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钓鱼文指一种恶作剧文章,其作者杜撰论据(例如捏造不存在的名人名言、虚构的实验数据或统计资料)进而表达出偏离常识或误导性的观点,这种观点可能倾向一部分读者,令一些不加辨识的人上当,表态支持或批判,进而产生纠纷;或是将某地发生的事件加以修改,使人误以为是在其他地方发生;属于网络谣言的一种。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虽然是造谣行为,但编写者们自称“在编撰文章时,往往故意留出大量破绽,以便让人识破”,但实际上这些“破绽”可能并非所有人都熟知,使得不了解的人很容易信以为真。随着社群网站的泛用,另一种形式的钓鱼文已然成形。这些新型态的钓鱼文不再局限于恶作剧或假知识,而是以杜撰、真假参半的立场、故事、舆论、八卦来引发社群的纷争与混乱,进而达到舆论引导、分化组织、谋取政治、人际、商业利益、满足心灵上操控欲等目的。
钓鱼文不仅存在于单方面杜撰发文,亦存在于刻意激化社群讨论的正反方回复中,甚至是有系统性、集团性的唱双簧、自导自演扩大舆论,被拿来作为达到特定目的的舆论工具。例如,内容农场的钓鱼标题即是商业化的应用实例;在政治上则是各种移花接木、模糊八卦、夸大煽动情绪用以激化立场,例如后真相政治的网络时代。
执法警察以引诱、试探的方式实施侦查并陷性工作者入罪,此一教唆犯罪的行为称之为钓鱼执法[1],因此网友便将有类似行为称为“钓鱼”,相关文章称之为“钓鱼文”,而发这些文章的人称为“渔夫”。
日本互联网也有类似中文“钓鱼”的说法,称为“釣り”;而中文里的“渔夫”在日本相应称为“釣り師”。[2]
互联网兴起后,一些论坛便出现了以反讽为手段的文章。例如 ,在中国大陆的天涯论坛等网站,一些人开始自发编撰一种看似真实然而实则虚妄无稽的历史故事(例如“朝鲜助战纳粹”等)。[3]这一时期的钓鱼文多集中于历史、军事类讨论中。
随后发生了“三亿五千万金卢布事件”。为了反对张戎《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中关于共产国际在1938年拨给中国共产党30万美元的说法,[4]一篇钓鱼文伪造了共产国际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进行“三亿五千万金卢布”财政援助的文件,试图以实际行动证明类似的照片可以被轻松伪造,这在网上掀起风波。后来一名硕士研究生误信这份伪造的文件,将它写入了学位论文中,因而未能通过审核,进而导致该生不能正常毕业[4]。自此,钓鱼文逐渐开始走出历史类讨论的小圈子,进入到更为广阔的网络平台中。最终到2011年温州动车事件后,一篇由MITBBS传出的钓鱼文《高铁:引发群体性地质灾害的魔盒》被《第一财经日报》等纸面媒体转载,闹出大笑话。钓鱼文至此为外界所熟知,成为很多写手创作的目标,并饱受争议至今。[5][6]而一篇宣称“国军第52军诺曼底登陆血战诺曼底”的钓鱼文更被当作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考试的试题,令了解该文章背景的网友哭笑不得,指责出题方侮辱考试严肃性[7]。
也有人故意将新闻发生地点隐去,并加上一些攻击体制的语句(如将台湾称为“东南某省”、将美国称为“某大国”、将印度称为“某人口大国”),引有意识形态倾向的人上当。另外,部分钓鱼段子虽然明显违反常识(如“美国孩子用四杯25℃的水混合成了100℃的沸水”、“蒋公枪毙郑三发[注 1]”、“林肯被刺身亡后赦免凶手”、“小罗斯福在任总统期间跑步上班”、“抗日名将汪兆铭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国军六三一大海战”、“国军九三一大海战”等),但由于语气论点等迎合了某些人的政治观点,仍然有不少人上当。
最初钓鱼文的写作动机是攻击不了解某些生僻知识的观点对立者,后来逐渐有人以这种方式打击观点对立的人。高铁魔盒事件后,钓鱼文的创作有自娱自乐的趋势,往往利用人们对于其他领域内知识的缺陷,编排故事,在小圈子中炫耀学问。[9]
钓鱼文的作者可能会在结尾处揭开真相但更多时候并没有这样做,并有作者称其写作目的是使大众培养起独立思考、质疑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样起不到其所称的预期作用。[10]
一些人认为这种行为为网上查阅知识留下了巨大的后患。特别是,一些钓鱼文作者擅自修改一些网上的百科类网站,导致查阅者防不胜防。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