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聯大廈 (新加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凱聯大廈(英語:International Plaza)是一棟位於新加坡市中心丹戎巴葛的商業與主宅混和高層建築物。目前大廈第15樓是馬爾他名譽領事館[2],第25樓是吐瓦魯名譽領事館。[3]
1966年,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市區重建部成立,目的是為新加坡中區的再開發提供更大地彈性和自主權。凱聯大廈開發案便是1969年市區重建部第3銷售地點計劃內容之一。為避免凱聯大廈的運作,建築施工時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商業與零售商場的7層樓高裙樓為主,第二階段是大樓辦公室樓層,第三階段為辦公室樓層以上的公寓住宅單位與空中別墅。
凱聯大廈建造費用總共耗費5280萬新加坡元,大廈於1976年6月7日完工,共50層樓。在1970年代時,將多個業務集成一個單一綜合開發項目的計畫,讓凱聯大廈成為當時新加坡先驅之一。[4]
1985年,所有者對大廈進行小規模升級,包括內部改裝和添加外部玻璃牆,以達到所需熱傳導總值速率,這次改建費用共1500萬新加坡元。大廈立面外觀有著精心設計的LED外牆,這是新加坡政府的中心商業區建築照明計畫一部分。[5]
大廈建築高度共190公尺高(623英尺),[6]在1976年完工時是新加坡第三高摩天大樓;在當時只比華僑銀行大廈(197.7公尺;649英尺)[7]與華聯城一座(201公尺;659英尺)[8]略低一些些,並在當時是新加坡最高商業與住宅公寓混和摩天大廈,[9]2008年,濱海舫(245公尺;804英尺)完工後,打破凱聯大廈1976年起新加坡最高商業與住宅公寓混和摩天大廈的紀錄。[10][11][12]
凱聯大廈由Ang Kheng Leng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大廈內將公寓、體育設施、辦公室和零售商場整合在同一棟建築內,體現了人在城市金融中的生活與工作的概念。該建築的設計設置具有多功能設施垂直堆疊在同一大廈內,展現其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概念,最終實現能在市中心公寓大廈自給自足的目標,而凱聯大廈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項目之一。
大廈建築面積6,976平方公尺(75,090平方英尺),於俊源街(Choon Guan Street)與安順路(Anson Road)路口,共50樓,由商業辦公室與公寓住宅的建築主體與7層樓高的三角形裙樓組成,裙樓內設有商場與立體停車場,建築主體為43層,為八角形結構。建築總面積為137,930平方公尺(1,484,700平方英尺),建築內有兩個大中庭。大廈內設有中央空調系統,另有20座高速電梯與4座電扶梯。
大廈第1樓到第3樓共有270個商店,第4樓到第8樓為公共停車場。每個停車格都配有升降系統,然而在當時卻造成尖峰時刻易出現停車場內交通堵塞的狀況,該狀況直到1985年大廈改建時,升降系統升級後才改善。
大廈第9樓到第35樓共有388個辦公室單位,第36樓有游泳池、健身房等複合休閒活動設施。第37樓到第50樓為公寓單位,內有單居室、兩居室、三居室等公寓單位,頂樓空中別墅則為四房單位。頂樓則有空中花園,提供城市與居民美麗的景色。[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