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尖吻鲟(学名:Acipenser oxyrhynchus oxyrhynchus),又名大西洋鲟(Atlantic sturgeon)是鲟科下的一个物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鱼。它们分布在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至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岸。美洲最初的殖民时期,它们的数量仍很丰富,但因过度渔猎及水质污染,以致数量大幅下降。它们现时已被列为近危,在有些地区甚至已经灭绝。它们的寿命可以达60岁,长达4.6米及重超过360公斤,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尖吻鲟 | |
---|---|
A. o. oxyrinchus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 |
科: | 鲟科 Acipenseridae |
属: | 鲟属 Acipenser |
种: | 尖吻鲟 A. oxyrinchus
|
二名法 | |
Acipenser oxyrinchus Mitchill 1815
| |
Subspecies | |
| |
异名[2][3] | |
|
尖吻鲟没有鳞片,只有5行骨质的甲板。最大的标本可以重超过360公斤及接近4.6米长,一般则重130公斤及长1.8-2.4米。它们背部呈蓝黑色及橄榄绿色,腹部白色。其吻较长,口边各有4条须。
尖吻鲟6岁前都会留在河口,期后才会游到海洋中。一直以来,短吻鲟都被误认为是幼生的尖吻鲟。尖吻鲟要到7-23岁才达至性成熟,还要视乎性别及温度。当成熟后,它们会往上游产卵。雌鱼一次可以产达80-375万颗卵,但要每2-6年才会产卵一次。产卵后的雌鱼会游回下游,但雄鱼却会留在上游直至冷水的增加。它们可能会回到海洋,或是留在近海岸线的地方。它们一般可以活到60岁,也曾有纪录达100岁之龄。它们有也会完全跳出水面,但令其跳起的原因不明。[4]
最初尖吻鲟被认为是完全没有价值的鱼类。粗糙的鱼皮经常弄穿渔网,令渔民转而捕猎较具价值的其他鱼类。但是,当利用尖吻鲟制成的产品出现后,其渔业十分兴旺。在维吉尼亚州,它们的渔业十分具价值,比龙虾所得的利润还要高。在大西洋海岸的渔业主要是为食物、皮革及鱼胶。于十九世纪末,美国每年就有达300万公斤的尖吻鲟出口。不过因为滥捕,几年之内就大幅下趺至只有1万公斤。它们现时要是用来生产鱼子酱。
由于长期的过度渔猎,尖吻鲟现时为濒危物种,其保育主要是靠禁止捕猎。[5]美国政府并没有将尖吻鲟列为全国性濒危。不过有很多团体都留意它们受危的状况,但却没有足够资料将之列入保育范围。
美国渔业学会(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认为尖吻鲟现正濒危。切萨皮克湾是尖吻鲟在维吉尼亚州最后已确认的栖息地。于2007年5月,研究发现在整条河上发现只有175条尖吻鲟,其中15条长逾4.5米。[6]另外在马里兰州于2005年至2006年就发现了捕猎了大量的尖吻鲟。[7]乔治亚大学也有在乔治亚州阿尔塔马哈河(Altamaha river)进行对尖吻鲟的生态研究。
近年的研究发现波罗的海消失的鲟是尖吻鲟而非以往相信的欧洲鲟。尖吻鲟是于约1300年前来到波罗的海,并取代了原住的物种。[8]有计划将尖吻鲟由加拿大圣约翰河(Saint John river)重新引入到德国及波兰交界的奥得河在波罗的海的河口。[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