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历史国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匈牙利王国(匈牙利语:Magyar Királyság)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20–1946)在中欧存在的一个国家,虽然号称是王国,但王位始终处于空缺状态。在1919年击溃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霍尔蒂·米克洛什担任摄政职位直到1944年,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实行独裁统治,故此段时期又史称霍尔蒂时期(Horthy-korszaknak)。匈牙利王国在二战期间,加入了轴心国一方,成为德国盟友。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4年德国大势已去,匈牙利于是密谋与盟军停战,但被德国获悉,德军立即占领王国全境以防匈牙利转投阵营,建立极权箭十字党“民族团结政府”政权。但在苏联打败了德匈联军并攻破布达佩斯后,2月13日匈牙利投降,箭十字党政权崩溃。匈牙利王国直到1946年匈牙利共和国(第二共和国)成立为止都在理论上存在。首都设为布达佩斯。
匈牙利王国 Magyar Királyság | |||||||||
---|---|---|---|---|---|---|---|---|---|
1920年—1946年 | |||||||||
格言:Regnum Mariae Patrona Hungariae[1] “玛丽亚的王国,匈牙利守护者” | |||||||||
国歌:Himnusz 《赞美歌》 | |||||||||
地位 | 王国、傀儡政权(自1944年开始) | ||||||||
首都 | 布达佩斯 | ||||||||
常用语言 | 匈牙利语 | ||||||||
宗教 | 天主教、加尔文主义、信义宗、正教会、一位论派、犹太教 | ||||||||
政府 | 君主立宪(名义上) 霍尔蒂体制(实际上)(1920-1944) 极权一党专政(1944-1945) 过渡政府(1945-1946) | ||||||||
君主 | |||||||||
• 1920–1946 | (悬空) | ||||||||
国家元首 | |||||||||
• 1920–1944 | 霍尔蒂·米克洛什[2] | ||||||||
• 1944–1945 | 萨拉希·费伦茨[3] | ||||||||
• 1945–1946 | 国民委员会[4] | ||||||||
首相 | |||||||||
• 1920 | 西蒙尼-塞马当·桑多尔(首) | ||||||||
• 1945–1946 | 蒂尔迪·佐尔坦(末) | ||||||||
立法机构 | 国会 | ||||||||
历史时期 | 战间期/第二次世界大战 | ||||||||
• 王国复辟 | 1920年3月1日 | ||||||||
• 特里阿农条约 | 1920年6月4日 | ||||||||
• 第一次维也纳勒令 | 1938年11月2日 | ||||||||
• 第二次维也纳勒令 | 1940年8月30日 | ||||||||
• 箭十字党夺权 | 1944年10月16日 | ||||||||
• 王国终结 | 1946年2月1日 | ||||||||
面积 | |||||||||
1920年[2] | 92,833平方公里 | ||||||||
1930年[3] | 93,073平方公里 | ||||||||
1941年[4] | 172,149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20年[2] | 7980143 | ||||||||
• 1930年[3] | 8688319 | ||||||||
• 1941年[4] | 14669100 | ||||||||
货币 | 匈牙利克朗(1920年–1927年) 帕戈(1927年–1946年) | ||||||||
ISO 3166码 | HU | ||||||||
| |||||||||
今属于 | 克罗地亚 匈牙利 罗马尼亚 塞尔维亚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乌克兰 | ||||||||
1918年以前的匈牙利王国是奥匈帝国的构成国家之一,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奥地利皇帝同时也是匈牙利国王。匈牙利王国在奥匈帝国内拥有被称为“圣史蒂芬的王冠领地”的大片领土。匈牙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失去了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等大片领土,为鼓吹其拥有这些领土的统治权,使用“匈牙利王国”这一名称颇有必要。然而,从哈布斯堡王朝内寻找匈牙利国王人选会引发匈牙利国内强烈反对,也会招来惧怕哈布斯堡帝国复活的协约国及邻国的反对。因此,匈牙利王国虽名为王国却没有君主,实质统治者是摄政。[来源请求]
霍尔蒂体制指匈牙利王国于霍尔蒂摄政下奉行的制度,尽管该制度打着君主立宪的民主旗号,但霍尔蒂亲王却有权决定首相人选和议会召开和解散,因此被一些人[谁?]视为独裁政体,但另一派认为霍尔蒂实际上鲜少干涉民主体制,如此行事只是为了防范极权份子在匈牙利夺权。[来源请求]
霍尔蒂政权时期的种族主义政策是学术界至今仍在探讨的议题。虽然1920年代初期的教育法曾短暂影响犹太人学生的大学入学机会,但直到1938年伊姆雷迪首相任内,明确的反犹太法律才被纳入宪法。此后,对犹太人群体的剥削和歧视行为不断加剧,直至自由派政治家卡雷上台后才得以废止。
俄罗斯犹太裔学者罗宾维奇博士认为,霍尔蒂在经济上对德国的依赖迫使其开始执行反犹政策,以避免希特勒的批评和质疑。霍尔蒂需要"应对纳粹"以防止德国对匈牙利采取更极端的政策。霍尔蒂在政策实施前后对犹太人群体的接纳和支持,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然而,有观点认为,霍尔蒂在1938-1944年间推行的强迫劳动政策,对犹太人群体造成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仅仅"应对纳粹"的范畴,其性质和后果都更为严重[5]。
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1918年11月16日,匈牙利历史上首个共和制国家匈牙利民主共和国宣布自帝国独立。然而匈牙利刚宣告独立,其北部地区(斯洛伐克)及东南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分别被被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及罗马尼亚王国占领。社会民主党系的总统卡罗伊伯爵无法安定国内的混乱情势,匈牙利共产党实力日益壮大。虽两党曾一度创建联合政权,但1919年3月,库恩·贝拉等人发起匈牙利革命,创建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库恩的苏维埃政府在国内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并进攻斯洛伐克,建立了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因此遭到了匈牙利保守派、法国及罗马尼亚等邻国的围攻。4月,罗马尼亚入侵匈牙利,匈牙利-罗马尼亚战争爆发。
6月,前奥匈帝国海军舰队司令官霍尔蒂·米克洛什率领匈牙利国民军在全国暴动。8月,罗马尼亚军队占领布达佩斯,匈牙利苏维埃政权崩溃。
进入的布达佩斯的国民军开始进行组建新政府的工作。但由于国民军打算拥立的国王奥地利大公约瑟夫·奥古斯特是哈布斯堡家的一员[6],未能获得协约国及罗马尼亚的同意。
约瑟夫虽然在10月23日退位,匈牙利国内恢复君主政体的论调却日益高涨。1920年2月,根据国民投票,匈牙利正式决定恢复君主政体。
1920年3月1日,匈牙利王国宣告成立。但由于未能确定国王人选,匈牙利议会任命霍尔蒂为摄政。
1920年6月4日,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王国的国界正式决定。匈牙利失去了特兰西瓦尼亚、斯洛伐克、伏伊伏丁那等大片国土。因此,主张收复失地的极右派势力在匈牙利日益壮大。
霍尔蒂开始重用泰莱基、贝特伦和萨保等人执行社会改革,他们建立了适用于所有人的社会关怀体系。为养老和健康保险公司提供了安全运营所需的资本。糖尿病患者获得免费药物治疗。大萧条前后经济繁荣。1920年和1937年匈牙利的人口在此期间增加了 1,639,479 人 中小学数量由7,418所增加到13,780所。幼儿园数量由975所增加到1140所。除现有187所医院外,还新建了160所医院。医生人数增加了一倍。建成国家一级公路2628公里,铁路里程达到8671公里。利用匈牙利的一项发明,243公里实现了电气化。匈牙利成为世界内燃机车生产领先者!多瑙河游轮将我们的水道与世界海洋连接起来。布达佩斯成为一个温泉小镇。在多瑙河弯道和索罗克萨里-多瑙河支流为工人建造了度假营。对于山区和巴拉顿湖的公务员。火车旅行非常便宜,方便周末旅行。公务人员(公用事业工作人员、公务员、公务员)享受铁路、假期、保险、水电费等折扣。长期以来,匈牙利彭戈是世界上最稳定的货币之一。上述数据是指1920年至1937年期间的数据[7],随后爆发的大萧条让随后的社会主义政权称霍尔蒂政权为三百万乞丐之国,然而,霍尔蒂政府仍继续改革和寻求德国市场以消弭困顿。农业和工业失业已完全消失。实际工资仍为1940年通胀率也保持在较低水平。泰莱基继续他早些时候开始的社会改革,他希望通过这些改革改善农民和工人的处境。全国人民和家庭保护基金成立于1940年。1940年至1944年间,他们开始了成功的住房建设运动。在此过程中,建造了 12,000 套公寓,大部分是为多子女家庭提供的。土地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总理让议会通过了《小企业租赁法》(1940 年第四号法案)。该法案规定以小规模租赁和宅基地的形式分配 150 万英亩土地。据专家称,这并不理想,但萨保的改革比中国20世纪30年代实施的土地改革更成功。为加强教育,1939年,全国大专院校的民族学生人数约为20%。泰莱基政府规定必须完成八年级的民间学校学业。1940年。2 月 1 日,在 Turul 协会的倡议下,Bolyai 学院成立,以支持贫困的农民学生。上述结果对于长期承受极右压力的泰莱基能够稳定国家局势做出了重大贡献[8][9][10]。
1921年3月,奥匈帝国最后一位皇帝卡尔一世/匈牙利国王查理四世来到匈牙利,为恢复奥匈帝国,他请求霍尔蒂入侵奥地利。10月,查理四世率军队进入匈牙利,试图攻入布达佩斯。然而由于惧怕哈布斯堡帝国复活的小协约国诸国对匈牙利施压,加上霍尔蒂等人对战争危险性的宣传,查理四世未能复辟,流亡至葡萄牙的马德拉岛。跨过这一危机的霍尔蒂政权则进入一段较为安定的时期,泰莱基首相因为同情哈布斯堡王朝下台,取而代之的是强人拜特伦·伊斯特万。
拜特伦上台后以查理四世的复辟运动导致的政治动荡为由再度限缩人民参政权,并将所有中间派政治力量捏和成联合党,透过与左翼合作及搜捕右翼政党,实现其一党独大,他的经济政策包括成立国家银行、新货币彭戈、健康保险、公共建设、教育、匈义联盟和加入国际联盟等政策,失去55%的工业设施后,匈牙利将战时经济转化成和平时期的模式,考虑到经济体系的转换会导致通货膨胀,拜特伦积极邀请外资进入匈牙利,并对农业、旅游业、运输业和电力工业业者提供贷款,铁路、电气业和饭店林立,匈牙利的经济取得十足提升。史称“拜特伦繁荣”[11][12][13]。
随着经济大萧条爆发,拜特伦引咎辞职,新上任的卡罗伊·久洛提出的紧缩政策无力解决并激发社会对立,激进的民族主义者逐渐崛起。
对匈牙利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收复在特里亚农条约中失去的领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努力的目标。因此,匈牙利国内以根伯什·久洛为代表的人种防卫党等法西斯势力开始崛起,其力量足以影响政权。匈牙利与抱有意大利沦陷区问题的意大利在对南斯拉夫外交上有相同的利益。另外,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后也希望能收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领土,匈牙利与德国在对捷克斯洛伐克关系上也有相同的利益。
1927年4月5日,匈牙利与意大利签订友好条约,加强两国的合作。1932年,就任总理的根博什以成立德国·意大利·匈牙利三国同盟为目标,改善了当时因围绕奥地利问题而发生冲突的德意两国的关系。这也是之后柏林·罗马轴心的萌芽。
人种防卫党等极右派政党从很早开始就提倡排斥犹太人,但人种防卫党籍的总理根博什实际上并没有实施很多反犹太主义政策。然而在根博什死后就任总理的达拉尼·卡尔曼其权力基础并不稳固,不得不考虑日益壮大的国家希望党等极右派政党的政见。政权制订了在部分行业犹太人数量不得超过从业人数20%的法律。然而主张排斥犹太人的国家希望党并未停止其对政权的攻击。卡尔曼在1937年解散了国家希望党。
之后在1938年5月14日,伊姆雷迪·贝拉成为新任总理。伊姆雷继承根博什的政策,加强了与德国和意大利的外交关系。右派势力日益增强,1939年2月,伊姆雷的祖先是犹太人一事被曝光,被迫辞职。继任的泰莱基·帕尔总理于6月进行议会大选,选后,国家希望党人士创立的箭十字党跃进至第二大党。
1938年,围绕有大量德国人居住的捷克斯洛伐克西部的苏台德区产生了一系列外交纠纷。苏台德德国人党主张的自治要求进一步升级,要求与德国合并。调停这一危机的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试图逼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区以解决争议。然而,一直希望夺回斯洛伐克和喀尔巴阡·卢森尼亚的匈牙利借助这一机会,对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割让斯洛伐克和喀尔巴阡·卢森尼亚的要求。
这些问题在9月30日的慕尼黑会议上进行了讨论,最终决定德国获得苏台德区,而匈牙利要求的地区则由当地居民通过投票决定归属。然而匈牙利不服这一决定,10月13日开始动员军队对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压。德国和意大利从中介入这一事件,11月2日,双方在维也纳达成协定,决定将喀尔巴阡·卢森尼亚和斯洛伐克南部地区割让给匈牙利(参见第一次维也纳仲裁)。然而由于这两个地区的民族主义运动,捷克斯洛伐克并未割让这些地区。
1939年3月14日,获得德国支持的约瑟夫·季索宣布斯洛伐克共和国独立。同日、喀尔巴阡·卢森尼亚也以喀尔巴阡乌克兰共和国的名称宣告独立。匈牙利随即入侵喀尔巴阡乌克兰。难以抵抗匈牙利军队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请求德国的帮助,但反被德国威胁,被迫与德国合并(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
匈牙利军队在3日占领了喀尔巴阡乌克兰全境并将其合并。匈牙利的下一个目标是斯洛伐克全境,3月23日,匈牙利入侵斯洛伐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战争)。然而已经斯洛伐克划为自己保护国的德国进行了调停,两国停战,匈牙利只获得了在第一次维也纳仲裁中所规定的斯洛伐克南部地区。
1940年8月30日,根据裁决,德国和意大利迫使罗马尼亚将特兰西瓦尼亚一半 (即北特兰西瓦尼亚)割让给匈牙利,德国元首希特勒希望避免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两国发生战争以及潜在的苏联干涉匈罗冲突,威胁到罗马尼亚的油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1940年11月20日,匈牙利加入了三国同盟条约。12月,在特雷基·帕尔总理与南斯拉夫王国签订友好条约,与轴心国日益接近。1941年3月25日,南斯拉夫加入了三国同盟。然而在此之后的两天,南斯拉夫发生了政变,亲德派的摄政保罗亲王政权垮台。对此勃然大怒的希特勒为稳固苏德战争后方,制订了侵略南斯拉夫的计划。德国要求匈牙利允许德国军队通过匈牙利,作为交换德国允诺将南斯拉夫的部分领土割让给匈牙利。夹在南斯拉夫和德国之间的特雷基首相虽反对德国入侵南斯拉夫,但无力阻止,于4月3日自杀。继任总理的是右派的拉斯罗,他积极推进亲德外交。德国军队侵略南斯拉夫后,匈牙利获得了伏伊伏丁那东部、巴拉尼亚、巴奇卡、梅吉穆列、普雷克穆尔基,将其置于匈牙利统治。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起巴巴罗萨作战,开始对苏联展开进攻。匈牙利虽然没有立刻宣战,但始终受到德国的压力。6月27日,匈牙利以前日斯洛伐克的科希策遭苏联军队空袭为由,对苏联宣战。不过有人认为这场空袭是由德国和匈牙利捏造的[14],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6日后,匈牙利对美国宣战。
在苏德战争中,匈牙利军队随着战局的恶化,消耗日益增加。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匈牙利第2军团被全歼。霍尔蒂对德国逐渐失望,开始与德国保持距离。1942年2月24日,霍尔蒂宣布禁止箭十字党活动。3月9日,霍尔蒂解任拉斯罗,任命保守派的卡罗伊·米克罗什为总理。卡罗伊考虑退出轴心国,并开始与英国和美国进行极秘交涉。
然而,察觉到卡罗伊动静的德国于1944年3月22日发动“玛格雷特I作战”,将匈牙利全国置于德国控制。卡罗伊被解任,亲德派的斯托尧伊·德迈成为总理。霍尔蒂被软禁在王宫,与外界的接触也受到限制。
然而,苏联军队逐渐逼近匈牙利国境,霍尔蒂再次寻求与同盟国交涉讲和。8月29日,霍尔蒂解任斯托尧伊,任命亲英美派的拉卡托什·盖佐为首相。9月9日,苏联军队突破要冲斯古拉山口。在次日的阁议中,霍尔蒂发言称“战争已不可能继续”“休战状态已进入试探阶段”[15],阁僚全员均表同意。9月15日,霍尔蒂向驻扎在意大利的英国军队派遣使节,请求进行和平谈判,但英国表示匈牙利应和苏联军队谈判,拒绝其要求。然而这些行动均被德国知晓。希特勒决定排除霍尔蒂,由箭十字党控制匈牙利政权。德国做好了政变作战铁拳作战的准备工作。10月8日,在莫斯科,匈牙利使节团和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会面,苏联要求匈牙利立刻对德国宣战,以换取两国停战。双方对此均表认可。
10月15日,霍尔蒂的儿子被奥托·斯科尔兹内率领的特种部队绑架,随后押往茅特豪森-古森集中营。午后1时,广播电台播出了霍尔蒂的停战宣言。但收到德国发出的最后通牒的参谋总长沃罗斯·亚诺什大将随即播出了取消停战的广播,并播出了箭十字党控制政权的广播。布达佩斯市内被巴赫·采列夫斯基亲卫队大将率领的德国军队和箭十字党员控制,布达佩斯王宫也被德国军队包围。霍尔蒂被迫发表下台宣言,并任命箭十字党领导者萨拉希·费伦茨为总理及国家领导人。霍尔蒂逃亡至德国。萨拉希的箭十字党政府控制了匈牙利。
掌握政权的萨拉希宣布成立民族团结政府,继续与苏联军队作战。1944年10月29日,苏联开始攻击布达佩斯(布达佩斯围城战)。1945年2月,布达佩斯失守,匈牙利国内的大部分地区也被苏联占领。箭十字党政府继续在匈牙利西部国境地带抵抗。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箭十字党政府也宣告解散。
1944年12月21日,在苏联支持之下,匈牙利共产党、独立小农业者党、国家农民党、匈牙利社会民主党在德布勒森宣告成立匈牙利临时国民政府。总理是前匈牙利第1军团司令官米克罗什·贝拉,但却未设有总统或国王等国家元首。几乎支配匈牙利全境的苏联军队对临时政府有很强的影响力。
战后的1945年9月,独立小农业者党的蒂尔迪·佐尔坦成为首相。11月,在匈牙利全国举行了选举。独立小农业者党获得57%的选票,共产党获得17%的选票。然而驻匈牙利苏军司令官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拒绝小农业者党单独政府的成立,强制组建了由共产党员担任重要职位的联合政府。议会通过了导入共和制的法案,蒂尔迪被任命为总统,纳吉·弗伦茨被任命为总理。
1946年2月1日,匈牙利第二共和国成立,匈牙利王国灭亡。然而,匈牙利第二共和国在1949年被实行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一党独裁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所取代,和其他东欧诸国一样成为苏联的卫星国。
需要支付大量赔偿金的匈牙利在战后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匈牙利克朗大幅贬值,国内经济状况不稳。1927年匈牙利发行新货币帕戈以替代克朗。帕戈在当时曾是东欧最为稳定的货币。然而随着1929年发生大萧条,匈牙利经济再次陷入危机状态。
在此之后因匈牙利加强了与摆脱大萧条的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的关系,匈牙利经济实现了恢复。之后直到1945年,匈牙利经济都严重依赖德国。由于过度依赖德国,在德国投降后匈牙利经济陷入破产,临时政府时期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虽启用新货币新帕戈也未能控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直持续到8月1日第二共和国启用福林作为新货币为止。
霍尔蒂统治下的匈牙利就如一战之前一样存在社会结构财富、权力、特权和机会的不平等,尽管霍尔蒂的统治让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取得长远的进步,但社会结构变化不大,知识分子组成的绅士和农村人民间存在鸿沟,而犹太人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绅士阶级约占总人口的23%到31%,其他人可透过考取公务员跻身上流社会,出于对绅士的不满,匈牙利国内出现了叫做人民作家 的文学风潮,他们的作品取材于穷人的日常生活,提醒社会注意社会问题[16][17]。
二战时期,匈牙利军队在特兰西亚尼亚及南斯拉夫占领区进行过数起屠杀事件,在战后共产政权时期,旧匈牙利皇家军队的相关人士遭到起诉。例如,Sandor Kepiro宪兵大尉率领的部队曾在南斯拉夫北部的诺维萨德村在两天内屠杀了超过1000名犹太人及塞尔维亚人。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匈牙利的反犹太主义政策并不像德国那样彻底。不过在1940年,匈牙利制订了年轻犹太人男性必须在兵工厂强制劳动一段时间的法律。另外,1941年8月,制订了禁止与犹太人结婚和性交渉的法律“第三犹太人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多次要求匈牙利将其国内的犹太人送往德国。1941年7月,匈牙利将居住在喀尔巴阡·卢森尼亚的18000名犹太人送往德国。另外在1941年乌克兰的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大屠杀中,有16,000名匈牙利犹太人遭到屠杀[18]。
玛格雷特I作战(德国推翻霍尔蒂政府)之后,德国命箭十字党执政,使匈牙利由盟友成为了傀儡政权。掌握政权的斯托尧伊总理开始大规模迫害犹太人。匈牙利和德国一样开始在强制犹太人佩戴大卫星,并关闭犹太人商店将其遣往德国。然而随着送往德国的匈牙利犹太人将会被“处理”的流言日益传播,1944年7月25日,遣送犹太人的计划中止[19]。
德国将阿道夫·艾希曼亲卫队中校派至匈牙利,将犹太人送往集中营的行动日趋升级。1941年时,匈牙利国内还有80万犹太人,战后只有20万犹太人。在这段期间,派驻在布达佩斯的瑞典外交官劳尔·华伦伯格曾展开了大规模拯救犹太人的行动。华伦伯格签发了大量能让犹太人前往瑞典的保护证书,拯救了10万犹太人的生命。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