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念佛三昧无尽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华严念佛三昧无尽灯,简称《无尽灯记》[1]:302,是南宋佛教比丘义和于乾道元年(1165年)著作的华严宗念佛法门论述[1]:303,主要内容已佚失,序文及跋则收录于《大正藏‧诸宗部‧乐邦文类卷二》。[2][3][4]
写作动机
学者魏道儒认为,义和注意到前人并未整理华严经及华严宗祖师著作中的念佛法门,例如《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无碍智慧念佛”、“唯心念佛”、“观德相念佛”等三种法门。由于这些法门跟当时流行的“西方净土说”不相配,所以引申华严祖师的理论,将华严宗圆融无碍、相即相入的理论作为净土境界,称为“华严融通念佛法门”,并汇集华严经及华严祖师著作中的相关记载作成此书以弘扬之。魏道儒并认为义和从魏道儒并认为义和如此分别华严经及华严宗学说的作法,于宋代华严研究跟佛学史上皆属少见。[1]:302-303
主要理论
《佛光大辞典》认为义和继承净源教观双修[注 1]之学风,教义上根据华严宗圆融无碍、相即相入[注 2]理论,认为佛与有情、净土与秽土[注 3]彼此间也是互融无碍;修行上则因《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导归极乐世界而强调念佛,两者合称“华严融通念佛法门”。[2]
魏道儒则认为“华严融通念佛法门”与“西方净土说”在理论、修行上都不相同。理论上他将净土学说分为两类,一为有相净土,此说认为净土世界实存、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转移,人可透过特定修行在特定时间到达净土世界,西方净土说属于此类;二为无相净土,认为净土不是独立实存的地方,而是获得解脱的精神境界,华严融通念佛法门属于此类。修行上西方净土说要求行者口中念佛、心里观想佛的形象;华严融通念佛法门则否定这些过程,认为透过此法门可以瞬间成佛。[1]:303-304
魏道儒认为义和为了面对当时社会大众接受“西方净土说”的形势,故以阿弥陀佛为最高崇拜对象,而不是华严宗的至尊毗卢遮那佛。[1]:304
评论
范成大于乾道丁亥年季夏七日(1167年农历六月七日)写成此书后记,其在文中指出念佛三昧“深广微密”,不仅限于以声音念佛而已,并赞许此书能引人了解实际修道之法。[4]
注解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