国志》认为孙策为开国奠基人但子孙未被封为王爵,孙权于义俭矣[151]。尚书仆射存和胡综的上书可知孙权以谦虚为美德,不愿效仿汉代旧制过分尊崇皇族[152][153],在孙权诸子中,被孙权宠爱的次子孙虑也止在侯爵[154]。另一爱子孙和在十九岁册封为太子前也未获王爵,直到被罢黜太子之后才改封为南阳王[155]。群臣请立孙权余下四子为王时也被孙权拒绝[156]。至于孙权的孙辈中为诸王之子者,如皇太子孙登子吴侯孙英;南阳王孙和三子乌程侯孙皓、钱塘侯孙德、永安侯孙谦;鲁王孙霸二子吴侯孙基、宛陵侯孙壹,也未有一人获封为王爵。
孙盛从国家大局方面对陈寿的看法也表示了不同意见,认为当时天下局势尚未统一,宜正名定本贵贱疏邈,不宜给与孙策之子更高的权力与爵位制造内乱机会,此为稳定局势之必要行为,况天伦笃爱,孙权既已将孙策宗庙立于建业,应不会刻意吝于给予地位,这明显是为了稳定国家局势的必要处置方式[157]。
然而孙盛之评,纯属无稽之谈,孙策子嗣虽尚未有王爵等高级爵位,孙奉仍旧被后期的流言给影响而被孙皓诛杀。孙盛既然提出此乃为正名定本之理,孙权何故将孙和被封为太子又将孙霸封为鲁王给予过分待遇,从何谈起正名?
从实际史料出发,孙权仍有相当多不忘旧情的举动,如孙盛所言为孙策建庙于建业并派太子祭祀[158]。在赤乌年间再次为孙策进行厚葬[159],因吕范往日对其兄的帮助而对之大加溢美,以致严畯认为夸大其词了,孙权特别解释后才信服[16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