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适应淡水生境的鲸类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淡水豚,又称淡水海豚、淡水鲸,并非单一物种,而是对一些适应江河湖泊等淡水生境的鲸豚类的统称,故又称淡水豚类、淡水鲸类。其实各种淡水豚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远,来自不同的演化支,因此淡水豚类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不具分类学意义。
广义上的淡水豚(英语:Freshwater dolphins)泛指一切常驻于淡水的鲸豚类,如2006年多国学者在中国长江发起的“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便是对白𬶨豚和江豚这两支不甚相关的种系而言的;狭义上的淡水豚(英语:River dolphins)专指形态学总结归纳的几种具长喙、圆额、小眼等特征的鲸豚类,白𬶨豚即属此类而江豚不归于此,另外主要生活在海里的拉河豚因其典型的淡水豚外貌也被归于此类。
曾有学者将狭义的淡水豚全部并入恒河豚科(Platanistidae)或恒河豚总科(Platanistoidea),称之为淡水豚科、淡水豚总科(仅中文科名随着包含对象的转变而发生习惯性的更改,学名未变;淡水豚科也称淡水鲸科、河豚科、喙豚科)。实际这些淡水豚的外形、习性等方面接近是生境相仿导致趋同演化的结果,不代表亲缘关系接近,现行分类已将它们划为不同的类群,传统意义上的淡水豚科与淡水豚总科不再是有效的分类阶元。
典型的淡水豚,主要特征为:
具备这些特征的淡水豚,包括恒河豚、白𬶨豚、亚河豚及拉河豚,曾被全部归入恒河豚总科(Platanistoidea)/恒河豚科(Platanistidae),中文改称为淡水豚总科/淡水豚科。
1981年中国动物学家周开亚等人在《白𬶨豚的肠》研究报告中,指出几种淡水豚的肠道存在显著差异:
1982年周开亚向国际学界发表中国的研究成果时指出,淡水豚的分类持久未定论,原因在于研究大多局限于颅骨,而中国学者对淡水豚类的胸椎、肢骨等做了全面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远超出一般哺乳动物科与科间的区别,足以证明它们源自不同的演化支。1984年周开亚、李悦民与伯尔尼大学解剖医学研究所合作,对两头亚河豚标本的消化管进行解剖研究,并与其他淡水豚比较,发现消化管是淡水豚类分化最显著的器官,四类淡水豚的构造互不相同,进一步证明它们各自代表一个支系。[2]
1999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光和周开亚在《兽类学报》期刊发表报告《淡水豚类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文章阐明:通过比较淡水豚类的DNA序列,证实它们的差异已达科级。在演化树上,淡水豚类是海豚形类(Delphinida,旧称海豚下目)向海豚总科(Delphinoidea)进化途中分出的几个早期旁支,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远:恒河豚最接近演化树的基部,属 恒河豚总科,亚河豚和拉河豚属亚河豚总科(Inioidea),白𬶨豚则是单独的白𬶨豚总科(Lipotoidea)[4]。2002年周开亚发表《白𬶨豚系统发生位置的研究》一文总结道:“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之后,淡水豚类是并系的,淡水豚类的4个现生属分别属于4个独立的科,白𬶨豚类至少是一个科级的阶元,这3点已经成为鲸类学家的共同认识。”[5]
非典型淡水豚,包括江豚、伊河豚和土库河豚,其中江豚的分类地位尚有争议,2018年4月杨光等人联合发表的研究论文认定为独立物种[6],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与海洋哺乳动物学会目前仍将其列为窄膂露脊鼠海豚的长江亚种[7][8]。
常规淡水豚 | ||||
---|---|---|---|---|
总科 | 科 | 属 | 种(IUCN 评级) | 亚种 |
恒河豚 P. gangetica(EN 濒危) | 恒布河豚 P. g. gangetica | |||
印度河豚 P. g. minor | ||||
白𬶨豚 L. vexillifer(CR 极危,可能灭绝) | ||||
亚河豚 I. geoffrensis(EN 濒危) | 真亚马逊河豚 I. g. geoffrensis | |||
奥里诺科河豚 I. g. humbotiana | ||||
玻利维亚河豚 I. g. boliviensis | ||||
拉河豚 P. blainvillei(VU 易危) | ||||
非典型淡水豚 | ||||
总科 | 科 | 属 | 种(IUCN 评级) | 亚种 |
伊河豚 O. brevirostris(EN 濒危) | ||||
土库河豚 S. luviatilis(DD 数据缺乏) | ||||
窄膂露脊鼠海豚 N. asiaeorientalis
(EN 濒危) |
国际淡水豚日为每年的10月24日,是一个国际性纪念节日,由印尼东加里曼丹省政府官员阿旺·法鲁克·伊沙克于2010年10月召开的亚洲淡水鲸类保护论坛上提议设立,目的是在每年的特定日子围绕淡水豚的保护开展纪念和宣传活动,以此加强人们对淡水豚类的了解,提高人们对淡水豚类的保护意识。
2010年10月19日至24日,亚洲淡水鲸类保护论坛在东加里曼丹省召开,来自印尼、中国、柬埔寨、孟加拉、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七国的鲸类保护专家共聚一堂,商讨亚洲淡水豚类的保护方略,席间阿旺·法鲁克·伊沙克提议亚洲国家将10月24日设立为国际淡水豚纪念日。亚洲七国的鲸类保护专家共同参与了2010年10月24日当天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淡水豚日”纪念活动。
相比栖息于海洋的大部分鲸豚类,淡水豚的生境更接近人类居住区,受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更大,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种淡水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中国长江中下游水系的白𬶨豚据信已经灭绝,而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也在不断下降,连年发现许多非正常死亡个体,保护行动刻不容缓。
国际淡水豚日的设立,是为了扩大全球淡水豚保育工作的影响力,带动人们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积极性,对全球淡水豚类保育工作起到了宣传和推进的积极作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