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西亚的圣本笃(Saint Benedict of Nursia;480年3月2日—547年3月21日),又译圣本尼狄克或圣本德,意大利天主教隐修士,本笃会的会祖。他被誉为西方隐修制度的始祖,于1220年被封为圣人。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2月19日) |
本笃在意大利拉齐奥州苏比阿科(罗马以东约65公里(40英里))的苏比阿科建立了12个修士团体,后迁往意大利南部山区的卡西诺山。圣本笃修会的出现是更晚的事,而且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修会”,而只是一个由各自治团体组成的松散联合。[3]
本笃的主要成就是他的《圣本笃准则》,其中包含了一套供修士们遵守的规则。它深受约翰-卡西安的著作的影响,并显示出与《大师规则》(Rule of the Master)强烈的相似性;但它也有一种独特的平衡、适度和理性的精神(ἐπιείκεια,epieíkeia),使得整个中世纪成立的大多数基督教宗教团体采用它。因此,他的《教规》成为西方基督宗教中最具影响力的宗教规则之一。 因此,朱塞佩-卡莱蒂将本笃视为西方基督教修道院的创始人。[4]
生平
本笃出生于努西亚(今日的诺尔恰,Norcia)的一个罗马贵族家庭。 他有一个双胞胎妹妹Scholastica。 大约20岁的时候,他放弃学业和离家出走。 在经历一段深刻的爱情和学习文理、领悟到贵族子弟同伴们放荡不羁没有意义的生活后,他在青年时赴罗马读书。 因社会风气不好或不喜欢大城市,他于是离开罗马,目的似乎不是为了隐修。 他带着他的老奶妈仆人,他们在恩菲德Enfide(据推测是今日的阿弗莱Affile)定居下来。
该地位于辛布鲁尼山(Simbruini)距离罗马40英里,距离苏比亚科约2英里。 自恩菲德通过一个狭窄阴暗的山谷的入口,穿山可以直接通往苏比亚科。 沿这条路爬山顺峡谷的一侧可以陡峭地爬升直到到达一个山洞,山顶上的山峰现在几乎垂直上升;而在右边则是悬崖峭壁。 悬崖下方150米处是一片湖水。 洞穴有一个三角形的大洞口,深约十英尺。 本笃在该路上遇到了苏比亚科的罗曼努斯僧侣。 两人讨论许久后, 罗曼努斯建议本笃在山洞停留并隐修。 本笃同意并在湖边的这个山洞里住了3年,不为人知。
根据教宗格里高利一世的记载,罗曼努斯供应了本笃生活和修习所需的方方面面。 若干年后,本笃不再是一个主里的幼童,成为了属神的成人。
在这三年的独居生活中,只有偶尔与外界的交流和罗曼努斯的来访,使本笃在思想和性格、对自己和同胞的认识上都变得成熟了,同时,他不仅为周围的人所熟知,而且得到了他们的尊重、不断有人前来请教灵修事务。
当时维可瓦罗的一个隐修院,院长去世后,无人替理。众修士遂请本笃去主理院务。本笃了解修道院的生活和纪律,知道 "他们的行为方式与他的不同,因此他们永远不会达成一致:但最终,他还是在他们的恳求下,同意了"。 但因其严厉的院规而遭修士不容。修士们起意谋害他。 他们指派修士手持毒酒请他祝福,当圣本笃抬手在杯上划十字圣号时,酒杯竟立即破裂粉碎。 此次事件后,他离开了这个修院,回到苏皮亚的洞窟。
附近住着一个叫弗洛伦提斯的牧者,他被嫉妒所感染,竟想毁了他。他想用毒面包毒死他。当他为面包祈求祝福的时候,一只乌鸦冲进来,把面包拿走了。从这时起,他的神迹似乎变得频繁,许多人被他的圣洁和品格所吸引,来到苏比亚科,接受他的指导。在给他送毒面包失败后,弗洛伦提乌斯试图用一些妓女来引诱他的修士。 在此事之后,大约是530年,本笃离开了苏比亚科。期间由于许多失志隐修的志士前来求教,他欣然地收留他们,把他们分组成小型的灵修团体。其后本笃依此形式在苏皮亚陆续建立了十二座隐修院。
529年,本笃在罗马和那不勒斯之间的卡西诺山顶感化当时信奉异教的民众,捣毁其神庙,并在神庙遗址上创建修道院(Monte Cassino)(该修院曾在二战期间被炸毁,于战后重建)。
本笃于529年在卡西诺山的会院中以拉丁文[5]撰写《圣本笃准则》,平衡了敬虔的追求灵命及兼顾人性的软弱。[6]会规十分严厉,重视体力劳动,但反对过分的形式上的苦修。这部本笃会规奠定了西方隐修生活的模式,他因此被尊为“西方隐修始祖”。他是西方修道主义的改革者。他的修道院规条合乎中庸之道。修道生活着重祈祷、工作与研读。其制度为意大利、英国、德国及法国等地的修道院所遵行。[7]
547年3月21日[8],他的双胞胎妹妹圣思嘉去世后不久,他因发热而去世。 他与他妹妹同葬在卡西诺山上。 1964年,他被教宗保禄六世封为欧洲的主保圣人。1980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宣布他与西里尔圣人和美多德圣人共同成为欧洲的主保圣人。
在1970年以前的《罗马圣人历》中,他的庆日是3月21日。 但因为此日常和四旬期叠合,所以1969年罗马圣人历的修订将他的庆日移到了7月11日。东正教会在3月14日纪念圣本笃。英国圣公会没有统一的圣人历,但每个教省都编有各自的圣人历,而几乎所有教省的圣人历都是在7月11日纪念圣本笃。
圣本笃会规
本笃会修士的生活以《圣本笃会规》为圭臬。每个人没有任何理由随心己欲做事。院长,应该要带头过敬拜的生活,恪守规条,成为修士们的榜样。所做的每一件事均直接向天主负责。[9]会规内容包括:
- 劝诫:若有弟兄不照会规行事,让他按著主的戒律私底下由他的上司记警告两次。并没有改进,则在大庭广众之前加以申斥。若他不知错,而实际有犯错,则施以体罚。若他知所犯的错之严重性而不肯悔改,则应以开除教籍。
- 彼此服事:修士在生活中,工作轮流彼此服事,每一件应做之事不能以任何理由逃避。尤其是厨房的事。以实质的食物获得,让修士可以没有过重的负担、或负面的心态服事他的弟兄。
- 用餐秩序:用餐时要完全安静,除了读经的声音外,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必要时用手语。
- 持物原则:睡眠的用品一组就够。生活必需品一律由院长分发,不可以持有院长分发物品以外的东西。不许拥有私人财物。 院长会时常检查床铺,若查到时加以严厉处罚。
- 照顾病弱:身体健康时,少洗澡。但当生病时,享有洗澡特权,随时可洗。平时戒吃肉,但生病时,则可吃肉。肉是给病人及弱者食用。当病情好转时,应和平常一样戒肉。
- 重视学习及睡眠:每年11月1日至复活节,在晚上第八个时辰起床。休息比平常多一点。保持好睡眠品质。晚祷后,多出来的时间,用于学习。
- 时间安排:一天七次的赞美时候如下:早祷、第一时辰、第三时辰、第六时辰、第九时辰、晚祷、夜祷。在固定时间劳动、阅读圣经。
- 硬件建设:修道院尽量建设得完备,使修士生活起居都满足于修道院。
- 事主学校:训练服事天主的人走窄门,帮助愿意事奉主的人走在主心意中服事主。
遗迹
圣本笃和他妹妹圣思嘉的墓地位于现今卡西诺山上本笃会隐修院大殿的地窖,即大殿主祭台的正下方。
1400年代,在圣本笃和圣思嘉的出生地上建起了一座大教堂。从教堂下面挖掘出了他们的家宅遗址,并保存了下来。2016年10月30日的地震彻底摧毁了大教堂的结构,只剩下正面的外墙和祭坛屹立不倒。
评价
圣本笃本人言行一致,受人尊敬。并相传他在世时显过很多神迹,例如预言未来等。
早期的中世纪被称为 "本笃会世纪"。2008年4月,教皇本笃十六世讨论了圣本笃对西欧的影响。教宗说,"圣本笃以他的生活和工作对欧洲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帮助欧洲从罗马帝国灭亡后的 "历史黑夜 "中走出来。
圣本笃对西方隐修主义的兴起贡献最大。他的《规则》是中世纪数以千计的宗教团体的基础性文件。 时至今日,《圣本笃规则》在1400多年后的今天,仍是修院和僧侣们最常用和影响最大的规则。 今天,本笃会由两个分支代表:本笃会联合会和熙笃会。
圣本笃的影响在欧洲产生了 "真正的精神发酵",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的追随者遍布整个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的新的文化统一体。
1964年10月24日,教宗保禄六世往访本笃会时宣布他为欧洲的主保圣人,赞扬圣本笃“是和平统一的使者,西方文明的大师,尤其是信仰的先锋和西欧隐修生活的始祖。” 赞扬了他对天主教和欧洲文化的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