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1965年電子遊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潜望镜》(日语:ペリスコープ,英语:Periscope)是款模拟潜艇攻击军舰的鱼雷射击类街机游戏,分别有两家公司开发了类似的同名游戏。第一款原称《鱼雷发射器》,后更名为《潜望镜》,由株式会社中村制作所设计,1965年于日本发行,是创始人中村雅哉制造的首个机电游戏机。第二款同名游戏由世嘉企业设计,1966年于日本推出,是该公司生产的首批街机游戏之一。
世嘉制作的机柜后来获各国经销商引入。后来,世嘉重新设计机柜,并于1968年推出单人版机柜。单人版机柜出人意料地备受好评,在当时不设投币式街机游戏的场所(例如商场和百货公司)表现良好。它更确立了街机游戏每局收费25美分的先河。世嘉亦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每年进一步生产八到十款新的街机游戏。游戏的成功除了对世嘉影响深远,更被称为街机游戏行业的转捩点。
《潜望镜》是款模拟潜艇攻击军舰的射击游戏。[2]游戏以大海为背景,以纸板制成的军舰模型则悬挂在铁链,并在背景左右移动。玩家须透过潜望镜来指挥和发射鱼雷。[3]鱼雷由一排排彩色灯光和电子音效来表示。[4][5]每局游戏玩家可发射五枚鱼雷。中村制作所的初版机柜最多可支持三名玩家。世嘉其后推出重新设计的机柜,一款最多可支持三名玩家,另一款仅供单人游玩。[6]
在1977年的一次采访中,株式会社中村制作所(同年更名为南梦宫)的创始人中村雅哉声称《潜望镜》是他制造的首个机电游戏机。[7][8]根据公司资料,游戏在1965年于日本发行。[9]游戏最初定名为《鱼雷发射器》(Torpedo Launcher);不过,在1967年4月号《钱柜》杂志中,游戏更名为《潜望镜》。中村亦经常透过该杂志,向外国分销商提供直接进口协助。[10]作家肯尼斯·霍洛维茨(Kenneth Horowitz)推测,中村的初期机柜可能是为百货公司而制作的定制版本,比批量生产的版本早一年。他又估计中村可能已将游戏授权给世嘉。[6]中村则指他确实将一些游戏售予竞争对手。[7]
据世嘉前首席执行官大卫·罗森称,美国投币式街机游戏制造市场的不景气,促使公司开发机电游戏机。他的罗森企业(Rosen Enterprises)在1965年与日本娱乐物产合并,成立世嘉企业,两家公司都有所属工程师。[3]罗森亲自绘画《潜望镜》的设计草图,鹿之助越智则是世嘉在这个项目的负责人。[1]
世嘉于1966年推出自家制的《潜望镜》,可供三人同时游玩。[6]每局游戏价格为30日元,是早期街机的两倍。[2]当时,鱼雷射击游戏类型在游戏业界备受好评;作为该类型的最新作,世嘉先后在1966年12月举行的第23届伦敦娱乐业展览会,以及1967年10月在巴黎举办的酒店设备展上展示了这款游戏,与之竞争的还有角子机、电刷车游戏、弹珠台游戏。[11][12]尽管巴黎展会参加者寥寥,游戏仍获得了每日500法郎的收入(当时约为100美元,相当于2023年的914美元)。[12]当时,《潜望镜》机柜体积庞大,对于国际出口而言成本高昂;不过,它在从各地飞来参展的经销商眼中甚受欢迎,促使世嘉为全球市场开发更小的机柜。[6]
世嘉把全新的小型单机版《潜望镜》原型机部署在亚洲和欧洲作定点测试,罗森表示经销商反应热烈。[13]1968年3月,世嘉全面生产单机版《潜望镜》,并在全球发行。[6][13][14]单人版机柜虽然细小,但仍高2.1米(7英尺)、宽1.2米(4英尺)、深超过2.7米(9英尺),与当时大多数游戏相比仍然较大较重。此外,日本出口税之高,使得这款投币式街机游戏的成本比其他更为昂贵:每个单人游戏机柜所需1,295美元,而其他游戏通常只需695至795美元。经销商抱怨这款街机虽然受大众欢迎,但体型庞大、成本昂贵,以致整体利润太低;因此,世嘉建议每局游戏定价为25美分。[3][6]1968年至1969年间,英国纪录片制作公司百代新闻社曾在伦敦商场录制有关这款游戏的片段。[15][16]
《潜望镜》为世嘉带来意外的的成功。游戏在大型场所(例如商场和百货公司)表现出色;这类地方通常不设投币式街机游戏,但由于机器体积较大,在街边场所不实用,反而成为首选场所。[6]游戏先后在日本、美国、欧洲取得佳绩。[4][17]在1968年公园展上,游戏成为“最杰出的投币设备展品”,因而获颁亨利冈瑟奖(Henry A. Gunther Trophy)。[18]同年12月,美国街机发行商班纳专业(Banner Specialty)称游戏为“51年来最赚钱的机器”。[19]1969年3月,罗森宣称游戏“很可能成为十年来最赚钱的街机游戏”。[20]鉴于《潜望镜》所取得的商业成功,世嘉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每年制作并出口八至十款游戏。[3][6]1970年,《钱柜》杂志刊登另一款世嘉街机游戏《喷气式火箭》(Jet Rocket)的平面广告,文句称其出自“开发了十年来最赚钱的游戏”开发商之手,同时提及《潜望镜》等作品。[21]
游戏的成功确立了街机游戏每局收费25美分的趋势,自此成为美国所有街机游戏的市场标准。[6][22][23]罗森声称:“若然你与业内的老前辈交谈,他们会告诉你,《潜望镜》是行业的一个转捩点。”他又指,《潜望镜》取得成功后,世嘉意识到其实公司有能力设计令人满意的游戏,随后推动了公司设计和出口原创游戏至各国的业务。[3][24]世嘉在后续街机游戏投入了不少最新技术,正如罗森的解释般:“公司做了很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例如添加声音和特效。”[5]另一方面,游戏的成功亦首次令到集中在芝加哥的传统街机制造商意识到有其他公司能够制造街机游戏,以及行业仍具备一定前景。[3]
游戏获行业媒体归类为“逼真”或“视听”的新类别,振兴了奄奄一息的新奇游戏制造业务。这类作品采用先进的特效,比起以往的街机游戏,它们提供更接近真实世界的模拟体验。[25][26]它还促进产业的“新奇复兴”;在1960年代后期,各式各样的新奇游戏或特殊游戏(包括智力问答、赛车、曲棍球、足球等)纷纷问世,其中许多游戏采用了每局25美分的设定。[26]它尤其代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导弹射击游戏的潮流,世嘉的《导弹》(Missile,1969年)以及Midway的《海洋袭击者》(Sea Raider,1969年)和《海洋魔鬼》(Sea Devil,1970年)等电子机械游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7]继《潜望镜》之后,“视听”新奇游戏的“技术复兴”为1970年代初期街机游戏的推出,提供了健康的环境。[25]游戏的潜望镜观察柜设计后来被多款街机游戏采用,包括Midway的《海狼》(1976年)和雅达利的《终极战区》(1980年)。[28]鹿之助越智后来更成为世嘉首款商业3-D立体电子游戏《舒博克潜舰-3D》(1982年)的技术总监。[29]
作家肯尼斯·霍洛维茨回忆了《潜望镜》的若干特征:“它既庞大又笨重,声音响亮,首次看到它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它除了吸引大量玩家的关注,也轰动了不少经销商,更为世嘉带来了难以置信的成功。”他在总结时又指,时至今日人们可能不会广泛讨论这款游戏,但大多数世嘉粉丝都知道它的存在,以及它在世嘉历史上留下的痕迹。[6]据《重玩》杂志(RePlay)发行人艾迪·阿德林(Eddie Adlum)称,人们前往商场的目的就是为了玩这款游戏,他更指“在我那个时代,《潜望镜》是最成功的新奇街机游戏”。[2]记者卢克·普朗克特(Luke Plunkett)在游戏网站Kotaku撰文,宣称《潜望镜》“让世嘉走上电子街机游戏之路,直到今天依然如此”。[3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