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要员保护组(俗称G4;英文:VIP Protection Unit,缩写:VIPPU)于1974年成立,隶属于香港警务处刑事及保安处保安部,为准军事保镖,主要责任为执行要员保护任务,根据《国际公约》及《香港法例》,确保访问香港的“应受国际保护人物”的安全、自由及尊严受到保护。由要员在香港国际机场停机坪上踏出飞机舱的一刻起,要员保护组就需要作出保护,直至要员所乘坐的飞机航班离开香港领空为止。要员保护组为国际要员保护协会会员[1],各亚太区执法机构在检测其保护证人的管理效能时,皆以要员保护组作为首选的标准机构。
香港殖民地时期,要员保护组隶属于政治部,而以部门英文字母排列,要员保护组处于G部门的第4组,俗称因而得来。 现时大概有120人
要员保护组策划要员保护行动乃建基于风险评估,根据国际形势及要员遇到袭击的风险分为6级(从无危险至最高危),以制订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所保护的对象安全。保护措施包括近身保卫、住址安全、场地保安、车队路线安全、保安检查及医疗保障等,其中重要一环是在所保护的对象停留、到访或者途经的地方设立核心保安区,以确保所保护的对象安全。核心保安区的范围按照风险评估而厘订,包括视乎施袭者可能使用的物品或者武器的安全距离等。
要员抵达前及到埗当日较早时间,要员保护组的先遣人员都会先前往要员预定行程内的地方、场地及所途经的路线视察,并且安排一切相关保安事宜[2]。包括邀请警察搜查队进行反恐及安全保障搜查、警犬队侦测炸药、爆炸品处理课排除爆炸品,并且在检查后贴上保安封条及封锁现场。在比较高级保安级别的任务上,要员保护组更联同警队护送组、机场特警组、反恐特勤队及特别任务连等共同执行要员保护任务。此外,如果行政长官出访,甚或属于私人性质,要员保护组亦随行保护。
要员保护组所保护的对象大致上分为政治要员、官员和知名人士。政治要员包括时任及退休香港行政长官、香港政府高级官员和国家元首;官员包括部长级主要官员和皇室,知名人士的定义则比较广泛及复杂[3]。
香港是一座世界级城市,每年均有大量各国家的政治要员以至国家元首到访,根据《国际公约》所定,东道主有责任保护上述人士的性命及尊严。于要员保护组成立前,每当有重要人物到访香港,就会从警察训练学校及警察机动部队抽调及派遣警察力量,由香港警察总部统筹及协调相关的事务。
基于1972年德国慕尼黑惨案的前车之鉴,警务处于1974年成立要员保护组,成立初期,接受英国陆军特种空勤团相关的保卫原则及技巧的训练。随着时间更逸,为了加强配合香港的特殊环境的需要,队伍在发展成熟后,经过不断地研究及改善,自行发展了一套独有及特别的要员保护理论、技巧及训练内容。
1993年,要员保护组人员于美国深造后,引进压点控制。
1998年起,要员保护组人员均获得基本创伤生命支援术的资格。
投考加入要员保护组的人员需要于该职级拥有至少3年年资,服务纪录良好,毋须矫视工具执勤,对游泳有非一般程度的掌握;此外,男性投考人另外需要于现时职级曾经驻守于警察机动部队。获得所属主管的推荐后,投考人会接受为期3日2夜的基本遴选(通常会于每年3月中后举行),包括体能、游泳、搏击及不同的测试等等。
成功通过基本遴选的投考人,投考人(包括:入职要求为交代中学三年级以后之成绩表品行项目,投考加入要员保护组为交代小学三年级以后之成绩表品行项目等等)及其家人会被进行比较(入职)高级别的品格审查。
成功通过品格审查的投考人,会进入为期约10星期的政要保护课程或称基本训练课程(英文:Basic Training Course),内容以英国陆军特种空勤团的战术及模式为部门成立初期时的标准导向及训练蓝本,后来逐渐发展出独有的香港模式;项目包括体能、武力控制技巧、压点控制、搏击、枪械使用(包括个人射击、组合射击、应变射击、攻击技巧、防守技巧、掩护要员安全射击及练习在微弱光线下射击等。)[7]、战术、防弹器材使用、防护性保安技巧(包括防卫性人群管理及阵式等)、防卫性驾驶、风险评估、急救、(由要员保护组和医院管理局合办的)基本创伤生命支援术(完成相关训练后,人员的医疗技术和资格相等于1名拥有一级紧急医疗助理资格的香港消防处救护总区救护员)、(由香港消防处提供的)酒店及场地等相关消防训练、处理核生化事故及联络事务沟通技巧等等。
成功通过基本训练课程的人员,会被编列作为试用人员,最后通过为期半年的试用时期才能够成为正式一员。
人员往后需要接受进阶训练,包括语言(包括英语及普通话)、战术及行动医疗课程等,以及与警察机动部队、机场特警组、反恐特勤队及特别任务连等联合训练[8],部分人员会被挑选保送至外国深造[9]。
到院前创伤生命支援术(英文:Prehospital Trauma Life Support,缩写:PHTLS)为由香港警务处与香港圣约翰救伤会合作举办的课程,内容由美国紧急医疗技术人员协会及美国外科医学院拟备,为期两日在香港圣约翰救伤会总部举行,由具备资格及在到院前创伤生命支援术范畴服务中的在职医生、护士和救护人员担任导师,专门供予具备高级急救资格的警务人员修读。课程旨在评估人员对处理严重受伤个案的知识(包括运动学中的创伤及生理学及病理学等)以及根据处境情况所采取的即时生命支援治疗的技巧(包括验伤、脊椎制动及气道处理等)及水平。成功通过考核的人员将会获得紧急医疗技术人员协会颁授到院前创伤生命救援技术证书[10]。
警察辅助医疗急救课程(英文:Police Paramedic Training Programme,缩写:PPTP)于1995年起教授,是由香港警务处和医院管理局合作举办的专业化急救及医疗训练课程,用以专门训练部分香港警务处部门的警务人员,人员接受训练后会成为警察辅助医疗急救人员(英文:Police Paramedic Cadre,缩写:PPC);所获得的资格,相等于一名拥有二级紧急辅助医疗资格的香港消防处救护队目。课程由香港警务处顾问编排,为全球独一无二的战术及行动医学的课程。为期10日的密集式训练(包括到医院实习)内容包括:气道及呼吸的处理、中心静脉导管、静脉注射及输液法、创伤处理、缝针技巧、高级心脏支援术、分流和灾难应对、细菌、化学污染、辐射、核生化及恐怖袭击处理等等。通过基本训练后,人员将会被派往医院急症室实习。为求掌握高水平的急救技巧,人员亦必须持续地复修有关的训练课程[11][12]。
警察导向战术急救医疗课程(英文:Police Oriented Tactical Emergency Medicine Course,缩写:POTEM)于2006年11月起教授,由香港警察学院的3位医疗顾问设计,分别是医院管理局新界东医院联网急症科统筹专员暨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急症科部门主管陈德胜医生、新界西医院联网矫型及创伤学组联网部门主管周育贤医生和香港中文大学外科学系意外及急救医学教学单位的郭浩祺教授,为专业化的战术急救训练]课程,分为3个层次──初级、基本以及高级训练,用以专门分别培育训练部分香港警务处部门的警务人员,人员接受训练后会成为警察医疗员(英文:Police Medic),在战术环境、突发事故或者灾难现场发生时为到伤者提供紧急医疗服务,避免救援及紧急医疗队伍可能因为环境、时间及能力的阻碍而无办法第一时间深入现场照顾伤者,延误救治。
要员保护组人员需要接受当中为期8日、针对特别行动单位的行动需要而设计的高级训练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初基训练课程中的日常警察事务期间所遇到的受伤事故,包括急救医疗集体打斗所引起的创伤、爆炸或从高处堕下受伤以及四肢骨折等等技巧;基本训练课程的战术急救医学、运输医学,以及枪伤和生化事故导致受伤个案的处理;以及高级训练课程独有的在户外各种不同的模拟行动中进行训练[13][14]。
下列为已经曝光、记录过或公开过的装备。
要员保护组设有豪华警察防弹车提供予政治要员及随队人员所使用,所使用的警察车辆外观和一般的豪华房车无异,然而功能及内部设计上完全不同,除了均为防弹及防爆外,亦设备多种武器及装备,单一道车门重逾400磅,需要特别技巧才能够开关。于2008年、2011年及2012年,要员保护组分别3次,每次更换了4辆特别装甲车辆,分别两部价值同为4,000,000港元、另外两部价值同为4,500,000港元[17][18]。
以下为不完全纪录:
要员保护组出动时,均在佩枪枪管上贴上反光贴纸,及在制服上扣上徽章,以兹识别。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