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主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方主义

东方主义(英语:Orientalism)是文化理论家萨义德提出的理论,他在1978年出版《东方主义》一书来讲述他的思想。而自该书出版后,许多学术论述已开始使用“东方主义”一词来代指西方世界国家对中东亚洲北非社会的普遍高傲态度。在萨义德的分析中,西方世界把这些地区的社会本质化,塑造成为停滞的和不发达的,从而制造了一种可用于研究、描绘和复制的虚假东方文化观,以服务当时的欧洲王权。[1]东方主义把东方他者化、边缘化,把东方当成西方的对立面,即东方是“他们”,塑造西方幻想中的东方世界。这被用来突显西方文化的优越,成就欧洲自己的主体性及文化认同。而这些对东方世界的刻板印象直接或间接地合理化西方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巩固了西方文化等于优越,东方文化则是低劣的观念。[2]这让西方将“东方”文化和人民视为对西方文明的威胁。[3]

Thumb
威尼斯佚名艺术家,《大马士革大使招待会》(1511年),藏于卢浮宫。图中有角的鹿在叙利亚野外从未存在过。

东方主义也被广泛运用在西方的艺术史、文学和文化研究中,19世纪时许多西方的的作家、设计师和艺术家,根据自己的角度来模仿或描绘东方世界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所谓的“东方绘画”最受欢迎,西方艺术家描绘了自己印象中的中东及奥斯曼帝国[4]

学术研究

二十世纪前的东方学

在18和19世纪,“东方学家”一词指的是专门研究 东方世界语言和文学的学者,这些 学者中有部分是东印度公司的官员。当时学者们认为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应该与欧洲文化同等地进行研究。[5]这些东方学学者比较著名的是语言学家琼斯,他对印欧语言的研究确立了现代语言学的体系。[6]此外在19世纪和20世纪时期,希伯来文和犹太研究在英国和德国学者中广受欢迎,包含近东和远东文化在内的东方学学术领域成为日后亚洲研究和中东研究的领域。语言学家巴合提别克提出,东方学与西方学,最基本的对立是地理因素[7]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

萨义德在他1978年出版的著作《东方主义》中,重新定义了“东方主义”一词的意义。他描述了西方传统学界和艺术界中,对东方世界普遍的偏见和西方人对东方的错误阐释,是18世纪欧洲帝国主义下所塑造出来的文化观。[8]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是受到一些学者的影响,比如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以及傅柯的“话语权理论”。萨义德批评路易斯阿贾米等当代学者,依旧延续了过去以西方为中心的角度,以局外人的身份去刻板阐释阿拉伯及伊斯兰文化。[9]萨义德认为,这种捏造出来的东方文化观,形成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东方总是落后、原始和神秘奇诡的,而西方社会则是发达、理性、文明和优越的。[1][10]

在学界,《东方主义》一书成为后殖民文化研究的基础文本。[11]东方主义理论也有运用在艺术界中,艺术史学家琳达.诺克林将萨义德的批判分析方法应用于艺术,但她指“结论参差不齐”。[12]其他多数学者认为东方主义绘画描绘了一个与现实并不相关的神话和幻想。[13]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伊斯兰世界,据估计,仅在沙特阿拉伯,在2002年时当地或外国学者就撰写了大约200本书和2000篇文章,来讨论东方主义。[14]

Thumb
少年时期的萨义德(站立者)与其妹

特征

20世纪以来,用东方主义形容西方对东方的研究是有负面意思的,大意是指该西方研究者抱着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帝国主义态度来理解东方世界,又或是指外来人对东方文化及人文的旧式及带有偏见的理解。 东方主义的描述性表达无一例外地将欧亚大陆上地中海以东各国家社会的多种生活进行了对象化、本质化和刻板印象的方式处理。对立化的表现有:[15][16]

  1. 敌视:专注于他者的威胁性和可憎性(如暴君、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等,东方男性成为堕落无耻且被妖魔化的对象)。
  2. 异域:关注他者具有吸引力的一面(如后宫闺房面纱等,东方女性被描绘成为放荡、顺从且颇具异域风情)。

苏联学界

根据《苏联大百科全书》,东方主义反映了欧美资产阶级的殖民世界观和种族主义,资产阶级的东方学说污蔑宣称亚洲人民种族低劣,原始落后 ,因此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借此来合理化殖民主义。东方“只作为历史的客体出现,而不是作为历史的主体出现”。[17]

艺术史中的东方主义

Thumb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的作品《阿尔及尔的妇女英语Women of Algiers》(1834年),藏于巴黎卢浮宫

艺术史中,“东方主义”一词指的是西方艺术家在19世纪期时,在西亚旅行中创作以东方为主题的作品。法国艺术评论家卡斯塔尼亚里使用“东方主义者”来形容这些艺术家因此使这词变得流行。[18]尽管当时社会对这一艺术风格不屑一顾甚至是蔑视,但法国东方画家协会于1893年成立,杰洛姆担任名誉会长。 [19]法国东方画家协会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时艺术从业者的意识,因为艺术家可以将自己视为独特艺术运动的一部分。[20]

作为一种艺术运动,东方绘画通常被视为19世纪学术艺术的众多分支之一。[20]不过东方主义艺术自己也有许多不同的风格及流派,艺术史学家倾向于将东方主义艺术家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仔细描绘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的现实主义派画家,另一种是在没有离开工作室的情况下想像东方主义场景的画家。[21]德拉克罗瓦和杰洛姆等法国画家被广泛认为是东方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22]

19世纪以前

Thumb
苏丹II》,被认为是贝利尼于1480年所作

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艺术中都有对“摩尔人”和“土耳其人”(南欧北非西亚穆斯林的不准确称呼)的描绘。早期尼德兰绘画的《圣经》场景中,次要人物(特别是罗马人)往往被描绘成穿着异域风情的服装,和真正的近东服饰相去甚远。耶稣诞生场景英语Nativity of Jesus in art中的东方三博士是其中的特殊焦点。一般来说,以《圣经》为背景的艺术不会被认为是东方主义的,除非作品中有当代或历史主义的中东细节的明显特征,如贝利尼和其他人的一些绘画,以及一些19世纪的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绘画和版画特别热衷于描绘奥斯曼帝国。曾到君士坦丁堡为苏丹画像的贝利尼,以及卡帕齐奥,都是其中的知名画家。当时的绘画更加准确,男人通常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对东方地毯的描绘英语Oriental carpets in Renaissance painting有时来自东方主义者的兴趣,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反映了这些昂贵物品在那个时期的地位。[23]

利奥塔参观了伊斯坦布尔,并绘制了许多奥斯曼帝国境内场景[24]。法国在18世纪对异国情调的东方奢华和缺乏自由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法国君主专制的明确比喻[25]

法国东方主义

法国东方主义源自17世纪,在《一千零一夜》被译介后,东方学得到了法国人的重视。

流行文化中的东方主义

Thumb
Francis Frith拍摄的开罗(1856年)

电影

萨义德认为,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影像反映了东方主义的延续,特别是在美国电影中。[26]许多轰动一时的美国大片,比如是印第安纳琼斯系列木乃伊系列,或迪士尼的《阿拉丁》都展示了西方对东方的刻版幻想。[26]这些电影通常将主要的英雄人物描绘成来自西方世界,而反派则往往来自东方。[26]历史学家雅各贝利指,电影《八月十五夜的茶屋英语The 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 (film)》展现了东方主义的色彩,他指出这部电影“更多地是在讲美国人以及美国人对冲绳的印象,而不是真正的冲绳”。这部电影将冲绳人描述为“快乐但落后”和“去政治化”,无视当时冲绳人对美军在当地强行征地的抗议和愤怒。[27]

中佛罗里达大学教授秋田公子指出电影《艺伎回忆录》(2005年)充满东方主义色彩。她说︰“电影强化了日本文化和艺伎的刻版观念,即异国情调、落后、非理性、肮脏、亵渎、混杂、奇异和神秘。”[28]

《半岛电视台》分析在美国大热的电影《疯狂亚洲富豪》时,形容这片为“中国文化的熊猫快餐”,认为电影只展现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化。他批评了电影中的东方主义色彩,指电影中的代表中国传统的杨爱莉被塑造成“邪恶和落后的”,而代表西方的朱瑞秋则最终胜利,刻划了“古老而落后的东方被西方赋予新生命”的东方主义印象。[29]

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学者苏颖瑶认为,在东方主义的论述下,西方文化对中国女性充满了刻板形象。比如把中国女性塑造成没有自主性逆来顺受,又把中国的文化形容成腐败守旧。西方文化把中国女性形象单一化,又把西方文明当成唯一的解放者,有着“拯救中国女性的使命和责任”,借此来满足西方的帝国主义的心理。[30][31]

音乐

文学

Thumb
廉价杂志《东方故事英语Oriental Stories》的封面(1932年春)

文学的浪漫主义始于1785年,止于1830前后。“浪漫主义”一词指的是当时作家在作品中反映的思想和文化。在此期间,东方的文化和物品对欧洲产生深远影响。艺术家和欧洲精英们的旅行经历将游记和夸张故事带回了西方,使西方对各种“异域”事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浪漫主义东方主义结合了非洲亚洲的地理位置、著名的殖民地,以及“本土”性格、民俗和哲学,以独特的欧洲世界观塑造了殖民探险的文学环境。当前对这一运动的分析倾向于认为,这种文学信仰是证明欧洲殖民扩张的正当性的一种模式。[32]

福楼拜的小说《萨朗波》使用古代北非的迦太基这一角色作为古代罗马的衬托。他将其文化描述为道德败坏,充斥着危险诱人的情色。该小说形象深刻影响了后来西方人笔下的古代闪米特人

舞蹈

自我东方主义

在当代,影视流行和观光等产业领域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出现“自我东方主义”现象。[33][34][35]

宗教中的东方主义

伊斯兰教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