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將人員從一個港口運送到另一個港口的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远洋定期船(英:ocean liner)或称“远洋班轮”,是主要用于横渡海洋交通的载客船只。一些班轮在运送旅客的同时也运载货物及邮件,并有时可以派做他用(例如娱乐用游船或战时医疗船等)。[1]
在中国大陆“邮轮”这一名词常被各类主流媒体作为对海上大型客船的统一称呼,但“邮轮”并非规范的船舶类型用语,2024年12月1日起执行的《船舶登记种类与船舶检验类型对照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印发)未将“邮轮”列入“客船”的登记种类中。[2]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属于游轮(英:Cruise ship)[3]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期中国大陆出版的船舶工程类辞典内并不存在“邮轮”这个名词,直到2010年前后被各类主流媒体广泛使用。[4]
远洋班轮作为一种独立的船只类别出现于19世纪中叶,通常构造坚固,干舷较高,以应对远洋航行中常见的大浪和恶劣天气。相比游轮,远洋班轮的船体壳板更厚,燃料、淡水和其他补给容量更大,以满足长期航行的需求。随着蒸汽机和钢壳板等技术的进步,远洋班轮的规模和速度不断提升,各国尤其是英国和德国之间掀起了建造远洋班轮的竞争。
人们常常因泰坦尼克号的前缀“皇家邮船”从而将泰坦尼克号称作“一艘皇家邮船”,但类比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会发现问题所在[5]:
除RMS之外,与皇家邮政公司合同关系的远洋班轮还使用过RMMV(“皇家邮政内燃机船舶”)和RMMS(“皇家邮政内燃机船”)作为前缀:历史上“RMS”最初只限于蒸汽动力船使用,而“RMMV”和“RMMS”则表示该船使用柴油动力。使用RMS代码却不是蒸汽船比较有名的例子为玛丽皇后二号。[6]
远洋班轮是指按照固定航线和时间表运行的定期船,只运用于长途海运,其主要目的是运送乘客和货物抵达目的地,因此不包括以下几类船只:[7]
一些定期运行的货运船(尤其是集装箱船)也可以称为定期船或班轮,这些船只由轮船公司经营,并按照既定的航线和时刻表运作。这些公司通常自称为“某某航线”(Shipping Line),其运作模式称为“定期航班”(Line Voyage)。[8]
“Liner”一词来源于“Shipping Line”,最初是指经营定期运输的轮船公司及其船只。历史上,这个词也用来指代参与海上炮战列队的战列舰(Ships of the Line),但这一用法如今已经很少见。在现代英语中,“定期船”几乎成为“远洋班轮”的同义词,但仍可包括货运定期船或客货两用定期船。[7]
需要注意的是,中文中“邮轮”一词曾经用来指代“远洋班轮”,因为历史上许多远洋班轮兼负邮政运输的功能。然而,随着“邮轮”与“游轮”在汉语中的读音相同,“邮轮”一词的意义逐渐演变为“游轮”的代名词,与原本的含义偏离甚远。[9]
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多世纪里,远洋班轮是洲际旅行的主要方式,直到被远程航班取代。除了运载乘客,班轮还负责运输邮件和货物,特别是黄金等高价值货物。与英国皇家邮政签约运送邮件的船只被冠以“皇家邮船”(RMS)的称号,但并非所有邮政船都是横渡大洋的客船,例如圣赫勒拿号货轮也被冠以该称号。
北大西洋航线是远洋班轮最繁忙的航线,使用的是最快、最大、最先进的班轮。尽管当代人通常将远洋班轮与类似泰坦尼克号的超级巨轮联系在一起,历史上大多数远洋班轮是中型船,主要负责普通乘客和货物运输。在喷气式飞机普及前,这些班轮服务于欧洲与殖民地、保护国,以及亚洲、非洲、南美洲的航线,同时也承担从欧洲前往北美洲的移民运输(19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和二战后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移民任务。
二战后,随着长途飞机的发展,远洋班轮逐渐被淘汰。汽车和火车技术的进步也加速了定期船的衰退。许多远洋班轮被改造为游轮以维持盈利,例如伊丽莎白皇后二号和法兰西号。然而,较老的班轮因油耗高、吃水深、不适合浅水港口,以及客舱设计更注重载客量而非舒适性等原因,不适合作为游轮使用。例如,意大利轮船公司的米开朗琪罗号和拉斐罗号便因无法经济地改装为游轮而服役时间短暂。
进入21世纪,只有少数远洋班轮得以保存,有些被改为近海游船(如挪威号),有些成为博物馆(如玛丽皇后号远洋班轮),还有一些长期停泊在港口(如合众国号)。2008年伊丽莎白皇后二号退役后,唯一仍在运营的远洋班轮是2003-2004年建造的玛丽皇后2号,负责点对点航行和旅游巡航。
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建造的远洋班轮有四艘保留至今,作为博物馆或水上旅馆使用。日本的远洋货客船冰川丸自1961年以来作为博物馆船横滨市山下公园。皇家邮政船玛丽皇后号在1967年退役后得到保存,是现存排水量最大的蒸汽机船,现在在加利福尼亚长滩作为博物馆船兼水上旅馆使用。70年代,蒸汽机船大不列颠号也作为博物馆船得到保存,现存于英国布里斯托。[10]保存下来的战前远洋轮船中最大的内燃机船多洛斯号,在印度尼西亚民丹岛干泊并作为旅馆使用。[11][12]
二战之后建造的远洋定期船中保存的有蒸汽机船合众国号(1952年建造,1996年起停泊在费城),蒸汽机船鹿特丹号(1958年建造,2008年起停泊在鹿特丹作为博物馆和旅馆使用),[13]伊丽莎白女皇二号(1967年建造,2018年起停泊在迪拜的米纳拉什德作为旅馆和博物馆使用)。[14]
两艘原远洋班轮现在仍然作为游船使用:[15]内燃机船马可波罗号(1965年由苏联建造,原亚历山大·普希)一直服役至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并在闲置一年后于印度的阿兰拆解; [16]内燃机船亚士多利亚号(1948年造,原斯德哥尔摩号),其以1956年与意大利邮轮安德里亚·多利亚号碰撞事故著名。[1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