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大学物理文物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文物廳map

25.016933°N 121.535992°E / 25.016933; 121.535992

Quick Facts 国立台湾大学物理文物厅, 成立 ...
国立台湾大学物理文物厅
NTU Heritage Hall of Physics
Thumb
台大物理文物厅所在的二号馆(台大物理系旧馆)。
成立2005年
地址台北市大安区罗斯福路4段1号
类型博物馆
公共交通公馆站
地图
Thumb
Close
Thumb
台大物理文物厅招牌。
Thumb
展览厅门。

台大物理文物厅位于国立台湾大学校总区椰林大道上的二号馆(原台北帝国大学理农学部理化学教室校舍,为台大物理系旧馆),是台大博物馆群的其中一个展览馆,由台大物理系负责日常维运,2005年正式成立。[1]

历史沿革

Thumb
亚洲最早期考克饶夫-瓦耳顿型(英语:Cockcroft-Walton)型直线粒子加速器

台大物理文物厅所在位置,原先为物理系原子核实验室。

台北帝国大学时期,当时的物理学讲座教授荒胜文策,追随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西实验室,领导木村毅一植村吉明等人建造考克饶夫-瓦尔顿加速器英语Cockcroft–Walton generator,于1934年7月25日成功做出人工撞击原子核实验 [2],为亚洲第一次、世界第二次成功实验[3]

1947年,国立台湾大学物理系主任戴运轨与留任的荒胜团队成员太田赖常(帝大助理教授)一同带领刚从台大电机系毕业的许云基,以及三位技师许玉钏、周木春、林松云,筹设重建加速器。[4]戴运轨与蒋中正的同乡关系,让重建原子核实验室能够顺利进行[5]。1948年5月13日,再度成功做出人工撞击锂原子核实验。

日后原子核实验室由许云基接手管理,随后原子核研究室研究如何制造重水,生产重氢中子源,从事人工放射性和其他核反应实验。另发展碳十四年代定年技术,协助地质系、人类系之研究。1985年许云基教授退休,加速器遭到拆解。技师们将之分藏各处近二十年。

2005年6月22日,台大校长陈维昭主持台湾早期核物理纪录片四方合作签约仪式,在其他三方代表-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副馆长陈训祥远流出版社总经理李传理、台大物理系暨中华民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庆瑞-见证下,宣布将重建原子核实验室。[6][7]

2005年11月21日,台大校庆时,台大物理文物厅正式成立。[1]

2006年10月16日,记录原子核实验室加速器建造过程以及重建过程的科学史纪录片《冲破原子核》在台大首映。[3][8]

展览项目

  • 核物理实验直线粒子加速器
  • 帝大时期天秤
  • 北投石
  • 手摇机械式计算机
  • 气压计
  • 手摇型云雾室
  • 早期物理系技师吹制的各种玻璃仪器
  •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仪器与文物资源

营运资讯

周二至周日9:00~16:30,周一及国定假日休馆。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