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流产

胎儿死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流产
Remove ads

流產miscarriage),又稱自然流產spontaneous abortionpregnancy loss),俗稱小產。是指胚胎胎兒發育到可在子宮外獨立生存英语Fetal viability之前的自然死亡[1][4]。有些以孕齡20週為界,之前的胎兒死亡稱為流產,之後的則稱為死產[13]。流產最常見症狀是陰道出血有或沒有伴隨疼痛[1]。在這之後可能感到悲傷焦慮、以及罪惡感[3][14]組織血塊狀物質也可能從陰道流出[15]。當婦女一直持續發生流產時,就算是不孕[16]。若只是陰道輕微出血,但胎兒繼續成長,則稱為先兆流產threatened abortion[17]作小產[18]

事实速览 流產 Miscarriage, 异名 ...

流產的危險因子包括高齡、流產史、接觸香菸肥胖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使用藥物毒品酒精等等[7][8] 。大約80%的流產發生在懷孕的前12週(前三個月,又稱第一期)[1] 。大約半數的病例具有染色體變異[5]。流產診斷可以檢查子宮頸的開合、血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濃度和超音波檢查[10]。會產生類似症狀的其他疾病包括異位妊娠著床出血英语Iimplantation bleeding[1]

良好的產前護理與完善的產前檢查可能預防流產發生[11]。避免使用藥物及酒精、預防感染性疾病、避免輻射曝露可能會減少流產的風險[11]。流產後的七至十四天通常無須特別的治療[8][12]。多數流產無需人為介入就會完成[8]。有時會使用藥物米索前列醇真空抽吸術英语vacuum aspiration協助剩餘妊娠組織的排出[12][19]。血型是Rh陰性的婦女可能需要使用Rho(D) 免疫球蛋白英语Rho(D) immune globulin[8]止痛藥可能會有益於疼痛控制。情感支持也有助於負面情緒的控制[12]

流產是妊娠早期最常見的併發症[20]。在已知自己懷孕的婦女中,流產率約為10-20%,而所有受孕後流產的比率約為30-50%[1][7][21]。流產風險與孕婦年齡有關,小於35歲大約有10%,超過40歲則約有45%[1];風險在30歲左右之後開始增加[7]。約有5%的婦女有連續兩次流產的經驗[22]。有些人建議與經歷流產者討論時,不要使用墮胎一辭,以減少其痛苦[23]

Remove ads

孕齡

症狀及體徵

風險因子

診斷

預防

處置

結果

流行病學

術語

歷史

社會與文化

其他動物

各国堕胎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