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长节,乃唐朝玄宗皇帝李隆基的生日,于每年八月初五,后在玄宗退位后改为八月十五。曾称千秋节。日本沿用此法,曾将天皇生日叫做天长节。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685年9月8日(八月初五),712年即位为帝,改年号开元。开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宗的44岁生日时,百官奏表请求将八月五日设作“千秋节”,寓意“千秋万岁”[1][2][3]。唐玄宗准奏,千秋节由此而设,全国休假三日,前后各一天。[4]
天宝七年(748年),皇宫大同殿的柱子上忽生灵芝,被认为是吉兆,于是百僚于五月壬午日合奏,尊唐玄宗为“开元天宝 圣文神武 应道皇帝”,请他顺应天意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天长一词取自《老子》“天长地久”。唐玄宗龙颜大悦,遂改。[5][6]
每年千秋节,唐玄宗与杨贵妃都会在兴庆宫内的花萼相辉楼前举行盛宴及歌舞演奏,与百官同乐。在一整天的庆祝活动结束后,官员们会向皇帝敬献铜镜,唐玄宗也向四品以上官员发赐铜镜[7]。唐玄宗还特设“天长节使”的职位,由鄂州刺史韦公担任。唐朝属国每年都会遣使来贺,其中日本国最勤。
当时有诗篇记录了盛景:
开元十七年千秋节庆典结束后,群臣纷纷进献铜镜,唐玄宗还赐铜镜,这些铜镜被冠以节日之名,叫做“千秋镜”。此后,唐玄宗便在当时铸造业最发达的扬州定制铜镜,每年大约有400名官员可以得此待遇。
民间受到影响,也形成于八月初五铸铜镜相送的习俗,寓意祝福。这段时期铸造的铜镜,也可称为千秋镜,这一名称延续了十四年,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退位。
742年唐玄宗改元天宝,天宝元年“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与千秋节呼应,属淮南道扬州(广陵郡)。[8]天宝七年,千秋节改为天长节,千秋县也改为天长县。天长县今为安徽省天长市。
开元十七年,在花萼楼(即花萼相辉楼)前举行天长节庆典时,唐教坊专门创作了一部《千秋乐》(也称《千秋万岁》、《千秋节》),曲作者是龟兹人白明达。庆典上还演奏了唐玄宗亲自编写的《霓裳羽衣曲》。
《千秋乐》由此成为曲牌,又称《千秋岁》、《千秋万岁》、《念奴娇》。另有《千秋岁引》。
756年,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而退位,唐肃宗李亨即位后效仿玄宗,将自己的生日九月三日定为“天成地平节”。因为唐玄宗退位后尚还身为太上皇,天成地平节与天长节还共存过一段时间。
因八月初五和九月三日相隔不远,朝廷便将两个节日折中为八月十五天长节。唐代宗、唐德宗延续了八月十五天长节,但庆典规模越来越小,中唐后不再举行庆典。受到八月十五天长节的影响,在此前不在民间流行的中秋节,在天长节不再庆祝后反而开始在民间流行起来。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