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之67号潜艇(德语:SM U 67[注 1])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运用于德意志帝国海军的UD级潜艇或称U型潜艇的第二艘艇。它原本由奥匈帝国海军向日耳曼尼亚船厂订购,并以U-8号的名义自1913年11月开始在基尔铺设龙骨,但随着1914年8月战争爆发后,奥匈帝国海军确信该艇无法通过直布罗陀交付至亚得里亚海,遂于1914年11月将包括U-8号在内的五艘UD级潜艇整体转售予德意志帝国海军。
历史 | |
---|---|
德意志帝国海军 | |
舰名 | U-67号 |
下订日 | 1913年2月2日 |
建造者 | 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1] |
船厂编号 | 204[2] |
铺设龙骨 | 1913年11月1日,以U-8号之名(奥匈帝国海军)[2] |
下水日期 | 1915年5月15日 |
入役日期 | 1915年8月4日 |
结局 | 1918年11月20日移交英国,后拆解报废 |
技术数据[3] | |
船级 | UD级潜艇 |
排水量 |
|
船长 |
|
型宽 |
|
高度 | 7.95米 |
吃水 | 3.79米 |
动力输出 |
|
动力来源 | |
船速 |
|
续航力 |
|
潜航深度 | 50米 |
乘员 | 4名军官、32名水兵 |
武器装备 | |
服役记录 | |
所属 |
|
指挥官 | |
参与行动 | 十三次巡逻 |
战绩 |
|
在德国人手中,U-8号被重编为U-67号,并按照德国的规格进行重新设计和改建。U-67号于1915年5月下水,至同年8月投入使用。竣工后,它的水上排水量为791吨,水下排水量为933吨。艇只全长69.50米,装备有五具鱼雷发射管和一门甲板炮。
战争期间,作为第四区舰队的一分子,U-67号在十三次巡逻中共击沉了17艘协约国或中立国船舶,容积总吨为39720吨。此外,它还击损了累计为19048总吨的4艘船舶。至1918年11月20日,即停战协议签署九天后,U-67号被引渡至英国正式投降,并最终于1921年在费勒姆拆解报废。
设计及建造
奥匈帝国海军在评估了三款竞争性的外国潜艇设计之后,最终选择了日耳曼尼亚船厂的506d型设计,也被称为UD级,来装备其U-7至U-11号潜艇。[7]海军于1913年2月1日签署了五艘潜艇的订购合同。[8]
506d型方案被奥匈帝国海军视为U-3级潜艇的改进版本,后者同样是日耳曼尼亚船厂的产品。[3][注 2]根据奥匈帝国海军的计划,这些艇只的水上排水量为695吨,水下排水量为885吨。它们均为双层艇体,全长69.50米,舷宽6.30米,吃水3.79米。奥地利的规范要求这些双轴潜艇只在水上运行时使用双柴油发动机(总功率2,300匹公制马力, 2,269匹制动马力1,692千瓦特),速度最高可达17节(31千米每小时);在水下运行时使用双电动发电机(总功率1,240匹公制马力, 1,223匹轴马力912千瓦特),最高速度为11节(20千米每小时)。艇只配备有五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四具在艇艏、一具在艇艉。甲板炮则是一门66毫米26倍径炮。[3]
作为同级的前两艘艇,U-8号与姊妹艇U-7号都是自1913年11月1日开始铺设龙骨。[10][11]根据建造计划,它们将在29至33个月内完工,但当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U-7号及其任何一艘姊妹艇都没有完成。[10][11][12][13][14]由于这些潜艇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基尔建造的,奥地利人确信它们将不可能完成交付:艇只需要行经隶属英国领土的直布罗陀,才能被转运至地中海,而奥匈帝国与英国当时正处交战状态。[3][注 3]结果,U-8号及其四艘姊妹艇于1914年11月28日被转售予德意志帝国海军。[1][注 4]
U-8号被德国人重新编为U-67号,而它的船级也被重新指定为UD级。德意志帝国海军根据德国标准对潜艇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建造,将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别提高了96吨和48吨。鱼雷携弹量也增加了三分之一,从9枚增加至12枚,甲板炮的尺寸则从最初指定的66毫米升级为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1]
服役历史
U-67号于1915年5月15日下水。[11]同年8月4日,它在首任艇长、海军上尉埃里希·冯·罗森贝格-格鲁什琴斯基的指挥下正式投入使用。[4]至10月28日,艇只被分配至驻埃姆登及博尔库姆的第四半区舰队服役,并在战争期间一直隶属于该部队。[16][17]
1916年3月,汉斯·尼兰上尉接替罗森贝格-格鲁什琴斯基担任U-67号艇长。[5]U-67号的所有战功都是在尼兰任内取得的,他在战争期间曾先后率领UB-12号和U-67号共击沉了容积总吨为40157吨的26艘船舶,同时也击损了累计为19048总吨的4艘船舶。至战后,复员的尼兰又以自然科学博士兼教授的身份在海德堡大学任教。[18]
在尼兰之后,海军上尉赫尔穆特·冯·拉贝瑙(1917年12月15日-1918年9月15日)和沃尔德马尔·佩特里(1918年10月26日-11月20日)也曾相继担任U-67号艇长,但再无取得任何战功。[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U-67号在北大西洋东部共执行了十三次巡逻,累计击沉了17艘协约国或中立国船舶,容积总吨为39720吨;[19]其中在1917年4月,该艇更是在十二天时间内便击沉了容积总吨达15223吨的4艘船舶。[2][注 5]被U-67号击沉的最大型船舶是容积总吨为4953吨的英国货轮黑德利号(Headley),于1917年2月19日从波特兰前往伦敦的航行中在锡利群岛的主教岩附近沉没。[20]1917年9月15日在北海海峡被U-67号发射鱼雷击中的英国货轮伊多墨纽斯号(Idomeneus)明显更大,接近6700总吨,但在搁浅后得以修复。[21]被U-67号击沉的最小船舶则是容积总吨仅49吨的渔船总理号(Premier),于1917年11月27日在苏格兰附近遭拦截并击沉,这也是即便小船也会遭到德国U型潜艇猎杀的其中一个典型例子。[22]
U-67号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没有被击沉。1918年11月20日,即停战协议签署九天后,该艇被引渡至英国正式投降,并最终于1921年在费勒姆拆解报废。[23]
袭击历史摘要
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吨位[注 6] | 结局[2] |
---|---|---|---|---|
1916年4月16日 | 卡多尼亚号 | 英国 | 2169 | 击沉 |
1916年4月20日 | 怀特基福特号 | 英国 | 4397 | 击沉 |
1916年4月22日 | 查尼亚拉尔号 | 法国 | 2423 | 击沉 |
1916年12月8日 | 因塔巴号 | 英国皇家海军 | 4282 | 击伤 |
1917年1月28日 | 黛西号 | 丹麦 | 1227 | 击沉 |
1917年1月29日 | 蓬塔特诺号 | 西班牙 | 1042 | 击沉 |
1917年2月1日 | 布特龙号 | 西班牙 | 2434 | 击沉 |
1917年2月2日 | 赫利孔号 | 希腊 | 1166 | 击沉 |
1917年2月5日 | 洛顿号 | 秘鲁 | 1419 | 击沉 |
1917年2月19日 | 黑德利号 | 英国 | 4953 | 击沉 |
1917年4月17日 | 基什号 | 英国 | 4928 | 击沉 |
1917年4月18日 | 赖德温号 | 英国 | 4799 | 击沉 |
1917年4月20日 | 波特洛号 | 英国 | 3187 | 击沉 |
1917年4月28日 | 杰克逊港号 | 英国 | 2309 | 击沉 |
1917年7月19日 | 哈里德斯堡号 | 丹麦 | 1547 | 击沉 |
1917年7月24日 | 维京号 | 瑞典 | 873 | 击沉 |
1917年7月28日 | 里格莫尔号 | 丹麦 | 798 | 击沉 |
1917年9月15日 | 伊多墨纽斯号 | 英国 | 6692 | 击伤 |
1917年11月21日 | 布雷恩顿号 | 英国 | 4240 | 击伤 |
1917年11月22日 | 红桥号 | 英国 | 3834 | 击伤 |
1917年11月27日 | 总理号 | 英国 | 49 | 击沉 |
注释
脚注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