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协约国(法语:Petite Entente),为1920年、1921年间,由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共同组成的一个同盟。同盟目的为了抑制匈牙利民族统一主义领土收复主义,以及阻止哈布斯堡王朝的重建。法国为支持这个同盟,与小协约国的盟国签订了多条条约。

Quick Facts 小协约国Malá dohodaMica AntantăМала Антанта/Mala Antanta, 地位 ...
小协约国
Malá dohoda
Mica Antantă
Мала Антанта/Mala Antanta
1921—1938
Thumb
1937年的小协约国
地位军事同盟
历史时期战间期
• 成立
1921
• 解散
1938
Close
Thumb
绿色国家是小协约国

小协约国于1920年建立,在1936年开始崩解,至1938年同盟已完全解散。法国曾认为小协约国是一个保障法国安全机会,因为它认为可以重建对德国的两线夹击威胁。

起源

奥匈帝国的继承国(如捷克斯洛伐克等)建立共同防御的企图,在巴黎和会首次出现。共同防御的最重要及最热衷的倡议者,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部长爱德华·贝奈斯。他由1918年起,即担任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至1935年。贝奈斯在建立小协约国中有重要角色,他被认为是小协约国的真正创始者。[1]

贝奈斯提出的同盟的最明显目的是,阻止匈牙利再度强大,并且防止哈布斯堡王朝的重建。但实际上同盟的真正目的是,阻止任何欧洲国家破坏成员国的独立。贝奈斯希望可以嬴得无论匈牙利,或是其他欧洲强国,如英国、法国和德国等的尊重。除此之外,小协约国亦为了加强成员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2]

另一个对小协约国建立背景的说法,则表示小协约国是基于考虑到一战以后欧洲势力平衡。法国计划与德国的邻国建立合作,遏止任何可能发生的德国侵略行动。在一次大战以前,作为法国盟友的沙俄是十分适合。但沙俄于一战后期即已解体,新成立的共产苏联拒绝与资本主义的法国合作,因此法国转而寻找既奉行资本主义又与德国接壤的国家。因为小协约国满足了这些条件,法国强烈支持小协约国的建立。[3]

建立

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王国间集体防御的协定于1920年8月14日于贝尔格莱德签订。条约保证若匈牙利无故对签约国发动攻击,成员国相互协助抵抗攻击。[4] 1921年2月10日,双方于贝尔格莱德交换批准条约。随即贝奈斯建议加入与罗马尼亚王国在1920年8月17日的同盟,但优柔寡断的罗马尼亚政府却拒绝。尽管上述条约已签订,但仍未被认为是正式的盟约。

真正盟约签订如下:

  • 罗马尼亚与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于1921年4月23日在布加勒斯特签订。[5] 双方于5月27日交换了确认。
  • 南斯拉夫与罗马尼亚的条约,于1921年6月7日在贝尔格莱德签订。
  • 捷克斯洛伐克与南斯拉夫的条约,于1922年8月31日在贝尔格莱德签订。

上述条约拥有与1920年8月14日签订的条约的一样要求。同样重申若匈牙利对成员国无故攻击,其他成员国须互相协助抵抗。另外,成员国亦通过一条特别军事盟约,以定义互相协助抵抗。直至这些条约落实为止,一些临时措施被成员国采用。小协约国的成员国并保证,合作对匈牙利采取共同外交政策。[6]

在小协约国建立期间,盟国证明了它对阻止哈布斯堡王朝复辟的决心。首先,卡尔一世于1921年3月26日,从瑞士回到匈牙利。他宣称拥有匈牙利王权,但这行动既没有得到匈牙利摄政,霍尔蒂·米克洛什的承认,亦未有得到小协约国的支持。因此卡尔一世被逼于4月1日离开匈牙利。同年10月20日,卡尔一世再度回到匈牙利,并重申其宣称。事态由于卡尔一世设法取得部分军队的支持,而变得复杂。[7]

小协约国在贝奈斯的督促下,迅速作出了反应。同盟的成员国开始动员军队,并威胁他们会迅速直接干涉。除此之外,其他欧洲国家亦显示了对卡尔一世复位企图的反对。因应这些环境下,匈牙利政府击败了卡尔一世的追随者,并于1921年10月24日逮捕了他。匈牙利虽不愿剥夺卡尔一世的头衔,但小协约国武力干预的威胁却逐渐升级。最终于同年11月10日,匈牙利政府通过法令,废除了卡尔一世的君主权利。[8]

巩固

虽然在对抗哈布斯堡王朝复辟中,小协约国取得了明确胜利,但是这事件过后伴随着同盟内部不断升温的紧张关系。1922年4月10日至5月19日间,热那亚会议召开。会议显示了成员国间的意见分歧。问题产生是因为欧洲各国可能承认苏联。由于捷克斯洛伐克主要是工业化国家,她倾向于改善与苏联关系,并承认苏联政权。另一方面,南斯拉夫及罗马尼亚则是农业国家,对与苏联的经济合作毫无兴趣。话虽如此,小协约国的成员仍然均视苏联为一大威胁。[9]

在1920年代,法国执行其政策,拉紧与小协约国的关系,并成为它的重要支持者。因此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及罗马尼亚签订了一系列友好条约,以建立法国与她们的关系。这些条约如下:

  • 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同盟及友好条约,于1924年1月25日在巴黎签订。条约效力为永久。
  • 法国与罗马尼亚友好条约,于1926年6月10日在巴黎签订。原本条约只维持10年效力,在1936年11月8日再度续约10年。
  • 法国与南斯拉夫的友好条约,于1927年11月1日在巴黎签订。原本条约只维持5年效力,在1932年11月10日及1937年12月2日再度续约。

这些条约强制参与国要互相咨询对方的外交政策,确保参与国的安全。[10]

小协约国的成功表现,最终结果是其制度化。本着这个目标,小协约国系统于1933年2月16日建立于日内瓦。为成员国间的长远合作,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根据条约,一个常设会议与常任秘书处将会设立。前者是三国的外交部长定期会面,而后者则是处理小协约国的日常运作。[11]会议将会设在各参与国首都,并每年至少召开3次,因而提高参与国间正常的外交政策协调。[12]此外,小协约国亦将经济会议加入组织架构中,显示成员国间亦希望经济利益合作。

解散

1933年后,德国的再度崛起削弱法国在小协约国的影响力。[13]

为了法国的安全利益,法国将小协约国视为迫使德国面对两线战争的机会。1934年,面对威胁的克罗地亚乌斯塔沙,可能还有意大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亚[14],支持革命家弗拉多·切尔诺泽姆斯基英语Vlado Chernozemski。切尔诺泽姆斯基暗杀了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和法国外交部长路易·巴尔杜。两位被害者是小协约国的主要支持者。

1938年,本来大力对抗他国吞并三国领土的法国开始减少其支持力道。8月22日,法国签署布莱德协定英语Bled agreement (1938),放宽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的限制。9月30日,法国签署慕尼黑协定,将捷克部分领土允诺给德国

参见

备注

参考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