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鲨齿龙科(学名:Carcharodontosauridae,意为“鲨鱼牙齿的蜥蜴”)是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的一个分类群,由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于1931年命名,在现代古生物学中代表肉食龙类的一个演化支。该科包含几种已知最大的陆地捕食者:南方巨兽龙、马普龙、鲨齿龙和魁纣龙,它们的体型皆可与暴龙匹敌甚至超过暴龙。克里斯托弗·亨德里克斯(Christophe Hendrickx)及其同事201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估计该科最大物种的最大身长为14米(46英尺),最小物种也至少有6米(20英尺)长。[4]
鲨齿龙科 | |
---|---|
鲨齿龙颅骨重建,位于明尼苏达科学博物馆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新獸腳類 Neotheropoda |
演化支: | 鳥吻類 Averostra |
演化支: | 坚尾龙类 Tetanurae |
演化支: | 俄里翁龍類 Orionides |
演化支: | 鳥獸腳類 Avetheropoda |
下目: | †肉食龍下目 Carnosauria |
总科: | †異特龍超科 Allosauroidea |
演化支: | †异特龙类 Allosauria |
演化支: | †鲨齿龙类 Carcharodontosauria |
科: | †鲨齿龙科 Carcharodontosauridae Stromer, 1931 |
演化支 | |
| |
異名 | |
|
在白垩纪中前期,鲨齿龙科与棘龙科一样,是整个冈瓦纳古陆上最大的掠食者,其成员亦分布在北美(高棘龙)、欧洲(昆卡猎龙)和亚洲(侏儒鲨齿龙),[5]生存时期贯穿1.27~1.21亿年前的巴列姆阶至9300~8900万年前的土仑阶,土仑阶过后被冈瓦纳古陆上较小的阿贝力龙科與大盜龍類及北美和亚洲的暴龙科所取代。[6][7]巴西马斯特里赫特阶沉积层中发现过疑似鲨齿龙科的牙齿及上颌骨,[8][9]但后来经重新检查后归入阿贝力龙科,[10]而且土仑阶结束后的南美洲并没有该科的可靠记录。[6]2011年12月,奥利弗·劳赫(Oliver W. M. Rauhut)描述坦桑尼亚东南敦达古鲁组晚侏罗世(约1.54~1.5亿年前的启莫里阶晚期至提通阶早期)一新属和新种米氏旧鲨齿龙,该属代表已知最古老的鲨齿龙科。[11]
鲨齿龙科最初由恩斯特·斯特莫于1931年命名以包含新种撒哈拉鲨齿龙,1995年描述鲨齿龙近亲南方巨兽龙时亦将其归入该科,此外还有很多古生物学家将高棘龙归入该科(塞里诺等人,1996年;哈里斯,1998年;霍兹,2000年;劳赫,2003年;艾迪与克拉克,2011年;劳赫,2011年),但也有人将其归入近缘的异特龙科(柯里和卡彭特,2000年;科里亚和柯里,2002年)。鲨齿龙科的鉴别特征包括:①前颌齿间板的背腹深度超过前后宽度的两倍;②齿骨前端呈次矩形;③牙釉质表面粗糙;④前颌骨有四个齿槽,高度大于侧面长度;⑤后凹型颈椎的神经棘高度超过椎体的1.9倍;⑥泪骨和由颅顶形成并构成宽阔眶架的眶后骨上存在大量有纹理的褶皱;⑦股骨头近端倾斜。[12][13]2006年发现马普龙以后,罗多尔夫·科里亚(Rodolfo Coria)和菲力·柯里(Phil Currie)建立了南方巨兽龙亚科以包含最衍生的南美物种,这些物种之间的关系较之与非洲及欧洲物种的关系更为密切。科里亚和柯里没有正式将魁纣龙归入该亚科,等待对该属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指出从股骨特征来看,魁纣龙可能也是该亚科的成员。[14]
1998年,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将该科定义为:由鲨齿龙及与其关系近于异特龙、中华盗龙、单脊龙或冰脊龙的所有物种构成的演化支。根据定义,该演化支不属于异特龙科。
鲨齿龙科 Carcharodontosauridae |
| |||||||||||||||||||||||||||||||||||||||
奥尔特加等人2010年的分支图如下:[12]
鲨齿龙科 Carcharodontosauridae |
| |||||||||||||||||||||||||||||||||||||||
诺瓦斯等人2013年的分支图如下:[3]
| |||||||||||||||||||||||||||||||||||||||||||||||||
高棘龙分类不明,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鲨齿龙科,其他人则倾向于异特龙科。2011年,史蒂芬·布鲁萨特(Stephen L. Brusatte)、罗格·本森(Roger B. J. Benson)和徐星对克拉玛依龙进行重新描述,发现它是鲨齿龙科的有效属。一项关于坚尾龙类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作为基干鲨齿龙科与始鲨齿龙和由更衍生鲨齿龙科构成的演化支一起置于一个三分支中。[1]巴哈利亚龙也被认为是种鲨齿龙科,但因化石稀少而无法确定。
有人认为,与异特龙科相比,鲨齿龙科与阿贝力龙科的亲缘关系更近,因为两者具有一些相同颅骨特征,然而这些相似点可能源自这两者之间的趋同进化。更多颅骨及颅后骨骼特征支持其与异特龙科的关系。
对阿根廷一种未命名大型鲨齿龙科的研究显示这些异特龙超科生长缓慢,需要长达30至40年才能成熟。该标本死亡时的最大年龄约为50岁,是已知年龄最大的非鸟兽脚类恐龙。与暴龙不同的是,这种新的鲨齿龙科在其一生中皆持续生长。[15]
古生物学家安德里亚·考尔(Andrea Cau)在2021年指出,之前归入美颌龙科的棒爪龙实际上是只刚孵化的鲨齿龙科。他将棒爪龙与异特龙和高棘龙进行比较,发现其更类似于后者。[1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