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右旋去甲伪麻黄碱(英语:D-Norpseudoephedrine),也称为阿茶碱(cathine),通常直接称为去甲伪麻黄碱,是苯乙胺和苯丙胺类别的一种精神药物,也可作为兴奋剂。它与卡西酮一起天然存在于巧茶中,并有助于其整体效果。[2]它的效力约为苯丙胺的7至10%。[2]
临床资料 | |
---|---|
其他名称 |
|
给药途径 | 口服 |
药物类别 |
|
ATC码 | |
法律规范状态 | |
法律规范 |
|
药物动力学数据 | |
生物半衰期 | 1.8至8.6小时[1] |
识别信息 | |
| |
CAS号 | 492-39-7 |
PubChem CID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ChEBI | |
ChEMBL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007.050 |
化学信息 | |
化学式 | C9H13NO |
摩尔质量 | 151.21 g·mol−1 |
3D模型(JSmol) | |
水溶性 | 20 mg/mL (20 °C) |
| |
|
去甲伪麻黄碱是苯丙醇胺的四种立体异构体之一。其它三种分别为左旋去甲麻黄碱、右旋去甲麻黄碱和左旋去甲伪麻黄碱,前两者又叫作苯丙醇胺。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违禁物质清单(用于奥运会和其他体育赛事)禁止在尿液中含有超过5微克/毫升的去甲伪麻黄碱。去甲伪麻黄碱是《精神药物公约》规定的附表 III 药物。[4]在美国,它被归类为附表IV受控物质。[5]
在澳大利亚,去甲伪麻黄碱仅是正式的附表4药物处方,但不可用或未批准用于任何医疗用途。
在香港,去甲伪麻黄碱受香港第134章危险药物条例附表1的管制。非法持有将被处以高额罚款和监禁。
麻黄存在于许多麻黄科植物中,是一种中西药草,除其他苯丙胺外,还含有右旋去甲伪麻黄碱。在全国出生缺陷预防研究中,1999年至2003年间,来自10个州的18,438名妇女参与其中,1.3%的妇女报告在怀孕期间使用过麻黄。在试验期间,使用麻黄的妇女出生了5例无脑畸形,但与未使用麻黄的妇女没有统计学上显着的关联(比值比2.8,置信区间1.0–7.3)。[6]
一项针对也门642名参与者的小型研究发现,在咀嚼巧茶(含有右旋去甲伪麻黄碱)的孕妇中,死产或先天性畸形的风险没有增加。[7]在咀嚼巧茶的哺乳期妇女中,在母乳中发现了右旋去甲伪麻黄碱。[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