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1线,“北马~巷口”线[1],是位于台南市(直辖市)境内[2],原属台南县(简略代号:“南”)编号第1号的乡道(暂行旧称)[3]等级公路,目前路线北起台南市北门区锦湖里北马西侧,经学甲区中洲,南至台南市将军区仁和里巷口南侧,全长达 12.094 公里。
沿线路线概况
南1线[1]为连络台南市北门、学甲及将军三个市辖区间的重要乡道(暂行旧称),本线起点连接台17线及台61线两条省道的台南市北门区北侧共构路段旁叉路口,位于“嘉南大桥”南侧不远处,本线实际仅直接连接台17线[4]。该省道共构路段往北所连接之嘉南大桥,为跨越台南县及嘉义县县界界河八掌溪之重要桥梁。
南1线于起点后,沿八掌溪南岸往东前行经台南市北门区锦湖里北马(北马仔)后,到达该村内另一处聚落“旧渡仔头[5]”。旧渡仔头原为八掌溪南岸渡头所在之地,因日治时代洪灾之故,部分村民东迁另起新庄,因此另称为“新渡仔头[6]”,位于另条南2线沿途。南1线在村庄内道路与东西向的南2线短暂共线后,转向南行。南行途中,再经大白米、小白米两处聚落后,跨越北门区与学甲区市辖区区界上的“白筏桥”。到此为止,本路线在北门区境内路段两旁沿线景观,倒是多以传统农地、村落景色为主,偶尔见到少数渔塭散布其中。
跨越白筏桥上的南1线,到达学甲区境内光华里[7]竿子寮,在此连接另一条重要乡道南6线,由此路可往东直达盐水区市区南侧;本线则再跨越急水溪上的“筏仔头桥”往南续行,经过筏仔头[8],在于新头港聚落处叉出本乡道的唯一支线南1-1线[9]。在学甲区北侧交会县道171号前的路段两侧,是由渔塭、渔村及墓地组成的景象;此片渔塭密集的低漥土地,正是由古时候台南另一个古潟湖─“倒风内海[10]”,在百年来淤积、人为开发后的仅留之现存遗迹[11][12]。
南1线往南进入学甲区中洲里中洲[13][14]前,除县道171号三连路,还再交会县道174号中洲路这两条重要东西向的县道(暂行旧称)[3]。学甲区中洲里中洲是南1线沿途至此所经的最热闹的聚落,1976年时本线的终点原也位于此处,由县道171号路口、经中洲到终点处的这段最后路段两旁,景色则已全然地被田地及农村所取代。
目前的南1线中洲以南路线,原属于已废止的南17线 路线,由此路线南行越过将军溪上的“箍寮桥”,也进入了将军区境内。本线在经过将军区仁和里巷口[15]聚落时短暂地交会最后一条公路─南22线后,12公里多的路程最后止于巷口南侧不远处的南18线处的叉路口。
(本段叙述内提及公路之交通识别路牌─省道:台17线、台61线;县道:县道171号、县道174号;乡道:南1线、南2线、南6线、南17线(已废止)、南18线、南22线;乡道支线:南1-1线。)
行经行政区域
历史沿革
支线
沿线景点及寺庙
沿线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及其他设施
连接道路
交流道
参见
- 台湾交通
- 台湾省道
- 台湾县道
- 台湾乡道
- 台南市(直辖市)乡道列表(暂行旧称)
参考资料
- 交通部公路总局统计资料及公告讯息,(交通部公路总局万维网)。
- 中华民国内政部,台湾地区地名查询系统建置计划,(台湾地区地名查询系统)。
- 中华民国内政部地理资讯应用系统,(内政部地理资讯应用系统)。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台湾历史百年地图,(台湾历史百年地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oogle Map”、“Google Earth”及卫星空照图,(Google 地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Google 地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UrMap你的地图网”及卫星空照图,(UrMap你的地图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地名注释(外部链接)
以下为本条目内相关联地名之注释[24]:
- 河流:八掌溪[永久失效链接]、急水溪[永久失效链接]
- 村里:锦湖里[永久失效链接]
- 聚落:北马仔[永久失效链接](北马)、旧渡仔头[永久失效链接]、新渡仔头[永久失效链接]、大白米[永久失效链接]、小白米[永久失效链接]
注释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