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是台灣日治時期由台灣總督府設立半官半民的電力公司,成立於1919年7月,本社位於臺北市書院町,為台灣電力公司的前身。其與臺灣銀行、臺灣拓殖為日治時期臺灣的三大國策會社。
台灣日治時期最早的民營電力公司為1897年成立的「臺北電燈株式會社」,然而在隔年即因資金募集困難而解散。1902年,由從事造林業的土倉龍治郎成立台北電氣株式會社,向台灣總督府提出在台北市新店設立龜山發電廠的計畫。1903年,台灣總督府將台北電力株式會社轉為公營的「臺北電氣作業所」,並在1906年7月完成龜山至臺北市區的電力輸送網。1905年10月15日,台北市成為台灣第一個有電燈的城市。隨著台灣用電量增加,用電申請踴躍,臺灣總督府將其從地方改為中央直轄,成為「臺灣總督府電氣作業所」。1908年7月,改隸屬臨時臺灣工事部;而臨時臺灣工事部在1909年10月改稱土木部。1911年10月,又改為總督府直轄的「臺灣總督府作業所」,專營電氣與自來水事業。為達到全台電力普及的目標,台灣總督府亦在同年開放民營電力公司設立,在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成立前,全台各地已有其他十多家電力公司[1]。
1918年,台灣總督府向日本內閣提出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大要。明石元二郎就任台灣總督後,開始推動這個計劃。1919年,以官民合營的方式,成立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由高木友枝任首任社長,土木局長角源泉出任副社長。松木幹一郎在1929年至1939年擔任台灣電力第三任社長,台灣電力的事業在其任內有顯著發展。在1940年以前,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的供電範圍只有臺北州、部分臺中州、部分臺南州與部分高雄州,其他地區由地方的電力公司供電。在1944年由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合併東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後,才由臺灣電力完成了臺灣電業的一元化發展。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轟炸台灣,台灣各地電廠及電力網受損。
1945年,日本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將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改組為台灣電力公司,隸屬於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在新的台電公司主管率領下,台電台籍技師與台南工專、台北工專學生、留任的日籍技師,一起逐步恢復台灣的電力系統。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以外的電力公司可分為三個系統,分別為台灣合同電氣株式會社、臺灣電燈株式會社和東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其發展脈絡如下[1][2]: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的廳舍位於臺灣總督府後方,原為建於1907年的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廳舍,在土木局於1925年裁撤後,改由臺灣電力使用。其建築在二戰時遭美軍空襲炸毀,戰後改建為國防部博愛大樓[3]。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
1 | 高木友枝 (1858–1943) |
1919年7月31日 | 1929年7月9日 | |||||||
2 | 遠藤達 (?–?) |
1929年7月9日[a] | 1929年12月23日 | |||||||
3 | 松木幹一郎 (1872–1939) |
1929年12月23日 | 1939年6月14日[b] | |||||||
空缺(1939年6月14日-1939年6月20日) | ||||||||||
4 | 加藤恭平 (1884–1962) |
1939年6月20日 | 1939年10月10日 |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社長兼任 | ||||||
5 | 林安繁 (1876–1948) |
1939年10月10日 | 1941年11月20日 | 1940年10月25日起兼任宇治川電氣株式會社會長。 | ||||||
6 | 增田次郎 (1868–1951) |
1941年11月20日 | 1945年1月23日 | |||||||
7 | 松本虎太 (1879–1959) |
1945年1月23日[c] | 1946年4月30日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