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湾大义宫
位於台灣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主祀關公,全台唯一合法飼養海龜的廟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位於台灣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主祀關公,全台唯一合法飼養海龜的廟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竹湾大义宫得善堂,亦作竹篙湾大义宫(台湾话:Tik-ko-uân Tuā-gī-kiong),古称纳宫、四合宫或三合宫[a],台湾澎湖县西屿乡竹湾村地方公庙,主祀南天文衡圣帝关公,开基温府王爷、天上圣母(妈祖)[1],法师流派为“普庵派”。[2]:60–62全台湾唯一合法饲养海龟的庙宇。[3]
大义宫历史最初可追溯至四百年前(明朝末年),当时庙宇兴建在西屿乡东北临港处,此处因内湾海水平静,港湾东北有丘陵做屏障,且竹林丛生、生机盎然,来自福建金门的先民称作“竹篙湾”(台湾话:Tik-ko-uan,竹湾村旧名),并长久定居。约莫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与邻近村落合盖庙宇,时称“纳宫”,即大义宫之前身,并做邻近横礁村、合界村与小门屿共计四处聚落的公庙,故又称“四合宫”。[4]
后因横礁、合界、小门三地各自发展蓬勃,三处居民有感来往竹篙湾路途遥远、甚为不便,便陆续于自家村落起建宫庙,竹篙湾公庙也借机自行独立,在日治时期明治42年(1909年)迁建今址,当时主祀神明为温府王爷。大正11年(1922年)扩建庙宇,增祀文衡圣帝关公,信众仰慕关公一生行迹高义,奉为主神,改称“大义宫”,沿用迄今。[5][6]
在迁建之前的明治37年(即光绪28年、公元1902年),大义宫开办鸾堂“得善堂”[7]:52-54,农历初三、十六、廿九扶乩济民、为苍生解惑,迄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历史,并于一九Ο九年已酉年,请旨著造“省悟新篇”济世劝善,历经百余年后,于民国一Ο八年,再著造“省悟觉迷金篇”。[5]。
民国62年(1973年)竹湾大义宫重建庙身,筹资新台币1600万元,民国72年(1983年)竣工。此次翻修规模宏大,不仅在大义宫前雕作关公坐骑赤兔马及其马伕巨像,并在门口左右两侧竖立关平、周仓的雕像,外观巍然阙伟,以期吸引旅人目光,前往大义宫朝圣。民国75年(1986年),庙方斥资180万兴建莲花洞,洞内布满珊瑚莲花等奇石、鲸鱼骨的装饰,并于殿内地下室饲养绿蠵龟、赤蠵龟、玳瑁等野生动物,顺利成为万众瞩目的观光景点[5],不料却于近年引起动保团体“虐待动物”的批评[8]。
大义宫在睽违70余年,在主公温府王爷的指示下,于民国112年7月28日(农历6月11日)进行恭请代天巡狩五府千岁,齐、范、韦、徐、白,五位代天巡狩千岁爷的请王大典,因受度苏芮台风影响而延至7月29日才恭请五府千岁登岸。
外部视频链接 | |
---|---|
【岛在现场|澎湖大义宫海龟野放|2022.11.16】(公视:我们的岛) |
据传光绪11年(1885年)清法战争澎湖之役爆发,当法国军舰炮轰澎湖岛时,文衡帝君一度显灵,发足踹开轰向竹篙湾的炮弹,保佑当地未受战火波及。[1]
但根据吴克文在民国72年(1983年)所撰〈竹湾大义宫重建碑记〉,竹湾村庙将主祀神明改作文衡帝君的时间乃日治时期的大正11年(1922年),而清法战争进攻澎湖年份为公元1885年[1],澎湖尚属清朝版图,当时竹湾村庙主祀神明仍为温府千岁[4][6],故此文衡帝君显灵的传说有后世讹传之虞。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