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复兴党政权
1968年至2003年的一个政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拉克复兴党政权指的是1968年至2003年期间统治伊拉克的政权,这一政权使用的国号为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萨达姆·侯赛因成为独裁者之后,也被称为萨达姆政权,但萨达姆政权一说欠准确,因为其实际上的掌权时间是由1979年到2003年,1968年至1979年是由贝克尔执政,所以一般而言称伊拉克复兴党政权更为准确。
伊拉克共和国 (1968–1992) 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 al-Jumhūriyah al-‘Irāqīyah 伊拉克共和国 (1992–2003) 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 Jumhūriyyat al-ʽIrāq | |||||||||||||||
---|---|---|---|---|---|---|---|---|---|---|---|---|---|---|---|
1968年—2003年 | |||||||||||||||
格言:(1968–1991) وحدة، حرية، اشتراكية Wahda, Hurriyah, Ishtirakiyah[1] ("统一,自由,社会主义") (1991–2003) الله أكبر 真主至大 ("God is the Greatest") | |||||||||||||||
国歌:(1968–1981) والله زمان يا سلاحي 啊,久违了,我的武器 ("Oh For Ages! My Weapon!") (1981–2003) أرض الفراتين 两河流域的国土[2] ("Land of the two rivers")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巴格达 33°20′N 44°23′E | ||||||||||||||
官方语言 | 阿拉伯语 | ||||||||||||||
族群 (1987年)[3] | 75–80% 阿拉伯人 15–20% 库尔德人 5% 其他 伊拉克的少数群体 包括土库曼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罗姆人等 | ||||||||||||||
宗教 (2003年) | 主要: 90% 伊斯兰教 —59% 什叶派 —31% 逊尼派 少数: 5% 基督教 2% 雅兹迪 3% 其他 | ||||||||||||||
政府 | 1968–1979:单一制的复兴党一党专制社会主义共和国 1979–2003:单一制的社会主义一党制[4]军事独裁[5][6][7][8] | ||||||||||||||
总统 | |||||||||||||||
• 1968–1979 | Ahmed Hassan al-Bakr | ||||||||||||||
• 1979–2003 | Saddam Hussein | ||||||||||||||
总理 | |||||||||||||||
• 1968 | Abd ar-Razzaq an-Naif | ||||||||||||||
• 1968–1979 | Ahmed Hassan al-Bakr | ||||||||||||||
• 1979–1991 | Saddam Hussein | ||||||||||||||
• 1991[9] | Sa'dun Hammadi | ||||||||||||||
Mohammed Hamza Zubeidi | |||||||||||||||
• 1993–1994[11] | Ahmad as-Samarrai | ||||||||||||||
• 1994–2003 | Saddam Hussein | ||||||||||||||
立法机构 | 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 | ||||||||||||||
历史时期 | 冷战·反恐战争 | ||||||||||||||
• 7月17日革命 | 1968年7月17日 | ||||||||||||||
1979年7月22日 | |||||||||||||||
1980–1988年 | |||||||||||||||
1990年8月2日 | |||||||||||||||
• 海湾战争 | 1990–1991年 | ||||||||||||||
• 联合国制裁伊拉克[15] | 1990–2003年 | ||||||||||||||
• 美国入侵伊拉克 | 2003年3月20日 | ||||||||||||||
• 巴格达之战 | 2003年4月3–9日 | ||||||||||||||
面积 | |||||||||||||||
1999[16] | 437,072平方公里 | ||||||||||||||
2002 | 438,317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99 | 22,802,063 (第43位)[17][18] | ||||||||||||||
• 2002 | 24,931,921 (第41位)[19][20] | ||||||||||||||
GDP(国际汇率) | 2002年估计 | ||||||||||||||
• 总计 | ▼ $18.970 billion(74th) | ||||||||||||||
• 人均 | ▼ $761 (第141位)[21] | ||||||||||||||
人类发展指数 | 0.603(2002年) 中 · 114th | ||||||||||||||
货币 | 伊拉克第纳尔 (د.ع)(IQD) | ||||||||||||||
时区 | UTC+3(AST) | ||||||||||||||
行驶方位 | right | ||||||||||||||
电话区号 | +964 | ||||||||||||||
ISO 3166码 | IQ | ||||||||||||||
互联网顶级域 | .iq | ||||||||||||||
|
伊拉克复兴党是这一时期的唯一合法执政党。该党执政期间是伊拉克经济的迅速腾飞时期,然而执政后期,因受到诸多外界因素和内部政治因素的影响,伊拉克不论在社会、政治还是经济等方面都停滞不前。
2003年,美国等各国联军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4月21日,联盟驻伊拉克临时管理当局在巴格达成立,标志着复兴党政权的灭亡。
历史
1968年7月17日,伊拉克将军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发动政变,成功推翻总统阿卜杜拉赫曼·阿里夫和总理塔希尔·叶海亚,夺取了政权,之后贝克尔成为伊拉克总统兼总理,萨达姆则是副总统。
在贝克尔执政期间,伊拉克经济发展迅猛,位居阿拉伯世界之冠。然而伊拉克与伊朗的矛盾以及什叶派穆斯林社群威胁着复兴党政权的稳定。
1979年,伊朗发生什叶派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在伊朗的煽动下,伊拉克境内发生什叶派反政府起义。贝克尔以“健康原因”辞职,萨达姆继任总统兼总理,并兼任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伊拉克与伊朗的外交关系因此恶化;而与伊朗的边界纠纷,最终导致了1980年两伊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七年,而此战中,伊拉克从美国取得军备并对付同样以美制武器武装的伊朗军队,最终于1988年恢复战前状态。
两伊战争结束以后,伊拉克陷入了经济萧条之中,政府欠了数千亿美元的外债无法偿还。而这场战争之后,科威特的石油产量稳定增加,使得国际油价大幅下降,更加削弱了伊拉克的经济。为此萨达姆警告科威特,若再令油价下跌,伊拉克就要入侵科威特。最终,伊拉克于1990年8月2日大举入侵科威特,拉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伊拉克此举受到联合国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的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多国出动部队打击伊拉克,将迫使伊拉克军队自科威特撤出。此后,伊拉克受到联合国的制裁,其经济状况持续恶化。
2001年,美国发生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谈论世界恐怖主义,将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家之一。2003年,美国等多国部队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4月21日,联盟驻伊拉克临时管理当局在巴格达成立,标志着复兴党政权的灭亡。
注释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