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入菩萨行论》(梵语:Bodhisattvacaryāvatāra),作者为那烂陀寺的寂天,为八世纪印度大乘佛教哲学著作。内容为如何发起、实践菩提心与行持六波罗蜜。此论影响了大乘佛教中对菩提心的实践方法的讨论。[1]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大乘佛教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20年3月25日) |
《入菩萨行论》对其后几部重要藏传佛教论著的诞生都有贡献,例如噶当派阿底峡的《菩提道炬》和格鲁派宗喀巴对《菩提道炬》的注解《菩提道次第广论》[2]。
阿底峡首先将《入菩萨行论》引入西藏,并将之编入噶当派的噶当六论当中,成为藏传佛教中的重要教典。另外还有巴楚仁波切的《普贤上师言教》。
受藏传佛教影响,《入菩萨行论》重新传入汉地。1951年,隆莲法师将《入菩萨行论》从藏本译汉。1985年作为四川尼众佛学院的教材。经赵朴初审阅后,送金陵刻经处印行,收入续藏中。
1997年,台湾的如石法师将《入菩萨行论》从藏本译汉,并介绍寂天相关的著作,此译本被四川喇荣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讲授为《入菩萨行论广释》。另外也有由堪布贡噶旺秋以藏文讲述,中华民国正法源学佛会出版的译本。
宋译本 《菩提行经》 将之分为八品 :
民国如石法师译本分为10品
此论在藏地各派解释道次第中的六度都会使用,最著名的是菩提道次第广论。
西藏佛教中,对此论的注解,翻译汉文的有:
藏传比丘尼佩玛·丘卓对本论的讲解No Time to Lose: A Timely Guide to the Way of the Bodhisattva[3],由雷叔云译为中文《生命不再等待》,有正体与简体两种版本[4][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