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法概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合理使用(英语:Fair use),是著作权法的一个概念,允许人们于某些情况下,无需征求著作权所有者的同意,就可以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部分内容。“合理使用”这个概念在美国等许多国家的著作权法中都存在。合理使用试图在著作权所有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在兼顾原创者利益的同时又鼓励新的创造。
![]() |
合理使用是一种制作未经授权的复制品,以用作一定的保护性的目的的权利。主要包括学术上的使用、教育、写报道、或者写评论。但是这也有一些限定条件,就是所使用的部分相对于该作品的总篇幅来说较短,而且不会有损于该作品的拥有人的经济利益。
国际上对合理使用的判定大体上依据的是“三步检验标准”:
合理使用的概念起源于1790年制定的第一部美国版权法。[1]现行美国版权法(17 USC)中有关合理使用的部分摘录如下(§ 107):
民国十七年(1928年)首次制定。现行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四条至第六十五条规定了著作财产权的限制,除了第六十五条规定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外,第六十五条前各条规定需在合理范围内得使用,而著作财产权人之权利受限制的各种状况,是属于广义范围中的合理使用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 第二十四条界定了合理使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3] 规定了通过信息网络合理使用他人作品的规定。
在 YouTube 上,最常见的错误是在自己影片中使用他人内容,然后在影片注释中打上“我并没有拥有该内容的版权,内容版权属于该内容的拥有者”来以防版权纠纷。许多人以为这样做,就可以达到所谓的合理使用,但事实并不尽然。为此,YouTube也提醒了此种行为也是违反合理使用原则。[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