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海日耳曼語鼻音消失法則(Ingvaeonic nasal spirant law)是一個歷史語言學上的一個語音變化現象。這個現象大約發生於中世紀前期,標誌着現代的英語和弗里西語等盎格鲁-弗里西语组語言跟其他西日耳曼語的分離。由於在當時這一群人居住在北海,所以他們的語言被稱為「北海日耳曼語」。另外亦由於他們語言的現在分詞變化形態為在動詞之後加上-ing,所以他們又被稱為Ingvaeonic,意思就是「說話帶-ing尾音的人」。
每當詞語中在古日耳曼語的字出現「元音」 + 「鼻輔音」 + 「擦音」的組合時,其對應之北海日耳曼語拼法都會把中間的鼻音省略掉,與此同時,鼻音前的元音亦會作補償延長。受影響的音組計有:
我們試試比較日耳曼語系諸語中,第一身代名詞us的拼法:
以歌德語為代表的東日耳曼語,及其旁支高地德語及荷語,都保留了原來的拼寫法則。但在英語、菲士蘭語及古撒克遜語,中間的/n/音都消失了,而在/n/之前的/u/音卻被延長了。
類似的其他例子:
留言在荷蘭語的拼法同時有受法則影響及不受影響的例子。這很可能是因為今日的標準荷蘭語建立之時,是從多種地方語言結合而成。因此,部份詞語取自受法則影響的地區,而又有部份詞語取自不受法則影響的地區,而造成今日的特殊現象。同樣地,部份北日耳曼語方言仍然保留有古撒克遜語的拼法,使現代德語有部份詞語受此法則影響。例如:sanft這個詞,在德語另有一個受法則影響的拼法sacht,雖然兩者的意思都是解作「柔軟」、「溫柔」。
從現時英語詞語中絕少出現的-nth結尾,可以看出這法則的影響。以下列出部份今日仍作-nth結尾的詞語。不過,這並不說明這些字並不受本法則影響,而是當本法則發生時,這些字的拼法都不符合法則的規定。例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