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台灣澎湖縣馬公市的供水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公水道贮水隧道,又名马公第一水源地,是位于台湾澎湖县马公市的贮水系统设施,也是过去澎湖岛地区主要的供水系统,于2019年4月16日登录为澎湖县历史建筑。[1]
台湾水运系统的发展始为1896年(明治29年),时任台湾总督桂太郎为改善卫生环境则,邀担曾于日本各地参与水道工程设计的英国人技师威廉·巴尔顿任为卫生工程顾问技师,及其学生滨野弥四郎等人开始于台湾各地卫生工程调查与设计。[2]
此后,总督府借由大力投资水利建设,开始建设现代化水道设施以替代台湾过去汲取溪水、凿井的传统,而在昭和2年(1927年),因考虑澎湖马公市街水源不足、卫生状况不佳等问题,在总督府、澎湖厅、马公街役场出资下,则选址在地下水源丰沛的红木埕地区(今朝阳里)钻井6口,并以隧道连通用以贮水备用,另外因靠虑当地气候使水分蒸发,因此便设计以地下贮水水道系统设计主体,亦即现今的“马公水道贮水隧道”[3],通常运送方式为各井在其上设置抽水马达,并以八吋铁管输送到位于水源路停车场的贮水塔,与同期兴建的文澳水源地供应全马公市约1万名居民使用民生用水。[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公第一水源地由马公镇公所接管自来水厂事务,继续自来水厂业务运作。1954年则成立马公镇自来水厂,并积极扩充深水井数量,提供应付日益增多的用户和用水量。1974年,马公自来水厂奉令与台湾自来水公司合并,因此马公水道则由自来水公司接管,持续发挥储水功用,2016年,在地方人士议员争取列为县定古迹下[5]
[6],马公水道系统群最终于2019年4月16日登录为澎湖县历史建筑。
[7][8]
马公水道贮水隧道共以六座井仓房、体压空气扬水室(杨水所)、贮水塔等附属设施组成,当前除了五号井仓房已被填平,四号井仓房为露天人孔井之外,还尚存四座井仓房,外观建筑形式为西方古典主义,扬水所内机械式水位计,六个地下深井则在地下10.6米处以贮水隧道联络,涌水则于隧道内诱导贮留,贮水塔则于1990年代期间拆除。[9][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