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女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30年到1933年间在南投从事银行业的龙瑛宗,当时常至草屯与埔里。他在回忆1931年经过乌牛栏看望彭华英的文章,提及埔里相传有一位叫“天赐婶”或“天水夫人”的日月潭邵族水社番女子,嫁给汉人杜天水(或作杜天赐)为妻。道光初年,在她协调下,汉人得以来埔里盆地开垦,并借由水社番的支援,稳定了当地局面。一次,一群汉人在南烘溪附近被平埔族人认为是奸细,掠夺他们的地盘,乃决定予以处决。天水夫人立即赶来协调,并开出以货易货的条件。平埔族人惟恐汉人食言,就让天水夫人当人质。可是,送货的汉人在约定日的十五日因于国姓山区迷路而未依约到来,因此她在乌牛栏山麓被杀。不久,平埔族得知原委后悔悟,与汉人和平相处。[1]
而在历史上,道光三年(1823年),在邵族的引介下,西部平原的平埔族群道卡斯族、巴宰族、拍瀑拉族、巴布萨族、洪安雅族,举族移居埔里盆地建立了新的家园[2]。
另一种说法是,天水夫人本姓何、名翠峦,与丈夫在乾隆年间经营名为“鹿港担埔社”的货商,常从鹿港到埔里与原住民易货。她在乾隆卅四年(1770年)因商队改变回程路线,不走水里、集集,而改沿南烘溪至草鞋墩(今中潭公路路线),被当地平埔族扣作人质。然后贸易队伍因误入北港溪迷路,未能依约回来,使得天水夫人被杀。[3]
台湾民间传说中,天水夫人舍生取义故事、促进族群和谐的故事也跟吴凤并列[4]。龙瑛宗曾感叹天水夫人让平埔族与汉族因此和谐,但他祖先想去埔里发展却志与愿违,因他的来台祖们落脚于东势时就被原住民砍头了[1]。
1914年,埔里的水头、枇杷城、珠子山一带发生严重天灾,仕绅罗金水因此倡议兴建祭祀天水夫人的庙宇[4]。由罗金水、王明诰等人捐资在距离埔里茄苳树王公约五十米远的顶茄苳建立义女祠[1]。建庙之初并无神像,而由当地画家萧木桂绘画图像,后再依图立神像[3]。
原址在隆生路通往珠格里的左侧[5],原先只是三块石板的小祠[3],1973年重建[5]。1988年因配合建城市规划道路拓宽而拆除[4][6]。庙方购买旧庙对面七百坪土地,耗六百万元重建,于1991年1月2日落成,县长林源朗应邀剪彩[7]。该年并易名“义女庙”[6][7],今址为埔里镇同声里隆生路93-2号[3]。
以农历七月二十日为圣诞[3][6]、十一月十七日为镇座纪念日[3]。相传信徒在此祈求找寻失物十分灵验[8]。管理员黄俊颖表示有来寻找农具、祈求丰收、想找工作、还有埔里子弟北上开工厂来求客源的,后来都有回来还愿[3]。
据居民林金墩所说,山地的原住民也常来祭拜,但他们不会走进来,而在庙外以五体投地方式祭拜。他认为是原住民因知道天水夫人被他们族群所杀,所以不好意思进来。[4]
华视制作人李至善在1970年代末搜集了天水夫人的资料,供周万生的戏剧《三叔公讲古》使用[9]。该剧取名“埔里天水婶”,自1978年午间时段播出[10]。1980年代初,华视由李至善制作、蔡永锡导播的单元剧集《宝岛奇女子》,则以她为主角,取名“义女天水婶”[11]。
中广新闻网亦曾制播过单元广播剧“义女祠”。
当地镇公所则有将她的故事作为儿童游戏书[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