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田助男(いだ すけお[来源请求],?—1933年3月),日本关东军士兵,日本共产党员,反法西斯人士。其事迹主要来自李延禄的回忆文章,1965年曾刊载于《人民日报》[1]。中共代表王明1935年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曾公开介绍[2]与之相似的人物事迹。
据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回忆,抗日战争初期,其队伍曾在东满汪清县一带活动。1933年3月下旬,日军龟冈村一率领的部队围剿时,有许多日军士兵拾到和偷读东满特委制作的反战传单。[3][4]
1933年3月30日,李延禄率领“抗日救国游击军”在汪清县马家大屯与龟冈村一指挥的数千日军展开战斗。战斗间歇,游击军战士到附近战场搜集弹药,并意外在一处隐蔽的松林中,发现一辆满载步枪子弹且汽车发动机被破坏的日本军车。在附近又发现一具日本士兵的尸体,附近有一张石头压住的纸条用日语写道:[3]
亲爱的中国游击队同志们:
我看到你分撒在山沟里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共产党的游击队。
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
我很想和你们会面,同去打倒共同的敌人,但我被法西斯野兽们包围着,走投无路。我决心自杀了。我把我运来的十万发子弹赠给贵军。请你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军射击。祝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早日成功!
关东军间岛日本辎重队
日本共产党员 伊田助男
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日
游击军战士为此深受感动,并将伊田助男遗体与游击军烈士一起埋葬,3天后游击军战士与当地群众在坟前为其举行了追悼会。[3][6][7]
当时的马家大屯小学(又称马家屯小学[8]、马村小学[9])为此更名伊田小学。[6]游击区也将此事上报上级,并使其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广为传播。[6][7]李延禄于1935年在莫斯科工作期间,将伊田助男事迹撰稿并被刊载于莫斯科出版的《救国时报》上。新中国成立后,多份刊物也刊登了伊田助男的事迹。[6]此事还曾收入小学教材。[10]
据李延禄的文章称,此事发生后日本特务机关对龟冈村一的旅团内部进行大搜捕,不久后该部队被调往延吉全部解散,官兵被送到各处“矫正思想”,龟冈村一被撤职。[7]并有称龟冈村一后因伤重身亡[5][9]。
1982年12月由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撰的《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出版,其中用几句话记录了伊田助男的事迹,1986年6月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的中文译本。[11]
2005年8月,东北烈士纪念馆举办的《黑土英魂———东北抗日烈士事迹展》展览的“正义没有国界”单元中加入了伊田助男。[12]
2005年9月3日,中共汪清县关工委在县烈士陵园为伊田助男立起抗日烈士纪念碑。[13]
2009年7月1日,在退役军人、中共党员金春燮的奔波下,汪清县人民政府在伊田助男牺牲地重新设立的“伊田助男牺牲地遗址”纪念碑建成并对外开放[14][15][16][17][18][19][20]。
此章节需要扩充。 (2024年5月11日) |
在横川次郎的回忆录《我走过的崎岖小路》中,他表示,中国有一些人怀疑伊田助男是否确有其人,日本研究人员也曾调查,但没有在关东军辎重队士兵名单中找到伊田助男的名字。横川次郎认为,不论是否有其人,但此类事件历史上确有发生过。[2]
1999年《延边大学学报》一篇文章中称,延边博物馆曾组织大批人马用几个月时间普查小汪清根据地,核实了伊田助男自决地和遗书存放地,并采访多名亲历者,他们表示当年见过或听过此事。延边博物馆沈东剑二次采访李延禄时,李延禄称《过去的年代》是我的回忆录,里面的内容属事实。[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