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产后抑郁症(英语:postpartum depression,PPD)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和婴儿出生有关的情感障碍,早期认为只发生在妇女,后来发现男性或女性都可能会有此症状[1][2]。症状包括极度忧伤、疲劳、焦虑、痛哭、易怒,以及睡眠及饮食模式的变化。多半是会在婴儿出生后一周到一个月开始出现[1]。产后抑郁症可能会对婴儿的发育有负面影响[3][4]。
产后抑郁症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因为生理、情绪、基因及社会因素所造成[1][5],也可能受到像是体内激素的变化、睡眠不足等因素的影响[1][6]。风险因子包括以前曾出现产后抑郁症、躁郁症、家族中有重性抑郁疾患的病史、心理压力、妊娠并发症、缺乏支持,以及物质使用疾患[1]。诊断会以个人的症状为基础[4]。大部分的女性在分娩之后会有一段担心或是不快乐的阶段,若其症状严重,时间持续超过二周,需确认是否为产后抑郁症[1]。
在上述的风险中,提供心理及社会的支持对预防产后抑郁症有帮助[7],其中可能包括来自亲友的支持,包括食物、家务,照顾和陪伴[8]。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包括有咨商或是药物[4]。有效的咨商方式包括有人际取向心理治疗(IPT)、认知行为疗法(CBT)及心理动力疗法[4]。初步证据支持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产后抑郁症[4]。
在高收入国家中,约有8.9-10.1%的产妇患得产后抑郁症,这一比例在中低收入国家上升至17.8-19.7%[9]。在新生儿出生后,男性有产后抑郁症的比例约从8%到10%不等[10]。产后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是更严重的产后心理症状,每一千名分娩的产妇中,约有一到二名会有此症状[11]。产后抑郁症是一岁以下婴儿被杀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每十万名婴儿出生,其中会有8名有此情形[12]。Pitt. B在1968年发表于《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上的文章《"Atypical" Depression Following Childbirth》中,首次提出产后抑郁症的概念[13]。
目前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和统一的诊断标准。汤月芬[14]认为应采用两步筛查法,第一步为量表评估,多依据各种自评量表如EP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SLC-90,SDS(抑郁自评量表)等,如EPDS≥13分来判定。第二步采用临床定式检查,比较明确的标准是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一书中制定的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内容如下:在产后2周内出现下列症状的5条或5条以上,
精神科学者认为,通常在临床工作中所说的产后抑郁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包括了从严重程度不等的不良情绪到符合常用产后抑郁以及诊断标准的情感性障碍。即泛指产后外于抑郁的情绪状态,涵括了产后心绪不良、以及超出产后心绪不良界线又未达到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产后抑郁状态。产后抑郁症目前尚无生化指标,近来对孕妇常规筛查同型半胱胺酸,发现13例EPDS评分高者其同型半胱胺酸亦高,同型半胱胺酸是否是产后抑郁症的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
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咨询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心理咨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并调动足够的社会支持,使患者改正认知偏差,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意识,发挥自己的潜能,重塑自我。轻症经过心理咨询可以达到良好效果,少数病人需要抗抑郁治疗[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