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完美主义(英语:perfectionism)在心理学中指一种不断追求快而准或基本准确的主义,追求完美的性格或主义,其往往伴随着自我否定和对他人评价的关注。[1][2]完美主义有多维度的性格,它有着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病态的完美主义会使人追求过高且无法实现的目标,并会在他们失败时带来极大的痛苦。完美主义驱使人们关注实现无法实现的理想或不切实际的目标,往往导致多种形式的适应问题,如抑郁、焦虑、强迫症、低自尊心、自杀念头和倾向以及许多其他心理、生理、关系、和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有关问题。而正常的完美主义能带给人们追求目标的动力,同时给他们带来乐趣。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2年7月13日) |
完美主义者也被描述成那些不断追求一些不现实目标的人,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成就来评估自我价值。[3]试图推动自己达到不现实的目标往往会带来悲伤。这些完美主义者在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的时候往往会埋怨自己。而完美主义者往往被误解成这种人。
完美主义者倾向于将自己与自己的缺陷或他们认为是缺陷的东西(例如负面情绪)分开,并且可能变得虚伪和对他人过于挑剔,寻求美德的幻觉来隐藏自己的恶习。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研究完美主义在抑郁症、焦虑症、饮食失调和人格障碍以及自杀等各种精神障碍中的作用。每种障碍都与多维完美主义量表上三个子量表的不同水平相关。例如,年轻女性的社会规定完美主义与更大的身体形像不满意和避免关注体重和外表的社交场合有关。
完美主义倾向与应对压力的方法之间存在的关系也得到了一些详细的研究。那些表现出与完美主义相关的倾向的人,例如对过去事件的沉思或对错误的执著,倾向于使用更被动或回避的应对方式。他们还倾向于利用自我批评作为应对方法。这与将自我批评概念化为完美主义核心要素的理论是一致的。
完美主义是雷蒙德·卡特尔的16种性格之一。[4]根据这个结构,这些人可以是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同是资优人士常见的精神问题之一。留意D. E. Hamachek的论文便可发现关于完美主义的特定行动可分为六种[5] 。
过往研究认为女性具备此人格的比率高于男性,但此种说法并不正确。应解读为:完美主义在男女的表现方式通常不同。普遍被观察到男性的完美主义表现,因与男性被赋予的既有形象结合,例如有责任感与积极的领导者;又男性的情绪表现被要求以愤怒与攻击的方式呈现,而焦虑与恐惧则被禁止,故相较于女性的表现方式更不易被认定与病理化解释。
资优的孩童以自己的精神年龄(自己的思考程度)作为标准,本来就与身体年龄不相称了,再加上完美主义就更为痛苦了。尽管能够理解,却因人生经验不足,难以执行与精神年龄同级别的行动而饮恨。此外,尚未达到自己能力极限的资优因为任何事情都能做好而缺乏失败的机会,因而助长了完美主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