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 (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师》(英语:The Master,台湾译《世纪教主》)是一部由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编剧并执导的2012年美国剧情片。主演有瓦昆·菲尼克斯、菲利普·西摩·霍夫曼、艾米·亚当斯和劳拉·德恩。2012年9月14日在北美有限上映[1]。
大师 The Master | |
---|---|
![]() 电影海报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
监制 |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梅根·艾利森 丹尼尔·路皮 乔安妮·塞勒 |
编剧 |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
主演 | 瓦昆·菲尼克斯 菲利普·西摩·霍夫曼 艾米·亚当斯 劳拉·德恩 杰西·普莱蒙 |
配乐 | 强尼·格林伍德 |
摄影 | 小米哈·马拉迈尔 |
剪辑 | 莱斯里·琼斯 彼得·麦克诺迪 |
制片商 | Annapurna Pictures Ghoulardi Film Company JoAnne Sellar Productions |
片长 | 137分钟 |
产地 | 美国 |
语言 | 英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温斯坦影业(美国) Annapurna Pictures |
预算 | 3200万美元 |
票房 | 2830万美元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大师 |
香港 | 大师 |
台湾 | 世纪教主 |
该片由安纳普尔纳影业公司和古拉迪电影公司(Ghoulardi)联合制作,温斯坦影业发行。这部电影的灵感多种多样:新兴宗教山达基教创始人L·罗恩·贺伯特的生平故事、安德森的电影《血色将至》的早期剧本草稿、托马斯·品钦的小说《V.》、约翰·休斯顿的纪录片《让那里有光》(Let There Be Light,关于患有创伤后压力症的二战退伍军人)、贾森·罗巴齐在参演《木兰花》时候向安德森讲述的醉酒水兵的故事,以及作家约翰·史坦贝克的生平故事。《大师》几乎全片都以65毫米胶卷拍摄,成为继1996年肯尼思·布拉纳(Kenneth Branagh)的《哈姆雷特》之后多年来第一部以70毫米胶片拍摄和上映的长片。
本片入选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正式竞赛单元[2],并获得了最佳导演银狮奖和最佳男演员奖(瓦昆·菲尼克斯与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分享)两个奖[3]。
剧情
讲述了一个新兴宗教组织的建立过程。二战之后,一个富有感召力的知识分子 Lancaster Dodd(菲利普·西摩·霍夫曼 饰演)发起了一个宗教组织“The Cause”。一个流浪汉 Freddie Quell(瓦昆·菲尼克斯 饰演)加入其中,并成为 Lancaster 的左膀右臂。正当这个宗教组织吸引了大批信徒、如日中天之时,Freddie 却陷入对这个宗教信仰体系和精神导师的深深怀疑之中。
角色
- 瓦昆·菲尼克斯 饰 Freddie Quell[4]
- 菲利普·西摩·霍夫曼 饰 Lancaster Dodd[5]
- 艾米·亚当斯 饰 Mary Sue Dodd
- 劳拉·德恩 饰 Helen Sullivan[6]
- 安珀·查德丝 饰 Elizabeth Dodd——Lancaster的女儿[7]
- 杰西·普莱蒙 饰 Val Dodd——Lancaster的儿子[8]
- Lena Endre 饰 Mrs. Solstad[9]
- 拉米·马雷克 饰 Clark——Lancaster Dodd 的女婿[10]
- Madisen Beaty 饰 Doris Solstad[11]
- 乔舒亚·克萝丝 饰 Wayne Gregory[12]
- 大卫·华沙斯基 饰 一名费城侦探[6]
- 派蒂·麦考马克 饰 Mildred Drummond
- 凯文·欧康纳 饰 Bill William
制作
2011年6月在加州瓦列霍与萨克拉门托开拍[13][12][14]。在伯克利的 Hillside Elementary School 也进行了拍摄[15]。Mihai Mălaimare, Jr.担任本片摄影师,这成为安德森导演首部未使用Robert Elswit担任摄影的作品[16]。
评价
影片在好莱坞试映后,得到了广泛好评:“观看《大师》是我经历过的最棒的看片体验”、“《大师》证明了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是活着的最出色的演员之一”;并被认为是金狮奖与奥斯卡的有力争夺者[17]。
媒体综评90分,其中《洛杉矶时报》、《娱乐周刊》、《基督科学箴言报》、《纽约时报》、《影音俱乐部》、《滚石》、《好莱坞报道》等多家媒体给出满分,参与评分的25家媒体有23家给出高分,烂番茄新鲜度88%[18]。并被《卫报》列为2012年度十佳影片第一名[19]。
代表性评价:“电影艺术的复兴之作,电影爱好者的终极涅槃”,“近年来最伟大的一部电影作品”,“对于电影技术的掌控炉火纯青,两位演员的表现无与伦比”,“导演极其精妙地设计和含糊剧情,似乎有意让观众无法洞察到影片核心中的黑暗”,“热情洋溢的同时又具备冷酷无情的基调,将美国文化中师徒关系、父子深情、人性特色等元素拿出来仔细探讨,并最终达到入木三分之效”,“令人窒息的强大电影美感!对传统剧情模式近乎无情的否定!若观众无法接受本片,那绝不是导演的问题”,“如此深刻地挖掘了人性中对那些具有领导风范之人无尽的个体崇拜和道德追逐”。[20]
奖项
第46届堪萨斯城影评人协会奖[21]:
- 最佳影片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男配角: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瓦昆·菲尼克斯
- 最佳男配角: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最佳女配角:艾米·亚当斯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艾米·亚当斯
- 最佳男配角: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剧情类最佳男主角:瓦昆·菲尼克斯
- 最佳男配角: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最佳女配角:艾米·亚当斯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 最佳男主角:瓦昆·菲尼克斯
- 最佳男配角: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最佳女配角:艾米·亚当斯
与山达基教的比较
在剧本公开后,很快便形成了剧中“起源”(The Cause)与山达基(也俗称“科学教”)之间的比较。[24][25][26]新闻媒体注意到演员霍夫曼与山达基教创始人L·罗恩·贺伯特(1911年-1986年)的体型相似。而且贺伯特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役于美国海军,并从医院出院后在1950年创立了该信仰系统,如同剧本中兰卡斯特·多德和他创立的信仰。本片故事在英国结束,大致上在同一时间,位于英格兰的圣山庄园成为了贺伯特的住所和第一个山达基教“机构”。[24][27]此外,本片提到的一个“身体健壮的水手”(abled bodied seaman)的需要和提到Freddie的心理失常都是山达基教成员在行政词典中所使用的术语。[28]
制作公司官方否认本片是松散地基于贺伯特的故事,监制JoAnne Sellar也否认与贺伯特有任何联系,表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剧情,这是关于一个在二战后的流浪汉。”[14]哈维·温斯坦否认本片是关于山达基教的:“保罗对我说,电影是关于二战后一名士兵的旅程……这个士兵发生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他去了一个异教”[29]。安德逊表示他“总是认为贺伯特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如此有趣和夸张,而不可能忽略”[30],他承认兰卡斯特·多德的灵感来自于贺伯特,而且他应该知道的是什么人会理解,表示“我不想把它变成一部传记作品,这不是L·罗恩·贺伯特的故事。”
几个网站建议“重要的好莱坞山达基成员”反对该项目,因为他们担心它可能揭露了太多的信仰,而其他人甚至推测山达基教会有足够的力量阻止环球影业准许制作这部电影[14][27]。然而,山达基教的代表并没有联系任何制作团队[4]。当山达基教会的发言人Karin Pouw被问到如果教会对电影有什么顾虑时,她说:“我们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谈”,教会只是从报道中读到而知道关于本片。[4]根据安德逊说,山达基教会从来没有对这个项目做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询问,也没有试图阻碍项目的进展[30],而当他们在制作电影时,山达基教是他们的最小的问题。[28]
在2012年5月,据报导安德逊为他的朋友汤姆·克鲁斯放映本片,克鲁斯是一名演员和直言不讳的山达基成员,而他对电影的多部分有一些问题。[31]克鲁斯曾经在安德逊的1999年电影《木兰花》中出演过。[32]山达基教会的官员据听说,当他们得知一个场景暗示信仰系统是领导人幻想出生的产物时,克鲁斯便“勃然大怒”。克鲁斯遇到问题的场景,就是Dodd的儿子告诉Quell,Dodd只是随口编造信仰出来。他们不仅为这个陈述争论,并且大概与小L·罗恩·贺伯特与他自己父亲的冲突相似。虽然教会成员据说有反对其他的镜头,安德逊没有从电影中把镜头删除。他说克鲁斯“看过电影。我们之间是有点事,不过一切都很好。”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