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T-35重型戰車是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前設計,在蘇德戰爭初期使用的多砲塔重型戰車。它同時是世界上唯一量產的,並且擁有5個砲塔的重型戰車。然而該戰車的機動力不足和低可靠性在實戰中被充分暴露出來。大部份的T-35戰車都在德國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初期被擊毀或者俘獲,然而大部分的損失並非是被德軍擊毀,而是因為機械故障或乘員操作失誤導致戰車的破壞而不得不被拋棄。雖然從外觀上看來T-35的體型巨大,但內部極為狹窄且多隔間。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7月21日) |
T-35 | |
---|---|
类型 | 重型戰車 |
原产地 | 苏联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35年至1941年 |
使用方 | 蘇聯 |
参与战争/衝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OKMO戰車設計局 |
研发日期 | 1930年至1932年期間 |
生产商 | 馬利雪夫兵工廠 |
生产日期 | 1933年至1938年 |
制造数量 | 61輛 |
衍生型 | T-35B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45 tonnes |
长度 | 9.72 m |
宽度 | 3.20 m |
高度 | 3.43 m |
操作人数 | 11名 |
装甲 | 11–30 mm |
主武器 | 76.2毫米KT-28戰車砲 |
副武器 | 2 × 45毫米20-K戰車砲,5到6座7.62毫米DT機槍 |
发动机 | 12汽缸 Mikulin M-17M汽油引擎 500 hp(370 kW) |
功率/重量 | 11 hp/tonne |
悬挂 | 圈簧式 |
作战范围 | 150 km |
速度 | 30 km/h |
每一台T-35重型戰車都会做一些小小的改變,因此,每台T-35戰車都是獨一無二的。
1938年尽管红军中越来越对超重型戰車抱有疑问,还是生产了最后10辆T-35,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锥形的炮塔,序号从No. 234-34到1939年6月生产的744-67,它们的前方车体装甲和炮塔装甲加厚到70和30MM,有五辆戰車(234-34, 234-35, 234-42, 61-744, 744-62)[1]在炮塔后方机枪上加装了圆形枪座。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