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何学中,大截角截半二十面体(英语:great truncated icosidodecahedron)又称为星形截角截半二十面体(英语:great quasitruncated icosidodecahedron或stellatruncated icosidodecahedron[3])是一种非凸均匀多面体,由30个正方形、20个正六边形和12个正十角星组成[4][5],其索引为U68,对偶多面体为大四角化菱形三十面体[6],具有二十面体群对称性。[7][8]在施莱夫利符号中,大截角截半二十面体可以表示为t0,1,2{5⁄3,3}或t'{3
5/2}[1]:166[9],在考克斯特—迪肯符号中可以表示为,在威佐夫记号中可以表示为5⁄3 2 3 |[2][10][9]。在拓朴学上,这个立体与大斜方截半二十面体拓朴同构。[3]
类别 | 均匀星形多面体 | |||
---|---|---|---|---|
对偶多面体 | 大四角化菱形三十面体 | |||
识别 | ||||
名称 | 大截角截半二十面体 great truncated icosidodecahedron great quasitruncated icosidodecahedron stellatruncated icosidodecahedron | |||
参考索引 | U68, C87, W108 | |||
鲍尔斯缩写 | Gaquatid | |||
数学表示法 | ||||
施莱夫利符号 | t0,1,2{5⁄3,3} t'{3 5/2}[1]:166 | |||
威佐夫符号 | 5⁄3 2 3 |[2] | |||
性质 | ||||
面 | 62 | |||
边 | 180 | |||
顶点 | 120 | |||
欧拉特征数 | F=62, E=180, V=120 (χ=2) | |||
组成与布局 | ||||
面的种类 | 30个正方形 20个正六边形 12个正十角星 | |||
顶点图 | 4.6.10/3 | |||
对称性 | ||||
对称群 | Ih, [5,3], *532 | |||
图像 | ||||
| ||||
性质
大截角截半二十面体由62个面、180条边和120个顶点组成。[11][12]在其62个面中有30个正方形、20个正六边形和12个正十角星[4][5]。组成大截角截半二十面体的十角星为施莱夫利符号计为{10⁄3}的十角星,与组成截角截半大十二面体的十角星相同。组成大截角截半二十面体的120个顶点皆为十角星、正方形与正六边形的公共顶点,在顶点图中可以用10⁄3.4.6[7][3]或6.10⁄3.4[13]来表示。
大截角截半二十面体的凸包 |
大截角截半二十面体 |
由于大截角截半二十面体的顶点图为不等边三角形且具备点可递的特性,同时,其存在自相交的面,并可以透过星形正多面体进行广义截角来构造,因此大截角截半二十面体是一种自相交截角拟正多面体(Self-Intersecting Truncated Quasi-Regular Polyhedra)。自相交截角拟正多面体一共有五种,分别为立方截角立方八面体、星形截角截半立方体、二十面截角十二面十二面体、截角截半大十二面体和大截角截半二十面体。[14]这些立体由阿尔伯特·巴杜罗(Albert Badoureau)和约翰·皮奇(Johann Pitsch)于1881年发现并描述。[15][16]
大截角截半二十面体共有三种二面角,分别为四边形面和十角星面的交角、六边形面和十角星面的交角和四边形和六边形的交角。[3]
若一个几何中心位于原点的大截角截半二十面体边长为单位长,则其顶点座标为:[19]
、 、 、 、 、 、 、 、 、 、 、 、 、 、 。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