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水泥高雄厂是台湾水泥位在台湾高雄市鼓山区寿山附近的厂房,亦称“台泥鼓山厂”,前身是日本浅野水泥株式会社(浅野セメント株式会社)的高雄工场,为台湾首座现代化的大型水泥厂[1]。该工厂于1917年开始生产,二次大战后该工厂在1946年4月与其他台湾的水泥工厂一同被水泥监理委员会接收,同年5月设立台湾水泥公司后成为其厂房;但在1992年11月27日高雄厂因矿权到期而停止开采寿山的石灰岩,1994年7月时停窑不再生产水泥,大部分的厂区已停止运作[1][2]。2019年,“原浅野水泥台湾工场红砖仓库及石灰窑”被登录为历史建筑。
台泥高雄厂前身是浅野水泥株式会社高雄工场。在该厂成立之前,台湾各项工程所需的水泥均从日本本土进口;后来因日本生产的水泥不足以供应台湾市场,浅野水泥株式会社遂有在台设厂的打算。而经过调查之后,着眼于原料与交通区位[注 1]而在大正二年(1913年)获准在台南厅兴隆内里占地190公顷的官有打狗山原野(柴山中段)开采石灰石,之后又在大正四年(1915年)兴建厂房,于大正六年(1917)完工[2]。该厂除供应台湾本土的需要外,也响应日本南进政策供应“南支、南洋”的需求[1]。
二次大战期间,高雄工场受到盟军重创,之后该厂区与台湾其他的水泥工厂[注 2]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先后被由行政院资源委员会(资委会)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工矿处合组的“水泥监理委员会”接管,之后在该年5月成立了由原四川水泥负责人徐宗涑担任总经理的台湾水泥,台湾水泥在资委会与台湾省政府共同管理下接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美援与加拿大贷款的资助来修复生产设施[1]。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11月11日,在耕者有其田政策下,台湾水泥民营化至今[2]。而台湾水泥高雄厂的厂房是原浅野水泥株式会社高雄工场的宿舍区扩建而成,浅野水泥株式会社高雄工场厂房则位于今天台湾水泥的位置[2]。
改为民营后,由于台湾经济成长等因素,水泥生产供不应求,台湾水泥后来逐渐进行多角化经营,发展成台泥企业集团[2]。然而由于台湾水泥高雄厂的矿权在民国八十一年(1992年)11月27日到期,再加上水泥产业东移政策的影响,台湾水泥高雄厂停止采矿,并于八十三年(1994年)7月停窑不再生产水泥[1]。而在高雄厂矿权到期时,柴山自然公园促进会、台湾医界联盟基金会、卫武营都会公园促进会、台湾环境保护联盟等民间团体曾联合向高雄市政府提出不可通过台泥将矿区内自有的100公顷土地变更为商业区兴建游乐设施的计划,以恢复山林旧貌[1]。而在民国八十二年(1993年)时,柴山自然公园促进会与高雄市野鸟学会(高雄鸟会)曾直接向台泥总经理辜成允对于矿区绿化与边坡客土回填等处提出建议,并提出寿山矿区植生树种20种与46种本土性先驱树种供台泥照办[1]。
2001年11月22日,台泥重新提出包含零星工业区共34.74公顷、9,146人的住商开发案,高雄市政府有条件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并要求台泥于等高线5米以上禁止开发,住宅及商业区开发面积减半;但此一结果再次引起环保团体的抗议,台泥柴山开发案也因此再度被冻结[3][4][5]。
高雄厂的厂区可以分为寿山山麓的原料开采区、生料制备区、熟料烧成区、水泥研磨区、包装运送区与厂房办公区六大区[2]。原料区还有一些采矿平台等设施,生料制备区主要残留生料圆库槽与厂房结构残躯,熟料烧成区的主要设施是旋窑,现只余一座,另外还有熟料圆库等厂房设施残留,而水泥研磨区则保有数座水泥磨与输送管线[2]。
包装输送区位在鼓山三路旁,主要有日治时期的红砖纸袋仓库、水泥圆库与包装厂房,至于厂房办公区则在马路对面,与鼓山车站比邻,内部有办公区与员工福利中心,以及水泥制品测试的厂房[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