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仁(1927年6月3日—1994年10月29日),贵州贵阳人,物理治疗师,第四届医疗奉献奖得主,曾任屏东市基督教医院复健科主任、屏东基督教胜利之家董事长,为台湾小儿麻痹复健先驱。
生平
1927年6月3日,杨传仁生于贵州贵阳市,1946年因抗日战争中断师范教育,加入中国青年军,辗转来台[1]。
1953年的台湾,全面流行小儿麻痹,台大医院曾作抽样调查,在该年出生的八千人,每人都有小儿麻痹病毒的反应,直到1959年,始降低到千分之八[2]。1960年代台湾初期,许多需要肢架的小儿麻痹病患多数都由医院作保,让其先使用后付费,而肢架供应来自于台北的工厂,多数病患却因经济能力不好无力偿还,致使医院负债庞大[1]。
杨传仁于1955年经台中清水转驻屏东空军机场工作,1958年于屏东市中华基督教行道会受洗,1963年退役任教会义工,并在屏东基督教医院从事小儿麻痹复健工作,和挪威医师毕嘉士医师、傅德兰医师等一同工作。1964年,彰化基督教医院开办物理治疗训练班,杨传仁为第一批学生之一。在1972年至1974年期间,高爱德曾分别在彰化基督教医院和屏东基督教医院开办训练班,杨传仁也前往学习,更远赴他国进修。[1]
当时屏东基督教医院设有工厂以制作小儿麻痹所用肢架,杨传仁就在此学习设计及制作肢架。因他本身学历有机械背景,加上之前受过物理治疗训练,很快学起此技艺。国外的义肢辅具师来台时,会带来一些辅具肢架或相关期刊,如《物理治疗》期刊及厂商产品目录,这些也都成为他自己设计肢架的来源。胜利之家院长刘侃回忆杨传仁制作不一定会用现成或一般材料及步骤,如制作肢架要用到烘箱,便以面包用烤炉代替。杨传仁也会不厌其烦地调整一副肢架,直到患者和自己都满意才停。他还成立肢架工厂,生产实用便宜残障辅具,以替代进口货。[1]
杨传仁任屏东基督教医院复健科主任期间,协助新竹、高雄、台南、埔里、马公等地筹设小儿麻痹机构,并至全台各地及金门、马祖各地义诊[1]。1978年4月15日,他偕同救总驻马专员吕英蒲抵马祖,专程调查战地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儿童[3]。在北竿检查小儿麻痹症,共计检查了十多名小儿麻痹症儿童[4][5],后前往南竿介寿、马祖等村,到各家户检查小儿麻庳症[6]。同月28日离开马祖,在停留的两周,先后检查了三十多名病童,并按照检查的情形通知就医、或免费装配肢架[7],总共装配二十具伤残装具[8]。
由挪威协力教会补助、国内社会捐助的胜利之家于1988年登记,法人代表为杨传仁[9]。1989年,杨传仁接任胜利之家董事长,将该院从专收小儿麻痹改为照顾脑性麻痹儿童,更大力推广人脉关系,任内不断开拓资源及提高知名度,争取福利。1992年,他至香港的残障机构和工厂取经,每四年举办一次的残障奥运辅具展也前往参观,不断地学习研发,以改善每一副肢架。1992年当时胜利之家董事长薪水三万一千八百元,物理治疗师薪水为两万五千元。杨传仁还将薪水用在其他的事情和奉献方面。在杨传仁儿子出国念书时,母亲要为他申请信用卡时,结果被信用卡公司回绝。[1]
1994年4月,杨传仁获第四届医疗奉献奖[10],蒙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召见,同时接受总统指派由内政部派往日本考察脑性麻痹与老人安养计划,同年9月回国后到总统府报告。同年10月24日,他在从屏东基督教医院回家的路上,被小轿车撞击,五日后去世。[1]
家庭
杨传仁妻子杨雪燕任职屏东市仁爱国民小学残障班教师[11],于1966年结婚[1]。儿子杨德威、杨国威均就读于屏东市仁爱国民小学,都约四岁半时拜画家何文杞习画,儿童画作作品曾在台湾各地多次参展[11]。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