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2395 RA=08:42.2,Dec=-48:04 。拉卡伊於1752年2月17日觀測到它。 IC 2395於1908年由梭倫·歐文·貝利(Solon Irving Bailey ) 獨立發現。西德尼·范登贝赫和Gretchen Luft Hagen也在1975年對該星團進行了編目。vdBH 47的坐標與IC
IC 4756·路易·埃米爾·德雷耳編輯索引星表時則將該星團的發現者認定為1896年時首次對該星團進行研究的美國天文學家梭伦·欧文·贝利(英语:Solon Irving Bailey )。 它被稱為格拉夫星團,亮度足以用肉眼看到,被認為是雙筒望遠鏡或小型望遠鏡欣賞的最佳星團。 IC 4756若與NGC
M3 (球狀星團)解析出其中的恆星,這個錯誤才被改正。從那時起,它就成為被研究得最多的球狀星團之一。1913年,美國天文學家索隆·歐文·貝利(英语:Solon Irving Bailey )開始對星團中為數眾多的變星族群進行辨識,到2004年,新的變星依舊繼續被識別出來。 許多業餘天文學家認為M3是僅次於M13,在北
天琴座RR型变星den Bergh)使用加法夏望遠鏡才在仙女座星系的暈中發現天琴座RR型變星;最近也在它的球狀星團中發現。 S.I.貝利(英语:Solon Irving Bailey )根據天琴座RR型變星的亮度曲線形狀,將這種變星分成三種主要的類型: Rrab:是最常見的,亮度急遽上升的典型天琴座RR型變星,佔所有觀察到的91%。
小麦哲伦星系1891年,哈佛大學天文台在秘魯的阿雷基帕開設了一個觀測站。1893年至1906年間,在Solon Bailey (英语:Solon Irving Bailey )的指導下,該地點的24-英寸(610-毫米)望遠鏡被用於對大麥哲倫雲和小麥哲倫雲進行攝影測量。哈佛大學天文台的天