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荷兰语:De Republiek der Zeven Verenigde Nederlanden),通称联省共和国,史称荷兰共和国,是1581年-1795年期间,在现在的荷兰及比利时北部地区(佛兰德地区)所存在的一个国家,这段期间也是著名的“荷兰黄金时代”。其前身是1579年成立的乌特列支同盟。1794年9月,法国军队开始入侵荷兰,荷兰共和国灭亡。1795年1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在荷兰共和国的领土上建立了一个名为巴达维亚共和国的傀儡政权。
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 Republiek der Zeven Verenigde Nederlanden | |||||||||
---|---|---|---|---|---|---|---|---|---|
1581年-1795年 | |||||||||
格言:Concordia res parvae crescunt[1] (拉丁语:团结让再细微的事都会茁壮) | |||||||||
国歌:Wilhelmus van Nassouwe 《拿骚威廉颂》 | |||||||||
首都 | 无 海牙(事实上) | ||||||||
常用语言 | 荷兰语 | ||||||||
宗教 | 荷兰归正宗、天主教、信义宗 | ||||||||
政府 | 联邦制贵族民主制 | ||||||||
执政 | |||||||||
• 1581–1584 | 威廉一世(首任) | ||||||||
• 1751–1795 | 威廉五世(末任) | ||||||||
大议长 | |||||||||
• 1581–1585 | 保卢斯·布伊斯(首任) | ||||||||
• 1787–1795 | 劳伦斯·皮特(末任) | ||||||||
立法机构 | 国会 | ||||||||
• 国务院 | 国务院 | ||||||||
历史时期 | 中世纪/近代 | ||||||||
• 荷兰独立宣言 | 1581年7月26日 | ||||||||
• 法荷战争 | 1672年–1678年 | ||||||||
• 英荷战争 | 1780年–1784年 | ||||||||
• 巴黎条约 | 1784年5月20日 | ||||||||
• 法兰德斯战役 | 1793年–1795年 | ||||||||
• 巴达维亚革命 | 1795年1月18日 | ||||||||
人口 | |||||||||
• 1795年 | 1880500[2][3] | ||||||||
货币 | 荷兰元 | ||||||||
| |||||||||
今属于 | 荷兰 比利时 | ||||||||
欧洲低地国家的历史 | ||||||||
---|---|---|---|---|---|---|---|---|
弗里斯人 | 贝尔盖人 | |||||||
卡纳内 菲特人 |
沙马维人、土班特人 | 比利时高卢 (前55年–约公元5世纪) 下日耳曼尼亚 (公元83年–约公元5世纪) | ||||||
撒利法兰克人 | 巴达维人 | |||||||
(无人定居) (约4世纪–5世纪) |
撒克逊人 | 撒利法兰克人 (约4世纪–5世纪) |
||||||
帕拉瓦王朝 (约6世纪–734年) |
法兰克王国 (481年–843年)—加洛林帝国 (800–843年) | |||||||
奥斯特拉西亚 (511年–687年) | ||||||||
中法兰克王国 (843年–855年) | 西 法兰克王国 (843年–) |
|||||||
洛泰尔王国 (855年–959年) 下洛塔林吉亚公国 (959年–) |
||||||||
弗里西亚 | ||||||||
弗里西亚 自由时期 (11世纪–16 世纪) |
荷兰 伯国 (880年– 1432年) |
乌得勒支 主教区 (695年–1456年) |
布拉班特 公国 (1183年–1430年) 海尔德 公国 (1046年–1543年) |
佛兰德 伯国 (862年– 1384年) |
埃诺 伯国 (1071年– 1432年) 那慕尔 伯国 (981年– 1421年) |
列日 主教区 (980年– 1794年) |
卢森堡 公国 (1059年– 1443年) | |
勃艮第属尼德兰 (1384年–1482年) |
||||||||
哈布斯堡尼德兰 (1482年–1795年) (1543年后称十七省) |
||||||||
尼德兰七省共和国 (1581年–1795年) |
西属尼德兰 (1556年–1714年) |
|||||||
奥属尼德兰 (1714年–1795年) |
||||||||
比利时合众国 (1790年) |
列日 共和国 (1789年– 1791年) |
|||||||
巴达维亚共和国 (法国傀儡国,1795年–1806年) 荷兰王国(法) (法国傀儡国,1806年–1810年) |
属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5年–1804年) 属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年–1815年) | |||||||
联合尼德兰主权公国 (1813年–1815年) |
||||||||
荷兰联合王国 (1815年–1830年) | 卢森堡 大公国 (1815年–) | |||||||
荷兰王国 (1839年–今) |
比利时王国 (1830年–今) | |||||||
卢森堡 大公国 (1890年–今) (完全独立) |
尼德兰七省共和国是当时除了威尼斯共和国之外,另一个称为“共和国”的国家,七省在脱离西班牙王国独立后仍维持自治传统,并由奥兰治家族作为名义上的执政统治者,领导阶层为贵族与各地商会所组成的联省议会统治。
历史
直到16世纪之前,低地国家-包含今日的荷兰、比利时以及卢森堡,由神圣罗马帝国之下的荷兰公国统治。
大多数的低地国家被勃艮第以及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公元154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大举扩张权力以保证独裁统治,于是七省联合起兵反抗统治而爆发革命,查理之子是为西班牙国王腓利普二世,延续其父高额税率的政策以及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4],终于八十年战争爆发。
公元1579年尼德兰北部七大行省签订条约建立乌特勒支同盟,他们受到反西班牙势力的军队支持,直到1581年尼德兰和腓利普签订和约而独立。翌年,七省邀请法国安茹公爵来领导他们,却在公元1583年公爵夺取安特卫普失败后离开尼德兰,在次年七月十日奥伦治家族的沉默者威廉被暗杀后,法国亨利三世以及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联合进攻尼德兰,然而在战局未果之下,荷兰和英国签订条约和解。
1648年共和国才正式承认和法国为和平状态,然而1672年,法国对荷兰展开大举入侵,结束了荷兰的黄金时代。法国大革命后,在1795年,拿破仑征服荷兰建立起傀儡政权,新的共和国成立-巴达维亚共和国。
1813年荷兰脱离法国拿破仑统治下再次独立,在1814年英荷条约中,确立国号为“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以及“尼德兰联邦”,隔年共和国联合奥属尼德兰(南尼德兰)、卢森堡以及列日组成荷兰王国,加强荷兰的力量,为的是怕法国死灰复燃,随后比利时就在法国的鼓动下独立,而那时荷兰在欧洲的本土大致就和今日的荷兰差不多(再扣除卢森堡的面积)。
经济
从经济的角度联省共和国往往都超乎预期,最大的成功因素可归因于,其他国家不外乎是以神权统治或著是家族统治,这段期间也是著名的荷兰黄金时代,荷兰在国际贸易的历史上居于主导的地位,成为荷兰殖民帝国(荷兰帝国)以及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舰,荷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以及都市化最高的地方。
自由贸易的精神让荷兰国力大增,进而迈向现代化的发展,甚至在低地国家出现股票市场[5],荷兰拥有史上最古老的股票交易所,公元1602年荷属东印度公司成立,最初成立于鹿特丹,之后股票交易所迁于阿姆斯特丹,当时银行体系也在低地国家演变,他们和英国的注册系统连接关系良好,无形之中却刺激了英国经济成长。
在公元1590-1712年荷兰征服了葡萄牙在印度以及东方的大部分势力范围,继承该国殖民地的资产。
政治
共和国时代荷兰是属于七省所组成的邦联,可以说他们的政府是相互独立,各省都有自己的议会制度,起初只是各地领主的协商会议,随着之后城市经济力量提升而要求派出代表,在宗教改革期间议会中教士的代表被城市代表所取代。一般而言每个省份设置单独的宗教会议(泽兰省除外)、议会代表、高等法院、五位海军上将以及各省独立的财政系统。各省大议长负责处理议事流程。[6]
按照官方顺序,共和国的省份如下:
事实上有八个省分——德伦特省也是一个省分,但是该地实在太过贫穷因而获得免除向邦联政府缴纳税款,所以可以推论他们是有国家议会是有代表的,平时每个省份自我管理,各省主要的自治首长(并非正式的政治领袖)即为省议会的主持人,称做“大议长”。
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联省共和国的疆界大致确立,确立组成分子邦(Generaliteitslanden)统治的地位,分子邦大致上有以下几个:布拉班特邦(今日的北布拉班特省)、弗兰德邦(今日的泽兰省-佛兰德省)、林堡邦(今日马斯特里赫特)、高兰登邦(今日芬洛,在公元1715年成立)。
之后各省筹组联省议会做为中央的机关,正式成为一个联邦国家,议会会址设于海牙,每一个省在议会中都只有一票的投票权,主要议事项目有讲和、条约、军事以及税收等事务,另外也负责共和国应该奉行的对外政策。而联省的大议长除了负责会议的议事流程,也负责与各行政部门交流讯息,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决定设立外交单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议长成为反对派的领袖。[7]另外议会也控制东印度公司(VOC)和西印度公司(WIC),凡是任何出航等相关事宜都需要各省的同意,当中荷兰省以及泽兰省的决定权限最大。
共和国中除了各省议会以及联省议会还有第三个权力单位-执政。由于该职位并未明确规定其权力范围,使的共和国事物变得更加复杂,执政原先是奉国王敕令派驻此地的行政长官,随着各省不再对国王效忠后,执政一职的地位变得更加模糊,但因为各省议会的制度并不成熟,因此执政一职被保留用以处理政务,战时还负责统一指挥军队。然而在如此权力不明的状态下,执政的权力可以无限上纲,后来执政比大议长还要更有权力,经常作为共和国的实际最高领导人。(在无执政时代,则是大议长为国家元首)之后的议会为了避免大权旁落,有些省分共设一位执政而有些甚至不设置此一职务。[8]理论上各省执政是由该省所属的各级机关自由任命,但是在奥兰治家族掌权之后,一切改观,从威廉一世开始就几乎总是被多数省选为执政,特别是泽兰省、乌特勒支省和荷兰省常会任命同一位执政。在共和派(即荷兰联省党)和奥兰治派之间一直有相互较劲的斗争存在,有的权势家族支持奥兰治亲王以及执政体系;有的权势家族支持各省议会,并希望以“真正的共和体制”取代半世袭的执政体制。
而各个城市的管理由执政指派人选,市长、郡守、城市委员会委员等官员均由执政选任,通常执政会指派当地大家族的人选出任,久而久之城市的管理者也成为一个阶级,他们甚至彼此通婚不让外人加入管理体系,进而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团体,而这些管理者家族被称为“摄政”;1650年奥兰治亲王威廉二世过世后留下未成年的威廉三世,导致共和国内22年中没有执政,各省议会趁机夺取执政的权力,而城市也趁机脱离省议会的控制以争取自治,城市委员会委员由摄政选任成员。[9]
之后的美国宪法深受荷兰共和国的宪法所影响[10],依据誓绝法案也就是联省共和国实质上的独立宣言,跟之后美国的独立宣言如出一辙[11]。大议长处理国会议事程序、交流行政部门讯息以及处理外交事务的任务,正与美国副总统与国务卿的职责精神相符。尽管有诸多证据指出荷兰共和国宪政影响美国开国元勋订立的这些立国原则,然而这些理论却并非普世认可。
军事
在公元1639年,荷兰在泊地海战后取代西班牙帝国成为海军霸权。1678年,荷兰舰队因在法荷战争中被法国海军反复打击,被迫让出海军霸权地位给法国。
然而共和国却迟到17世纪中叶才开始组建常备军,为了进行普遍征兵的工作必须先行人口普查,而上次进行普查却是早在乌特列支同盟时,也因此常备军从成立到17世纪都未建立,毕竟在当时雇佣兵显得便宜又方便,而这些佣兵直接听命于执政调遣,而中间管理的军官大多出身于贵族,执政也拥有军官的人事权,这些现象都导致执政远比议会在军队受欢迎。[12]
除了联省会议的常备军以外,共和国在各个城镇还有志愿民兵组成的武装力量,负责城市的巡逻以及维持危机时的秩序,其成员出身于市民,自备武器,需介绍人与市民身份才能进入,当时入民兵团被视为有身份的象征。[13]
宗教
共和国成立后宗教事务的处理由联省议会所决定。[14]
公元1579年1月20日乌特列支同盟中决定荷兰省以及泽兰省的居民享有信仰自由,当时每个省或多或少都有宗教的问题,虽然联盟表示人人都有宗教自由,没有人会因其信仰而被起诉[15],奥兰治家族的威廉一世之所以在政治上拥有强大的支持,很大一部分在于他相当支持宗教自由,他甚至希望旧教(天主教)和新教能够团结成立一个新的教会。天主教的组织,很快就被各省解散,改成宗教改革后的归正宗。[16]
由于对新教十分的友善,欧洲其他地区信奉新教的宗教难民涌入共和国内。[16] 共和国最初的几年因为喀尔文宗出现相当大的争议,而争议的主题是关于预选说教义,最出名的事件就是荷兰喀尔文宗于1618年发动政变,召开多特会议,而后喀尔文主义者实施对阿民念主义者的迫害和限制。
在共和国时代任何人想进入政府服务,就必须在荷兰教会宣示,当时天主教徒成了教会的敌人,在十七世纪的莱顿,倘若任命旧教信徒,则会被罚款一百荷兰盾(相当一个商人一年的收入)[17],这可以看出人身以及宗教仍然不是那么的开放,
在18世纪初情势有所改变,从原本或多或少的宗教迫害到国教政策,喀尔文宗以外的其他教派只能在暗中进行仪式,也没有教堂可去礼拜。
衰落
- 在荷兰社会中两大因素的相抗,一边是共和派(Staatsgezinden)以及另一边的支持奥兰治家族的执政派,削弱了国家团结的力量,在17世纪中叶也就是“第一次无执政时期”(1650-1672年),大议长约翰·德·维特为首的共和派长期大权在握,一直到1672年“灾难年”爆发(英法联手欲消灭共和国),共和派政权垮台,德·维特也被暴民杀死(1672年8月)。紧接着,奥兰治家族的威廉三世(1689年当上英王)出任执政,这代表经过二十二年的无执政期,奥兰治家族终于重获权力。当时他面对着法荷战争(同时发生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严峻情势,最后他成功地击退灭荷联盟(法国、英国以及明斯特和科隆大主教都联盟围攻荷兰)并光复荷兰国土。
- 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之后,英荷两国联合起来遏止法国扩张的战争。尽管1673年后的大规模战争都不是发生在荷兰自己的领土上,然而共和国却因此背负钜额的债务。这意味着为了对抗法国的陆权,必须把主要开支花在维持庞大的陆军,同时减少海军的支出,削弱荷兰对英国的海权竞争力。威廉三世于1702年过世后,“第二次无执政时期”(1702-1747年)开始,荷兰人的爱国心日渐消退。当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时,荷兰为了降低财政负负担而大幅裁撤海陆军,更象征荷兰结束了她的军事强权,蜕变为纯粹的金融霸权。
- 17世纪三次的英荷战争以及各国重商主义的崛起,对荷兰的船运以及商务都造成负面影响;18世纪激烈的贸易以及殖民竞争(特别是英国),直接导致了国家的经济停滞,因此在1780-1784年的第四次英荷战争惨败给英国。
- 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成立,造成荷兰和法国在1694-1713年相互竞争领土势力时,荷兰人的资金却源源不绝流入伦敦。这是因为英国提供了避免战祸的可靠保护,进而使欧洲的金融中心在18世纪后期易主: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转移到英国的伦敦。当共和国在1795年被法国消灭时,荷兰将近两百年的金融霸权也同时消失了。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