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豐田貞次郎(日語:とよだ ていじろう,1885年8月7日—1961年11月21日),為日本政治人物、高级将领。最高階位為海軍大將,而榮譽是從二位勳一等。於日本二戰投降後,转为经商。
曾任外務大臣(第64代)、軍需大臣(第4代)、拓務大臣(第4代)、商工大臣(第22代)、運輸通信大臣(第4代)、海軍航空本部長(第9及第10任)以及海軍次官(第21代)。
豐田貞次郎於和歌山縣出生,為紀伊田邊藩藩士豐田信太郎之子。他先後就讀舊制天王寺中學以及東京外國語學校(後改制為東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科,1905年以海軍第33期首席於海軍兵學校畢業,與同期畢業的豐田副武同姓而稱為「兩豐田」。同年,他曾經參與日俄戰爭,負責留守東南亞地區。之後他曾就讀海軍砲術及水雷學校[1]。
1910年,他升為海軍大尉,同年於海軍大學校以乙種學生身份畢業,接著曾經在海軍砲術學校高等科就讀一年。1912年前往英國駐守,在當地他入讀牛津大學,兩年之後回國。恰好回國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的船隻受到德國的無差別攻擊,因此英方尋求日方協助保護。1917年4月,日方決定設立第3特務艦隊,由豐田貞次郎做主力,前往悉尼,保護於新西蘭及澳洲之間航行的英國船隻[2]。
1917年12月,日方出於擔心一戰事態惡化,決定將第3特務艦隊撤回。回國後他再次入讀海軍大學校,兩年後以甲種學生身份畢業。1923年,他獲選為第一任英國海外大使,並前往倫敦,任職四年後回國。因為他在外國長時間生活,因此早已對日本國內事務感到生疏[3]。
1930年,他跟隨財部彪出席倫敦海軍條約會議,可他並沒有發言權。1931年條約成立,回國後升為少將,同時就任軍務局長。可就職半年後,他就被免職了,據說是跟伏見宮博恭王有關。豐田貞次郎第一次感到挫敗。1932年,他獲調任廣海軍工廠廠長。在那裹,他接觸了工業生產,當時工廠的惡劣環境也令他決定要改善日本工業生產,這對他晚年的生活有極大影響。他曾先後調任艦政本部總務部長、吳工廠廠長、航空本部長以及艦政本部長,1937年獲調回前線,出任佐世保鎮守府長官。不料在在任期間,豐田因為對山本五十六態度傲慢,而被降為航空本部長以及艦政本部長[4]。
1940年,他出任海軍次官。可他上任後十分驕傲,不單在次官辦公室展示歷任次官的肖像和名字,更在最後加上他本人,又多次將海軍大臣及川古志郎拋諸腦後,被譏為「豐田大臣,及川次官」,也被井上成美批評為「就像納粹德國一般」。任內也同意簽訂《三國同盟條約》:縱使知道對海軍不利,但害怕被贊成條例的外務省、帝國議會、陸軍孤立,最後還是同意了。可能因為之前經驗過左遷,所以豐田很在意這個職位[5]。
1941年7月,近衛文麿組成第三次近衛內閣,豐田獲任命為外務大臣,接替松岡洋右。任內努力和美國談判,但失敗告終。三個月後近衛內閣倒台,外相一位由東鄉茂德接任[5]。
不久,豐田獲日本製鐵會社邀請出任社長。出於在擔任廣海軍工廠廠長期間的所見所聞,便答應出任社長。1941年至1942年期間製鐵人數下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豐田決定出任鐵鋼統制會會長,將不少小學畢業生及朝鮮勞動人口成為製鐵人員。雖然他保住了勞動力,但由於二戰形勢惡化,所以製鐵人數依然不升反跌[6]。
1943年,東條英機組成東條内閣,邀請豐田出任内閣顧問,但他對軍需物資的陸海軍配分比率大傷腦筋。1945年,鈴木貫太郎出任首相,組成鈴木內閣,他獲邀出任軍需大臣以及運輸通信大臣。同年8月鈴木內閣總請辭。同時之間,日本戰敗投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決定向近衛內閣所有成員問責,要求以甲級戰犯拘捕豐田,不過最後以公職追放代替起訴。之後,他在巴西和他人聯合一起開採鋼鐵,並擔任Usiminas的會長。1961年,豐田因腎癌而過身,享年76歲[7]。
豐田的妻子為武田秀雄的女兒滿子,兩人育有三子二女,為禎夫、光雄、彰夫、滿喜子、實乃,其中光雄和實乃都成為了秀雄的養子女,實乃後來嫁給加倉井謙吉;而彰夫迎娶了小林中的女兒節子;而滿喜子則嫁給山本祐二,他們其中一個兒子(即豐田的外孫)是山本祐義[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