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槃荼梵语kumbhāṇḍa巴利语kumbhaṇḍa),又译作弓槃荼究槃荼恭畔荼拘槃荼俱槃荼吉槃荼拘辨荼鸠满拏倶满等,是佛教认为的一种啖人精气维生的鬼(另一种啖精气鬼为毗舍遮),又译作厌魅鬼、厌眉鬼、瓮形鬼、冬瓜鬼。[1][2]

日本兴福寺中的鸠槃荼像(右)和毕婆迦罗像(即摩睺罗伽,左)

佛教

鸠槃荼和薜荔多(饿鬼),都是南方增长天王之所领之鬼,是饿鬼道中的多财鬼。鸠槃荼鬼有大力,能疾行,有变化神通[1][3]。《圆觉经》曰:“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荼,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

有学者称,大乘佛教经典中,有时并举鸠槃荼和夜叉,说明两者并非同一种族[4]。而藏传佛教噶举派则认为,鸠槃荼在天龙八部中属夜叉,在密教中位于胎藏界曼荼罗外院南方。

药师经》举出的“十二药叉神将”中有一名大将名为金毗罗(或译为宫毘罗Kumbhīra,义为鳄鱼)即是鸠槃荼鬼族。

大智度论》说转生到鸠槃荼的业因为前世做宰官时剥削人民,索求钱财,但又将赃款转作布施之用[3]

形象

鸠槃荼外貌丑陋,在唐朝被人用作比喻老丑的妇人。《慧苑音义》指,鸠槃荼即指“阴囊”(梵语词根-aṇḍa即为阴囊),因这种鬼的下身状如冬瓜、如,行走时要置于肩上,坐下时则盘据在身前,故名鸠槃荼鬼;后世觉得猥亵而不便直言阴囊,故称冬瓜鬼、瓮形鬼。由于阴囊硕大的性欲暗示,鸠槃荼亦为鬼压床的象征,传说鸠槃荼常压迫睡梦中的人类,即鬼压床;或在人类性交时吸食人的精气,故又称为厌魅鬼。[2]

噶举派认为,鸠槃荼是大海中一种似人的鬼怪,头上生有各种动物的头,肘部、膝盖和耳轮都长有头发一般的肉质丝条。有时也作马头,持鼓,或和紧那罗混淆。

Thumb
男性鸠槃荼(左—)和女性鸠槃荼(右)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