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第一中学 (英语:Foshan No.1 High School ),简称佛山一中、一中、佛一 ,为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佛山市第一中学前身为1913年创办的华英学校 ,在1955年8月正式定名为佛山市第一中学 。在文革 期间,学校一度改名为佛山水泵厂中学,之后恢复佛山市第一中学校名。学校现有教学班75个,其中高中班72个(高一、高二和高三各有24个),西藏班(初中)3个,在校学生约3200人。佛山一中是佛山市教育局唯一直属的全寄宿制普通高中,亦是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Quick Facts 佛山市第一中学, 地址 ...
Close
百年校庆时的校门
华英时期的钟楼(前)与校舍(后)
1853年,英国基督教 循道公会(Methodist Church )华南教区首位教士乔治‧俾士 (Rev. George Piercy )在广州 增沙开设教堂并附设男子学校。
1858年,俾士夫人温乐钟 (Joan Wannop )在广州南门外增沙创办中国第一个女子寄宿学校(华英女子中学前身)。
1903年,温乐钟 创办的女校由梁美懿小姐(Mis Britton )继任,更名为淑正女子学校,并附设幼稚园。
1909年,循道公会陶佐治牧师(Rev. S. George Tope )在佛山 文昌沙购买20亩地用作建造校舍。
1912年,循道公会正式决定筹办学校,创办学校的负责人是循道公会两广教区主席张辅德牧师(Rev. Denstoe )。
1913年,校舍兴建完成,校长是詹姆斯‧理查德牧师。循道公会为纪念英国人海格博士(Dr. Haigh )对中国的教育事业的捐助,最初把学校命名为海格学院(Haigh College ),开学不久校名改为“华英学校”(英语:Wa Ying College ),意思是一所由“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双结合的学校”,当时只收男生,普遍称为“华英男校”。 [ 2]
1914年,循道公会医生晏惠霖妻子怡和莲自愿捐款创办女子学校-“怡和莲女校”(英语:Elizabeth Primary Girls School )。
1916年,华英男校黎伯廉牧师继任校长,男校设立了高中。怡和莲女校正式启用,最初由晏惠霖负责,随后由广州淑正女子中学的梁美懿小姐接任。
1920年,华英男校第二任校长黎伯廉牧师(Rev. Arthur H. Bray )回英国渡假时,筹款扩建男校校舍和筹备开办华英女中。
1922年,淑正学校停办。
1923年,淑正学校和怡和莲女校合并,改称为“华英女子中学”,校长是英国人梁美懿女士。
1937年,抗日战争 爆发。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华英为保师生安全,师生三百余人迁校。“华英男校”南迁香港,先后于大屿山 东涌 炮台[ 3] 、沙田 何东楼,深水埗 巴色楼[ 4] 等地方设校;“华英女子中学”暂借湾仔 中华循道公会香港堂 为临时校舍上课。
1941年底香港沦陷 ,华英女中被迫停办,华英男校搬到广东 曲江 (今韶关 ),以循道公会英光小学作校址。
1942年在战乱中复课,因校舍关系,男女合校上课,并在曲江 一带同时招收男女生,华英男校和华英女中合并为“华英中学” 。
抗战胜利,华英迁回佛山文昌沙原校址,1946年11月正式复课,男、女校校舍合二为一使用。
老校长楼
白屋与旧体育馆
棺材巷与荷花池
老校长楼后的落羽杉
新体育馆
新旧图书馆
1949年,中共建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各类私立学校 开始被当局充公,转为公办。
1950年,当局把佛山莲华中学并入佛山中学。
1952年,佛山市人民政府接管华英学堂,与原南海县佛山中学合并成“佛山市第一中学”,校址设在华英中学佛山文昌沙原址。接管后,原办学团体循道公会被迫迁出并失去校舍等资产,学校改制为公办中学。
1962年,香港 的华英校友为了延续华英精神,筹组成立“华英中学香港校友会”,推动复校的筹备工作。
1971年9月1日,“华英中学 ”在港复校 ,沿用佛山创立时的英文名称“Wa Ying College ”。香港华英中学继承原佛山华英的教学理念以及基督教的传统,沿用原佛山华英的校徽,校歌除了首二句改成“禅山发轫,绵衍龙城”外,其余均与1913年佛山华英男校创办时的校歌完全相同。[ 5] [ 6] [ 7]
1999年,佛山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独立复办,改制为国有民办,依然由佛山市教育局主管,并复名“华英”,称“佛山市华英学校 ”。[ 8] 而华英原本的英文名是粤式邮政式拼音 “Wa Ying College ”,佛山华英则使用了汉语拼音“Hua Ying ”。
2013年12月8日,佛山市第一中学联合佛山市华英学校 和华英中学 举办了“华英中学-佛山一中办学百年纪念活动”,即百年校庆[ 9] ,在佛山一中举办“佛港两地三校办学交流会”,签订《两地三校联盟合作框架协议书》以建立中港两地三校“华英系”合作交流平台[ 10] 。。
2023年12月15日,为纪念创校110周年,“华英中学”,“佛山市第一中学”和“佛山市华英学校”于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举办110周年庆典暨文艺汇演[ 11] 。
学校建筑分为古迹和现代建筑两部分。
现代建筑主要包括行政楼(原高中教学楼)、图书馆楼、主教学楼(原华英楼,西区)、综合楼(东区)、艺术楼(原科学楼)、体育活动中心(新体育馆)、体育馆(旧体育馆)以及三栋学生宿舍(1号楼为西藏部与高一女生宿舍、2号楼为高二高三女生宿舍、3号楼为男生宿舍)。
古迹主要包括老校长楼、旧图书馆楼(又名棺材巷,现为校友联谊中心)、白屋(现为外籍教师宿舍)、红楼(现为女教师午休宿舍)、钟楼(现为校医室)、旧教学楼(现为饭堂职员宿舍)以及旧宿舍楼(现为男教师午休宿舍),均为佛山市人民政府法定古迹。
学校西区原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院址。随着医院后来搬离,学校扩张至西区,但东西两区被文沙北街(旧北街,属公共街道)阻隔。为使师生进出东西校区免于穿越北街,学校于1957年将北街开启一个缺口,路下兴建了一条宽约2米的通道,校内称之为“地道口”,成为沟通两校区的交通要道,存在逾半世纪。每逢就餐时间,千人争过地道口时的跑步声和饭盒响声成为毕业生的回忆。2008年,文沙北街划归佛山一中管理,东西两区直接连通。学校在地道口原址处修建楼梯,并在综合楼与教学楼之间修建天桥,方便师生往来,地道口遂成历史。
1952年后,华英以粤语 唱诵的原校歌被取消。现时佛山一中的校歌《走向明天》以普通话 唱诵,除前奏及开头致敬华英原校歌外,与后者曲词并无联系。香港华英中学将原佛山华英校歌的首两句歌词修改成“禅山发轫,绵衍龙城”后继续沿用 ,以颂唱出华英“佛山创立,香港复校”的校史。原曲也被谱上新词,用作其他香港循道卫理 学校之校歌。
禅山古地 卓立华英 我校众爱所倾
其名其声 我乐颂唱 其誉我乐志铭
为学孜孜 与游与嬉 快乐度日于斯
及至学成 年事届长 召我扬镳分驰
虽则分驰 我心靡离 友谊金索连系
挚爱回忆 作我羁靡 直至永世无既
副歌
华英 华英 其名斯馨 以我童年爱与祝
以我声音 以我热诚 同唱一曲永无停
华为文德俊杰为英 华英为我女校令名
培养文德造就俊杰 佛镇树风声
华英学子济济多才 凡从学华英茅塞开
德比太王才比咏絮 声名独占魁
智体奕其精神 道德固其本根
宏施教育以励同群 效果种乎前因
华英学子如坐春风 雨化同占学业日隆
母仪修明躬持贞静 为巾帼英雄
主歌一段
禅山屹屹 汾江绵绵 春风常驻美丽的校园
英才辈出 花开年年 天涯海角遍桃李争妍
主歌二段
紫荆簇簇 人影翩翩 绿茵笑语又歌舞管弦
大好青春 难忘华年 共磋互砺更攀高履险
副歌
爱校尊师 勤学苦练 是我们的铭言
动静分明 立志成才 是我们的信念
同学们 立足今日 走向明天
明天 明天 为祖国多做贡献
级社 源于英国教育重视培养人的独立精神及建立学生社团组织的传统,自1935年起,华英男校已开始成立级社,到1954年已设立19个学生组织,女校也设立近10个组织。
级社由同届同学组成,发挥横面联系作用,并筹办谢师宴,毕业聚餐及出版毕业同学录等活动。级社社旗均于每年校庆日展示,以作为薪火相传,延续华英精神。1952年华英由政府接办后,级社被取消,佛山华英最后一届级社年份是1954年。而香港华英继承佛山华英传统,为毕业学生成立级社。
1935晖
1936暾
1937-1938群
1939仁
1944光
1945勤
1946义 [ 12]
1947风
东区综合楼
天桥与西区教学楼
操场
楼梯所在位置即原地道口
旧北街现为校道
管乐团、舞蹈团、合唱团
模拟联合国、JA经济社、咏风演艺社
纸质媒体社、佛山一中电视台、佛山一中蜚声电台
小蜜蜂志愿者协会、地平线旅行家协会、沧浪文学社、心理协会、翎音漫社、倾弦乐社、环保社、电乐社、民乐社、新粤社、日语社、英语协会、武术社、DIY社
推理社、魔术社、街舞社、悠悠球社、欧美文化与艺术社、荒野求生社、棋艺社、氢工业立体模型社、摄影社、陶艺社、Penbeat社、清泉书画社、银河社、美式橄榄球社、电影鉴赏社、设计社、骑士俱乐部
詹理德(英,译音)1912年1月-1914年7月(华英正式创办前)
张辅德(英,译音)1914年7月-1917年7月(华英正式创办);1920年7月-1922年7月
黎伯廉 (英,译音)1917年7月-1920年7月;1922年7月-1925年8月
李连枝 1928年9月-1932年8月
萧维元 1932年9月-1934年8月
杨景循 1934年9月-1941年12月(香港复课时期)
司徒卫 1942年8月-1944年1月(韶关复课时期,男女合校)
谢志理 1944年2月-1948年8月(1945年8月回迁佛山原址)
陈人闱(代校长) 1948年9月-1949年3月
司徒汉贤 1949年4月-1950年12月
廖振祥 1950年12月-1952年3月(1952年3月被政府接管,并入佛山中学)
温乐钟 (英,译音)1853年-1878年
胡安妮(英,译音)1885年-1903年
梁美懿(英,译音)1903年-1918年(淑正女子学校);1918年-1923年(怡和莲女校)
晏惠霖(英,译音)1916年-1918年(怡和莲女校)
陈永福(英,译音)1923年7月-1929年7月(1923年两校合并为华英女子中学)
李孔怀 1929年8月-1933年7月
李健全 1933年7月-1938年7月
余艳梅 1938年7月-1941年12月
王灿 1952年8月-1953年2月
梁其颖 1953年3月-1955年7月
张华京 1955年8月-1959年6月(佛山一中定名)
罗克 1959年6月-1964年7月
【黄雄杰 1964年-1980年(待考证)】
黄民 1964年8月-1969年7月
王勇碧 1969年8月-1972年6月
刘绍宏 1972年7月-1978年6月
张士华 1978年6月-1986年7月
曾光 1980年3月-1981年3月
梅彼得 1986年8月-1991年10月
冯瑞烘 1991年11月-2002年1月(1999年初中部分离成立佛山华英,冯兼任两校校长)
梁倩仪 2002年1月-2006年3月
毛雨初 2006年3月-2011年8月
谭根林 2011年8月-
2009年高考重点率53.89%,本科上线率91.39%。
2010年高考重点率57.38%,本科上线率95.63%。
2011年高考重点率61.90%,本科上线率97.00%。
2012年高考重点率66.20%,本科上线率98.10%。
2013年高考重点率72.80%,本科上线率98.59%。
2014年高考重点率77.60%,本科上线率99.10%。
2015年高考重点率79.40%。
2015年8月公布之学校章程(试行)第一条规定英文校名为Foshan No.1 High School,学校官网标记亦是。另有学生借书证上校名印作First High School of Foshan。详见《佛山市第一中学章程(试行)》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