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克强访问香港期间保安争议,是指于2011年8月16日至8月18日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问香港展开为期3天的考察活动[1],有关香港政府及警方在处理示威、新闻采访和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庆等一连串的手法上被舆论认为是过于严苛及打压,引起对表达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及学术自由等香港传统价值观的重大争议,和警权过大的忧虑[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于8月16日上午抵达香港,发表有关中央对香港民生及经济等多项议题的支持措施,期间他表示希望“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了解香港[3],同日到九龙东茶果岭丽港城26座进行家访[4],访问现任渠务署主任秘书,同时身兼丽港城业主委员会主席[5]的郭桂明[6]一家。
警方对此进行空前严密的保安,期间,一名丽港城的居民黄健身穿一件以“平反六四”为主题的T恤与子女出现在屋苑空地的范围内,立时被4名不知身份,操流利广东话及身穿黑色西装的男子押走。4名男子没有出示警察委任证,亦没有要求黄健出示身份证明文件,也没有表示以什么理由押走黄健,并且将他推到远离人处的一角的椅上。其中一名西装男子质问黄健女儿:“知不知你的爸爸多离谱呀?知不知他穿什么衣服呀[7]?”黄健女儿反驳:“六四有什么问题?这是衣服,买回来当然是穿的啦[8]!”不过却换来西装男子的斥责:“你这个小朋友懂得什么[9]?”
黄健表示感到女儿被恐吓,并且表示感到自身难保[9]。女儿其后又曾向警察出示丽港城的住户证,企图为父亲解决困局,却被警察质疑住户证的真伪[9]。黄健表明身份,说自己是丽港城住客,4人要他到管理处证明身份,可是却不让他离开。直到李克强走后,4名西装男子一哄而散,由军装人员接手处理,才要求黄健出示身份证[4][10][11]。
正当4名西装男子押走黄健时,Now新闻台的摄影师欲上前拍摄,另一名西装男子则上前阻挡摄影机的镜头,记者梁卓麒追问西装男子的身份,但是西装男子没有表露身份[12][13]。事后黄健出示手部被西装男子捏伤的瘀痕,表示非常不满,而舆论亦认为因为身穿六四T恤而押走黄健之举,毫无理据可言。稍后,警方发言人证实上述的西装男子为要员保护组的人员,扣押黄健是因为他2006年违反交通规则,没有出庭应讯而被通辑,再将其拘捕,黄健于九龙城裁判法院应讯,被罚款300港元。黄健亦投诉人员的扣押行为[7][14]。
警方的解释引发舆论哗然,其后警方表示黄健进入了“核心保安区”,依据《警察通例》所以作出扣押。警方的解释不单止没有平息事件,反而引起新的争议,监警会秘书长朱敏健表示从未听闻“核心保安区”,香港大律师公会更发表表达5页,态度强硬的声明,表示法律文献根本不存在“核心保安区”的概念,就算是设“禁区”也必须预先刊宪,不是单凭警方随意决定,要求政府出示妨碍市民示威和传媒采访权的法理依据[4][10]。
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认为,警方没有滥权。至于在丽港城身穿六四T恤的黄健被警方带走,她认为黄健是有意识地穿上该衣以吸引公众的注意[15]。
于2011年8月20日刊登的《明报》,黄健透露他在当时穿着该上衣的原因。在8月16日下午5时许,他的妻子告诉他楼下有很多警察[16],他估计有大人物到访,他称自己只是看热闹,为了表达与鼓掌欢迎李克强的群众不是同一类人,才穿那件衣服上街[17]。黄健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担心日后的生活,忧虑上街会被不明来历的人跟踪,其家人亦担心将来不能顺利到内地旅游[17]。黄又指近日有朋友来访,受到屋苑的保安员诸多留难,既要登记身份证,又不容许记者采访,自己朋友上门探访,保安员更会跟随至自家的门口,又在他的单位外徘徊[17]。若情况持续,他不排除向屋苑有关的部门作出投诉[17]。黄健表示,不后悔当日的行动,认为今次是好事,可以让香港市民看清楚真相,并且认为内地的维权人士所吃的苦头远比他多[17]。尽管发生以上不愉快事件,他对中央领导人到访香港仍然表示欢迎[17]。他不反对警察执法,不过觉得警察需要跟随程序、法律及须尊重人权[17]。当警方表示制服他是为了确保重要人物的安全,黄健表示其说法是抹黑[17]。
李克强到访香港3日,前后约有20多项公布了的活动,香港政府只安排了传媒采访当中的10项活动,其余的皆是透过政府新闻处发稿,此行径为前所未有。香港传媒忧虑统一发稿的作法会否成为常规惯例,与中央统一发稿的作法看齐。及后,传媒发现政府新闻处发表的剪辑片段中,李克强与行政长官曾荫权于湾仔君悦酒店会晤时,曾告之施政要“切实有所作为,积极帮助市民特别是基层市民”等言论,但是政府新闻处却没有报导上述言论,直至新华社发稿才以得悉此事[18]。
此外,传媒欲采访李克强处处受到妨碍。8月16日李克强探访长者中心时,警务人员在记者采访期间将之拉扯出采访区外,并且细致地搜查其随身物品,包括钱包内格。传媒本来拟在中心200米外的地方拍摄,警方则要求记者退至600米外,经过一轮讨价还价后,记者与警察协商至退至400米外的地方拍摄[19]。 至于8月18日举行的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庆典,警方拒绝传媒拍摄李克强发言,只容许记者走入另一房间观看直播。上述几次事件,引起传媒强烈不满[20]。
立法会议员梁国雄本来打算到君悦酒店抗议李克强的到访,但是他被跟踪,带到离酒店有相当距离的示威区。期间,示威者企图冲出示威区,被在场的过百名警察拦截,在场的一名高级督察亦警告示威者:“今天有重要的人下来,要维持他的尊严。”而运送示威物资的7人车在分域街被警察截停及扣押,没收与示威相关的物品及扣留司机。警方宣称是司机自愿交出汽车钥匙,然而司机李德华却表示是警察强行按着他及夺去钥匙,及后他向记者展示位于肩膀上的瘀伤[7][8][21]。另一批港商权利关注组成员同样欲在君悦酒店向李克强抗议,他们预早订了房间,在酒店外等待,期后遭到警方发现,阻止他们到场示威,李克强走后,他们再返回抗议,数十名人员以铁马包围,及拖走示威者,有示威者受伤送院[22]。其后,关注组成员扰攘了大半天才可以返回预早订下的房间,但是有成员陆伟萍欲步出房间外,走廊两旁就有大量便衣人员阻碍她外出。然而她的立场强硬,终于可以离开,可是一步出酒店外,便有数名身份不明,身穿黑色西装的男子跟随她,她一度以为他们是酒店员工,她上前询问后,才知道是警察[8]。另外一名示威者萧敏儿在君悦酒店外附近的示威区,要求警方安排她接见李克强,她宣称警察这样说:“不如回家睡觉。”警方指她身上贴有“请求李克强接见”字句,遂没收她的示威物品,同时将她控以阻碍公职人员罪名。警方宣称,萧敏儿的情绪激动,冲击警方屏蔽线,与在场的人员纠缠,在警告无效下,才将她拘捕。萧敏儿表示已经作出投诉,投诉警察科表示会公平及公正地处理[23]。
8月18日,李克强出席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庆庆典仪式[24],校方和警方事前3次商讨保安安排,校方宣称只是设立交通管制区,警方则宣称是校方主动要求警方扩大管制范围,包括梁球锯楼底层2楼对出的范围及太古桥。港大校园原本有20名保安员,期后警方要求校方增聘60名临时保安员,校方因而作出聘请[25]。不过,警方在8月17日早上发现有人在面书开设组群,号召港大校友及市民在8月18日当日游行,于太古桥集合,目的地是举行庆典的本部大楼陆佑堂[25]。警方大为紧张,以形势有变为理由,要求校方另外增聘50名保安员[25],港大校方表示无法做到要求,警方遂表示由他们补充人手[25],校方同意[26]。
翌日警方出乎校方意料之外,以大量警力进驻学园,并屏蔽校园部分范围,东闸及西闸被封闭,巴士站亦停止使用。据校方事前发给学生的电子邮件,太古桥只是列作双线行车道,并非禁区。不过警方表示在8月17日夜晚和校方保安达成共识,由于太古桥伫立于悬崖上,易生危险,故将太古桥划为红色保安区[25]。当时有示威学生欲经太古桥入校,企图游行到典礼会场本部大楼陆佑堂。警方要求学生关掉扬声器才放行到较近太古桥的地方示威,引起示威学生的不满和冲突[8][27][28]。
根据传媒报道,要员保护组与西区警署高层曾对是否屏蔽太古桥的问题有分歧,西区警署的高层认为无需要屏蔽太古桥,李克强的车队可以经过本部大楼旁的东及西闸离去,但是要员保护组坚持所有出口必须确保畅通,最后决定了采用后者的方案[25]。校方既不满警方没有向校方通知补充人手的数目[25],亦不接受警方表示,是应校方的邀请,而派遣大量警力去接管保安事务的说法[29]。校方指警方援引法例,因此没有恰当理由反对警方对校园的保安安排[25]。
2011年8月18日约早上9时半,香港专上学生联会成员香港大学2年级学生李成康(政治与行政学系)和香港理工大学学生黄佳鑫及岭南大学学生邓建华,欲观摩于太古桥的示威学生,考虑是否一同参与示威。他们一行人由学生会出发,经梁球锯楼到底层2楼,打算由楼梯口走出去。当时楼梯门没有上锁[25],有需要的教师和学生途经校园保安员的查问后,仍然可以自由进出[25],但是一到门口,立时被来自四方八面而来的警察围堵,相信和他们当时穿着以平反六四为主题的衣裳有关,因而引起了警察的注意[25]。当时学生询问警察为什么这样做,警方回应是以安全为其理由,李成康宣称,在一名高级督察的一声下令:“推他们!”3人被警方推到后楼梯,其间一名学生大叫“天理何在”[30]。李成康向在场的记者呼救,高举双手,以示自己只有手提电话,期后和另一名学生被推倒在地上,警察接着关门[8]。人员其后阻挡该后楼梯的出入口,李成康等人质问警察的行为是否侵害人身自由,没有获得回应,也没有表示学生是可以离开与不[31]。10至20分钟以后,警察将众人交予校方的保安员接手处理,保安员指阻挠他们是为了保障他们的个人安全,再往前会有危险[32]。3人要求保安员代为纪录有关警察的资料,亦要求打开门隙透气,不得要领。保安员表示警方不容许,3人于是被困40分钟,直至典礼完毕后才获得放行[8]。事后,李成康接受记者采访,语带哭音表示:
“ | “我伤心什么,一来是警方的做法,二是校方这样对待学生,我对这间学校非常的失望。我希望校方不要再为政治向中央献媚,彻底去捍卫大学价值,彻底去令这间学校真正成为一个自由的学校,而不是因为有一个政要来这间学校,一个普通的学生连他走了二年的路,他今天都不能再踏足,这件事我对学校是非常的失望,我希望学校不会再犯这个错……无论阻挠有多大,无论我们今天给警方有多少的推撞和强权,这个政治的工具有多大,我做为一个港大的学生,我都会坚持平反六四的追求和决心。” | ” |
李成康亦向在地的记者表示自己走了500天太古桥,想像不到因为权贵的出现,就禁止学生往来太古桥,又称近20名警察和保安员应付3名手无寸铁的学生,是十分荒谬的事情[30],更对校方未有即时提供协助倍感失望[32]。
不过港大职员协会会长陈捷贵称,已经向当时在场的保安员了解事件,知悉当时学生是从徐展堂楼前往梁𨱇琚楼,学生被推入楼梯后,可以原路折返,但是学生当时未有这样做[31]。在2011年8月24日的电台节目上,李成康承认上述的评论[33],亦没有尝试要求警察让他们离开[31],警察和保安员没有表示他们可以从徐展堂楼的出口离开[31]。他解释3人都对当时的情况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在禁闭的环境下,警方会有什么行动[31]。理大前学生会会长黄佳鑫则反驳,是警方先推他们入后楼梯,保安员才入内要求他们从原路折返,而并非陈捷贵所指,保安员先要求他们折返,然后警察推他们入后楼梯[34]。港大发言人回应,目前正向当日在场人士了解事件经过,承诺会稍后跟进。
在李成康等3名学生被困其间,太古楼的示威队伍再度尝试进入太古桥,但被警察截停。他们高叫“我有权还书”及“我有权回校”等口号,要求警察放行。李克强在一小时后离开陆佑堂,警察才通知保安员放行示威者[30]。
典礼期间,校方安排李克强坐上校监椅,引起争议,因为校监椅由谁人坐,本身有一套规则。除校监外,只有在校监不在场,由副校监坐上,若副校监也不在场,依次序以校长使用,时任校监是曾荫权,副校监李国宝和校长徐立之。3人同时在场,曾荫权坐在李克强旁,而另一位嘉宾,以鸭巴甸大学校监身份参加典礼的前香港总督及前香港大学校监卫奕信被安排坐后排位置。校方声称,其他仪式中为主礼嘉宾安排校监椅,以往曾发生过[35]。然而,舆论质疑李克强在港大无名无份,亦不是校监,却在典礼中坐上校监椅,令人觉得港大校方甘愿向国家领导人称臣[36]。港大校方回应指,李克强可坐上这张椅,因为典礼并非颁授学位典礼[36],否认向中央献媚[25]。于2011年9月1日,校方再次澄清李克强当日坐的是贵宾椅[25],椅背雕花与校监椅不同,于2010年,星云大师在港大讲学时也坐过[25]。
在2011年8月18日,李克强到访香港大学期间,警方被指无限地扩大了保安范围,令港大校园一带的薄扶林区的交通瘫痪。有在中环上班的市民投诉指李克强途经中环期间,警方屏蔽多条行人天桥,令不少市民误时[37]。另一方面,当李克强到添马舰政府总部出席揭幕仪式的时候,警方更将唯一连接金钟北部与中心地带的行人天桥封闭,所有途人一律严禁前往金钟北添马舰一带。至于在新政府总部上班的公务员,被要求他们出示证明文件,被部分市民怒斥扰民[37]。
由自称为八十后年青人所组成的“反鹰抗暴行动组”,于2011年9月3日发起由铜锣湾东角道游行至香港警察总部,抗议警务处处长曾伟雄收紧示威自由。[38]警方指游行在起步时有约500名示威者,发起组织则指有约800名。发起人认为是次游行是公民抗命,故此事前没有向警方申请。警察于组织游行前发出警告,表示是次游行组织未有提出申请,是非法活动,然而没有阻止游行活动。[39]。期间,大会撑起一块8米乘20米的大黑布盖过示威者,讽刺曾伟雄打压言论自由,是破坏社会安宁的极权黑影[40]。
李克强到访港大之前,港大学生只收到校方的封路通知,因而引起部分港大的内地学生的不满,抱怨不能出席校庆典礼,既没让港大学生网上报名,而且只个别邀请“了解及支持大学发展”的来宾及城中富豪,指责校方举办“闭门校庆”[41]。李克强离港后,多名港大学生要求提高调查警方保安安排的透明度,在校园内的中山广场,派发传单,要求成立独立调查小组,由学生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调查李克强上月到访港大时引起的保安争议。[42]
2011年8月港大百周年打压和平示威事件中,徐咏璇主导邀请及促成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作为港大百周年校庆的嘉宾。一般相信徐咏璇有审核并批准当时校庆的嘉宾座位安排。
2011年8月26日晚上,超过1,000名在不同年份毕业或在学的港大生及市民齐集于中山广场参与“抗议港大818杀害自由集会”[43],声讨李克强到访港大的保安安排过于严密。近40名发言者中,有一半把矛头指向港大校长徐立之,当面直斥他是向中国共产党政治献媚[44]。1,500名校友和学生和市民联署,谴责徐立之和港大校方,使香港大学自由的风气彻底沦陷,8月18日是港大创校百年最黑暗的一天[45]。
被警方阻挠的3名学生向所属大学的校长发出公开信,促请他们联同其他5间大学的校长一同谴责保安局局长李少光及警务处处长曾伟雄。[46]
香港专上学生联会秘书长陈倩莹表明会发出院校的联署声明,以抗议警方粗暴对待请愿的港大学生[47]。
中文大学学生会会长秦晞辉表明支持港大学生,又斥责港大违背学术理念,认为大学作为学术机构,应保持中立,和政权保持距离,不应与政权合流[47]。
身为港大校友的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表示,相信每间大学会继续保持言论及思想自由,捍卫这些核心价值[48]。
香港理工大学声称,由于并不完全掌握“八一八”事件的细节,不宜评论,但是建议社会给予各方空间[49]。不过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在2011年8月28日接受电台专访,对在港大818事件中被警方推撞,可能卷入诉讼的前理大学生会会长黄佳鑫表示关注[50]。虽然黄佳鑫并无主动向学生事务处求助,但唐伟章承诺,如果黄佳鑫就事件或诉讼问题向校方求助,理大一定愿意提供协助及支持[50]。此外,唐伟章虽然认同李克强到访港大的安排需要改善,但强调李着重本港大学发展,其实是一件好事[50]。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院长陈文敏表示“香港警方都出现了一些宪制问题”,他指出“学生手无寸铁,警方禁锢3人欠合理理由,不让他们离开,令学生感觉到惊吓,已足够构成非法禁锢[51]。”150位学者联署声名,要求警务处处长曾伟雄及唐英年道歉。[52]
律师黄国桐指,警方当日行动,已属刑事的非法禁锢。他强调,无论学生当时是否示威、已经或企图冲入保安禁区,警方不能在未宣读警诫词的情况下拘捕,限制学生的人身自由。[53]
2011年8月26日,香港律师会会长何君尧接受电台访问,表示警方在领导人访港期间设立保安区具有法律基础[54],他认为大律师公会所指需要刊宪才能设立禁区,是涉及国家或公众安全、设立时间长、影响广泛,并且不能应付突发情况,因此赋予警方维护法纪的权力便需要相信他们[54],他强调与大律师公会立场没有冲突[54],若单因为示威声音不合耳便拘捕,便是不合理[55]。不过涂谨申质疑何君尧曲解《公安条例》[54]。涂谨申事后解释,《公安条例》第6条是给予警察控制游行或集会一般权力的条文,有关条文是在游行集会出现突发情况,给予警方权力控制场面[54]。而警方在车祸或在案发现场间封,权力则是来自《警队条例》第10条[54],但即使警方有权将个别地点设立保安区,亦必须要顾及《基本法》保障的人身自由及集会权利,因此行动必须与其行动目的相称[54]。
2011年8月20日,香港记者协会及香港摄影记者协会发起游行,并且发表游行主题:“港人不可欺,还我知情权;记者不可辱,还我采访权”。在联署声明中,2个协会抗议警方在李克强到访香港期间,限制采访及压制表达自由的情况。2会忧虑,这种在人权自由上开倒车的做法,会成为恒常安排,把香港推向警察国家边缘[56]。至少有300名穿上黑衣的记者手持抗议标语,上午11时在在添马舰新政府总部外集合,经中信大厦、夏悫花园游行,抗议警方对传媒采访李克强的保安安排,并要求警务处处长曾伟雄向各界道歉,亦批评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的“垃圾论”[57],然后游行至湾仔香港警察总部,抗议副总理李克强访港期间采访受阻[57]。当到达目的地后,示威者要求安排处长级人员接收请愿信时,吃闭门羹,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麦燕庭于是宣读声明,并且当场撕毁请愿信件[58]。
香港记者协会与香港摄影记者协会代表,2011年9月1日下午与警务处处长曾伟雄会面,讨论副总理李克强访港期间的采访及保安安排,曾伟雄在会上称大部分个案都是他首次听闻,他强调警队不容许有阻碍记者的情况,承认个别警员的表现与警队的要求不符。[59]。
下表是香港记者协会对警方采访安排的指控[60]:
指控 | 详情 |
无理设立记者区 | 记协批评在房委会外、丽港城等地点,记者不可在非管制区域自由行动,相反在该区的市民可以。 |
记者区离采访对象过远 | 记协批评最少四个采访区与场地相距60至170米,妨碍采访。 |
设“伪采访区” | 李克强到访平田邨及新政府总部时,采访区在一处,李克强却由另一处进场。 |
阻挠采访 | 警员在丽港城遮挡摄影机的镜头。 |
驱赶记者 | 警员在丽港城要求保安员拉走记者;记者在金钟采访示威被警员要求离开。 |
黑衣人拒绝表露身份 | 《明报》2位记者在李克强下榻酒店,被3名黑衣人不断拍摄及跟踪,但拒绝出示警员证件。 |
侵犯隐私 | 新城记者出示记者证后,警员搜查其钱包内每一小格,记协认为搜查记者钱包,对保护李克强安全无关,毫无必要,而且侵犯隐私。 |
官媒代传媒 | 副总理李克强访港3天的20个活动,只有半数活动有安排传媒采访,余下均由政府新闻处拍摄及发放,将记者剔出采访过程[18]。 |
2011年8月21日,民主党发起游行至添马舰新政府总部,要求唐英年收回“垃圾论”,并且向市民道歉。[61]
公民党有十多名成员游行至香港警察总部,抗议警方在李克强访港期间的保安事务中,使用过多警力,罔顾市民示威和表达意见的权利[62]。
社民连立法会议员梁国雄就其座驾被扣押一事表示非常不满,指其晚上向李克强示威的物资全在车上,认为警方的行为与内地的处事手法无异,令人不能容忍。[63]
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汤家骅指出,今次特区政府将李克强访港安排弄致“一镬粥”,除了损害李克强的国际形象,更严重影响到香港的新闻及言论自由。[64]
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主席、民主党的涂谨申批评,警方做法触动港人的核心价值,香港警察的作法跟内地公安没分别[47],亦希望警方表明人手部署原则是保障贵宾的人身安全,还是保障其心情及尊严[65]。
公民党党魁梁家杰指警方的做法违反《基本法》第27条,香港居民享有集会、游行和示威的自由,促请政府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警方在李克强访港期间,丽港城居民黄健被带走的事件及滥用警权的问题[62]。公民党立法会议员陈淑庄则致信保安局局长李少光,要求他解释今次李克强的保安安排,与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香港时有极大差异的原因。另外亦会询问,会否就分别为剥夺市民表达自由及记者的采访自由而道歉[47]。
支联会主席李卓人对警方的示威安排表示十分遗憾,形容香港“变成另一个内地城市,失去言论和表达自由”[66]。此外,人民力量黄毓民亦指警方安排失当,批评警务处处长曾伟雄制造白色恐怖,警方不是维持秩序,而是沦为政治打压的工具[66]。
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及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均指警方没有滥权[67]。范徐丽泰承认警方的做法可能未臻完善[15],但强调警方只是希望能给副总理一个良好的印象,劝告香港人应该顾全大局[67]、不要将自由用得太过紧要[15],她认为港人不应凡遇上不满就嘈吵、滥用表达的自由[15],又指出警方的保安事务只是对相关人士的保护及礼节,待客之道与一国两制无关系,劝喻大家不要上纲上线[15]。梁振英在出席于2011年8月19日的香港电台节目中表示,尽管他没有参与港大庆祝校庆的活动,不清楚当中的细节,但他相信警方的判断能力,亦不会无故动用大量警力。他更称中国领导人若到西方的大城市访问,当地的保安管理同样会是相当严密[15]。
自由党荣誉主席田北俊在8月21日指出,香港传媒不习惯透过政府新闻处统一发放多场活动的做法,并批评警方部署过分紧张和过严,设立的禁区范围扰民及影响到记者采访[18]。
行政会议成员张炳良认为,唐英年就事件发表的“垃圾论”,身为公众人物发表言词不当的言论引起社会舆论反感,希望市民多加包容,唐英年亦应该反省,他个人相信唐英年是无心之失。而说香港大学自由已死,他不同意,政府应该平衡政要的安全、公众秩序及保障新闻自由等,这次事件政府会从中汲取教训[68][69]。
全国政协委员兼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在接受亚视国际台节目《时事纵横》的访问时表示,认为今次警方面对压力,要确保有些事情不会被李克强见到或听到,因为要确保这次访问行程是完全和平及安全(complete peace and total security)[70]。
工联会黄国健虽然认为警方今次做法过敏,但他认为此事只是一件保安疏漏、过失问题,并不同意“自由已死”的说法[70]。他指出政府对舆论质疑反应迟缓,相关负责人如李少光,曾伟雄等人竟然只顾放假,不回香港尽快处理危机,警方的回应苍白无力,一直受压,未开始时已经输了,造成了公关的灾难[70]。他认为警方应该早就宣布展开调查,了解是否有警务人员在执法时太过了[70]。
民建联叶国谦表示警方应该解释作出这样严密的保安安排的理由,和以往的安排有什么不同,若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应该会有什么改善[70]。不过他不认同香港大律师公会指核心保安区没法理基础的讲法[70],他指警方在进行要员保护的任务时,一定要有执行的权力[70]。
全国政协委员、港大的1982年学生会会长张家敏在出席港大于8月26日举行的烛光集会时表示,北京政府对太古桥有平反六四标语、竖立国殇之柱雕塑已很包容。他感觉在香港,“六四”一词已被人挟持,而太古桥上的字句只反映了部分的事实,而大家绝对不敢面对全面事实。他对警方的安排有意见,认为他这些被校友批评的人物才是需被保护[71]。
另一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于2011年9月4日举行的《城市论坛》上表示,舆论集中讨论“保安枝节”,忽略李克强向香港的送礼措施,令人遗憾,又说了于日前发生,有示威者冲击及破坏替补论坛的事件,指当日有示威者以类似黑社会的“踢馆和扫场”方式冲击论坛:“如果8月18号,警方唔喺香港大学采取一个合理和严密的保安措施,我讲畀你听,8月18日的陆佑堂,就会变成9月1号嘅科学馆。”主持人谢志峰即时指刘梦熊的逻辑有问题:“两个时间无一个因果关系!你是否要厘清个因果关系呢?”[72]。
香港民政事务局曾德成则不满李克强宣布的支持香港新政策措施被访问香港期间的保安争议盖过,他认为事件应分轻重,不应聚焦保安争议而错失机遇[73]。
行政长官曾荫权于8月23日指出李克强访问香港期间保安手法警方部署适当和有需要,他希望市民谅解警方在某方面的安排所带来的不便,警方是依据世界最新的形势作出判断,一如既往作出风险评估。警方一早就为李克强访问香港期间的保安征询个别机构的意见,已经平衡各方,并且以之作出具体部署。认同警方的部署是专业及适当,在世界中,香港堪称典范[74]。
他又明白传媒对保安安排的不满,李克强进行家访的家庭只有400多呎,访问时间亦短,为了因应保安要求及客观环境等各方面的限制,平衡各方需求,使李克强可以平静地访问户主和了解市民的基本生活,处理的手法适当。他表示已经安排李克强2次与传媒直接对话和会面的机会,表达访问香港的目的和解释此行的成果。而且出席论坛及港大校庆等活动,他皆安排传媒观看现场直播,非常公开[74]。他会责成政务司司长与新闻行政人员协会会面,为李克强访问香港期间对传媒采访的手法进行商讨[75]。
不过曾荫权的说法引起部分传媒和学者的驳斥,1997年国际新闻自由奖得主、港大新闻及传播研究中心总监陈婉莹指出,根据外国惯例,若活动不能容纳太多记者,会由几间传媒负责拍摄,并将片段提供给所有传媒,而政府拍摄只是官方宣传片,绝不是新闻片段,由政府拍摄再交由传媒的片段,实际上没太大新闻价值可言[18]。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院长陈文敏对曾荫权的“典范论”不以为然,笑言:“哪个国家觉得我们是典范?”他表示终审法院已经有清晰判决,警察维持治安之余,也要维护公众集会的自由,警察应该协助市民表达言论和集会自由,减低限制[8]。
2011年8月19日,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回应批评指政府在副总理李克强访港时的保安安排违反了言论自由或人权时,说“完全是垃圾(completely rubbish)”[15],后被香港传媒称为“垃圾论”,全句如下:
“ | I think that is completely rubbish that we have violated civil rights, nor have we violated freedom of speech, because every single activity of the Vice-Premier has been covered by the media. (对于我们侵犯公民权利的指控,我认为这说法完全是垃圾,我们没有侵犯言论自由,因为副总理每一场活动已有媒体涵盖。)[15] |
” |
唐英年的“垃圾论”引起舆论哗然,香港人权监察总干事罗沃启批评唐英年对公民权利和言论自由“完全无常识”[76]。此外,新闻行政人员协会主席赵应春表示,协会不同意唐英年的“垃圾论”[77],因事件关乎政府限制公众知情权,情况严重,此事必定会与政府交涉[77]。至于唐英年称李克强每场活动都“有画面有内容”,赵应春指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发放活动消息是政府新闻处,其身份是政府部门,负责传递政府消息,与传媒采访是两回事[77]。
唐英年则在8月20日透过政务司司长办公室回应,强调尊重传媒采访自由,认为通过安排公开采访、联合采访、官方媒体采访等各种方式,向公众提供各项活动的信息是正确的,并且理解部分人士对于采访安排有不同意见[57]。
2011年8月31日,唐英年在会见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和香港记者协会后,再次为自己的“垃圾论”补充,承认自己用词不当,但强调“rubbish(垃圾)”这词是代表中文发言中“完全尊重传媒采访自由”的观点,如果引起传媒的误会,他愿意作出反思和警惕。不过他被记者问及是否为收回“垃圾论”或为言论道歉,唐英年重申以后会警惕[78]。
保安局局长李少光于8月18日,正身处北京[79],对于警方的保安安排被批评为扰民,他表示在政要访港期间,警方有责任保障政要的人身安全,如果市民有任何不满,可以投诉警方,不认为李克强访港的3天,香港的保安事务有明显地加强[79]。至于保安安排被指影响新闻自由,他表示会根据《基本法》保障传媒的新闻自由,亦称新闻自由是香港成功的基石之一,他是第一次听到有关妨碍新闻自由的投诉[79]。另一方面,针对警方在港大保安安排的非议,李少光表示,港大的保安主要由校方提供,警方只是从中协助[29],他承诺会检讨安排,否认警方处理的手法违反了《基本法》[80]。此外,他也在8月25日回应传媒的提问,指不能凭片面之词,指控警方对学生禁锢或妨碍新闻自由,更不可以单凭单方面的指控,就要撤下警务处处长[81]。对于有报道指,中联办及国安局介入保安部署,他指这个说法是“totally rubbish(完全是垃圾)”[81]。他又赞扬香港警队是一支优秀的队伍,以往多位政要多次访港时都受到高度的赞扬[82]。
2012年6月9日,临别在即的李少光接受商业电台节目《政经星期六》访问时公开为警队呼冤,李少光指出他自己觉觉“警方系受咗少少冤屈”。他引述香港大学调查报告指出,李成康指控遭到警察禁锢等不尽不实,以谎言责难警务处有欠公允[83]。
下表是2011年8月29日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特别会议期间,警务处处长曾伟雄针对外界对警方指控的回应,以及相关人士的回应[84]:
指控 | 曾伟雄回应 | 相关人士回应 |
无表露身份的黑衣人,抬走穿着以平反六四为主题的背心的丽港城居民黄健 | 该居民被截查时情绪激动,警员待他平复后有出示委任证 | 黄健批评曾伟雄以谎言掩饰过失,对警方表示失望。 |
在丽港城阻挡now新闻台记者摄影镜头 | 警员当时见到“一个黑影托着一件黑色物品”[85],不知是记者,出于本能反应用手挡格,警员的手被卡在摄影机,并非故意阻碍采访。 | 这番回应随即惹来立法会全场哄堂大笑,传媒称之为“黑影论”。
Now新闻台指警员遮挡镜头前曾表示“这个记者,看着他”,并指出警员是有意识的大力按着镜头阻碍拍摄,并非出于本能反应[86][87]。 |
无法律依据设核心保安区 | 核心保安区是警方的行动术语,不是法律的用词,警察通例赋权警方采取合理的措施以保护政要[84] | 监警会主席翟绍唐表示从未听闻此句字句,关注曾伟雄提及保安区可以随着受保护的目标移动,是与过往公众认知的警戒线,以及政要访港时封路安排有显著差异。 |
禁锢示威学生 | 指3名学生曾经多次出入后楼梯及以粗言秽语辱骂警务人员,又拒绝出示学生证,以电话联系记者到场等,另外人员并无明示或暗示学生不可以离开后楼梯,其后保安员有向学生说明可以途经另一通道离开。他又称把学生推到后楼梯并非警方的意思,是按照港大保安员的要求,绝对没有非法禁锢。[84] | 李成康表示,曾伟雄的说法不符事实,他们不曾多次离开后楼梯及以粗口辱骂警员[84],但承认有保安员劝他们离开[88]。李成康认为当时周围不断有晨运客不用出示证件也可以自由进出,他们没理由受到不同的对待[88]。 理大黄佳鑫承认曾讲过粗言秽语,但指不能因此事就认同警方禁锢他们有理[88]。 |
港大保安范围过大 | 港大教务长主动提出扩大保安范围,警方一切的安排都与港大校委会磋商[84] | 港大校方表示,与警方在8月17日前的磋商一直无“保安区”的概念,只是针对特别的交通安排。港大校方从无主动要求警方于港大设“保安区”。17日上午,警方知会了港大作大幅度的交通安排修订。于傍晚的会议,警方提议扩大交通管制区至太古桥,并且要求港大校方配合[84]。港大校方一直以为,校内保安应该由校方负责,警方则负责校外[25]。徐立之称不知道警务人员会进注港大的人数,亦对当日有大批人员进驻校园感到诧异[89]。 |
警方保安过严 | 他强调执法时没有政治考虑,首要确保到访香港政治要员的安全,对市民造成影响在所难免,恳请市民谅解[79]。他又强调,尊重市民的言论自由及示威的权利,但上述两者都不能凌驾于其他人的人身安全之上[79]。称警方做过风险评估,并且提及早前新疆有恐怖袭击,故保安行动安排是适当的[90] | 有参与是次保安行动的要员保护组人员自言,从未听过有人提及疆独言词[90],只是上司下了命令,不可以让领导人见到示威[90]。 |
警务督察协会主席曾昭科表示,警员当时在电光火石之间要作判断,相信只考虑保安理由,强调并非政治打压。曾昭科又说,今次投诉成立,警方会承受后果,并会检讨,相信对日后警方执法不会有影响,但承认有改善空间。
涉及事件的其中两名警员被投诉六项指控,包括滥用职权、无礼及疏忽职守,全部成立,将受到纪律评估,最严重会受到革职处分,一名警员有疏忽职守之嫌,将受到警告,一名警员声称会用货车阻挡记者采访,则受到口头警告[91]。
2011年9月,警方证实共收到12宗投诉,当中10宗须向监警会汇报调查结果,包括4宗示威者投诉警察滥权和殴打,4名途人投诉不满警方交通安排、态度粗鲁和疏忽职守,丽港城1名男子和1名记者投诉不适当使用武力和不适当披露身份等。同年11月,监警会更正投诉总数为16宗,其中7宗已完成调查,并希望2012年农历新年或之前,完成审视余下的个案[92]。
监警会委员张达明批评警务处处长出席立法会会议时已就相关投诉下定论,担心会影响投诉及内部调查科调查的公正性[93]。监警会主席翟绍唐表示,有需要时会要求隶属保安科的要员保护组人员协助调查,强调“便装人员一定要表露身份,才能执行警权”,而调查报告罕有地直接交予行政长官。[94]
2012年5月, 监警会就李克强访港而派生的投诉个案审查发表中期报告,通过9宗个案的调查结果。其中记者在丽港城被警方阻碍拍摄的指控成立,投诉警察课并不接受警务处处长曾伟雄指警员的手被卡在摄影机的说法。而在另一个采访场合,有总督察声称会叫货车阻挡记者拍摄,投诉亦成立[95][96]。
2011年8月29日,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召开特别会议,保安局局长李少光及警务处处长曾伟雄均有出席。会议期间,建制派议员纷纷发言,支持曾伟雄为保护李克强所作的努力[97],地产界功能组别议员石礼谦更赞扬曾伟雄,又呼吁因其言论而嘲笑他的泛民主派要尊重其意见[97]。此外,建制派议员亦联手否决泛民议员要求加长会议的提案,令会议最终只延长15分钟至傍晚6时45分[97]。在会议尾声,属于人民力量的议员黄毓民突然走到李少光及曾伟雄前,展示一件写有“平反六四”字句的T恤[98],说:“如果你穿了这件衣服(平反六四T恤),我就放过你。”[98]黄毓民其后将T恤掷向2人,命中曾伟雄的脸。曾伟雄向委员会主席涂谨申抗议,要求记录在案,并向黄表示“不应伤害他人”[98];但黄毓民指“这个抗争没问题,你可〈控〉告我袭警”[98]。当曾伟雄到场及离开时,有示威者将单张折成纸飞机,掷向曾伟雄的座驾。[99]涂谨申于会后表示,因为被保安员阻挡了视线,看不见T恤是否命中了曾伟雄,他承诺会翻查录影片段,认为若然事件属实,是极不检点的行为[98]。
各家警察协会对黄毓民向警务处处长抛出T恤的做法予以谴责,并且批评黄毓民公然在立法会内侮辱处长及整个警队[100],要求黄毓民公开道歉,否则不排除有进一步的跟进行动[100]。香港警务督察协会主席曾昭科表示,大批前线警务人员对黄毓民的行为感到气愤;他说作为议员,黄毓民前日的行为粗暴,侮辱了民主精神[100]。警察员佐级协会主席黄程亦表示,很多会员认为黄毓民的手法有问题[100]。不过黄毓民坚拒道歉[100],认为他当时只是送上述的衣服给曾伟雄,此举是他抗争和表达意见的方式。他又称,真正需要向港人道歉的是警方,要求他道歉是天方夜谭[100]
2011年9月12日,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继续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本事件,并邀请三名学生及黄健列席发言。曾伟雄重申不会收回“黑影论”。保安局局长李少光承认保安安排有改善空间。
对于警务处处长曾伟雄投诉在上次的会议中,属于人民力量的议员黄毓民向他抛出 T恤一事,主席涂谨申表示在翻看录像带后,确定黄毓民曾经向曾伟雄抛出 T恤且掷中。涂谨申判断黄毓民的行为是极之不检点,如果在会议期间发现,会驱逐黄毓民出会议厅。对于未有即时将黄毓民逐出会议厅,涂谨申向曾伟雄道歉。黄毓民则否认自己曾经向曾伟雄蓄意抛出 T恤,只是在对方的面对扬起 T恤。[101][102]
2011年10月7日,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第三次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本事件,通过刘江华提出支持警方执法,以及谴责暴力示威的动议。至于刘慧卿提出谴责警方滥权以及要求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收回“垃圾论”、余若薇促请政府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及梁国雄提出引用《立法会(权力及特权)条例》彻查事件的动议即在建制派护航下被否决。[103]
大部分香港媒体对是次争议均有大幅报道,《东周刊》于第418期判断香港大学学生李成康宣称的被人“非法禁锢”的指控并不成立。[10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